李某,男,22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3日。
患者诉头沉重三四年,吃抗生素加重,尿频三四年,起夜1〜2次,眼干涩三四年,后脑勺至颈椎僵硬,耳鸣,嗳气,口稍干欲饮,口黏,咽干,手脚易出汗,腿凉,晚上怕冷,阴茎勃起力差,早泄,性生活后会出现唇干、恶心、嗳气加重、头沉加重,大便可,舌黯苔薄白,右手脉细数,左手关脉弦数,左寸尺沉数力度偏弱。
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合茯苓饮去大黄铅丹枳实加甘草石膏菊花汤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桂枝10g,茯苓15g,苍术15g,陈皮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石膏45g,菊花10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龙骨、牡蛎、石膏同煎,日1剂。结果:头重减,后脑勺至颈椎僵硬减,恶心减,嗳气减,腿凉减,下肢较前诊有力,尿频减。
按语:患者眼干、耳鸣、颈项强、咽干、恶心、早泄、手脚易出汗、口稍干欲饮、口黏、唇干、头沉重、尿频、夜尿、脉弦数,为柴胡加龙骨牡蛎合茯苓饮去大黄铅丹枳实加甘草石膏适应证。大便可,去大黄;眼干涩三四年,加菊花利气血、清头目。其中眼干、耳鸣、颈项强、咽干、恶心,为少阳小柴胡证;阴茎勃起力差、早泄、手脚易出汗,宜生龙骨、生牡蛎固精敛汗、敛神定志;性生活后会出现唇干、恶心、嗳气加重、头沉加重,为邪热乘虚伴冲气上逆,并激动里饮上蒙清窍,宜桂枝降逆平冲;口稍干欲饮、口黏、咽干、唇干、脉数,加石膏清阳明里热;头沉重、尿频三四年、夜尿、脉弦,为太阴里虚寒;里有宿饮、寒湿下注,宜茯苓、苍术利湿除饮。患者里有宿饮,又伴恶心、嗳气、脚凉怕冷,证属胃虚停饮上逆,宜茯苓饮,温胃化饮、降逆止呕;无胀满去枳实;干呕、嗳气较甚,重用陈皮、生姜,《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22条:“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本段摘自《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方正对应临床实录》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洗,半升(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证治机理】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正胜欲拒邪出于表,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解】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黄芩相配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以解少阳之邪。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参、枣与夏、姜相伍,以利中州气机之升降。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证自除。
【配伍特点】透散清泄以和解,升清降浊兼扶正。
【运用】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之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原方“去滓再煎”,使汤液之量更少,药性更为醇和。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服药后或不经汗出而病解,或见汗而愈。《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后,可见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之“战汗”,属正气来复,祛邪外出之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木来乘土,宜去黄芩,加芍药柔木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疏风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附方】
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24g) 桂枝去皮,三两(9g) 干姜二两(6g) 栝楼根四两(12g) 黄芩三两(9g) 牡蛎熬,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柴胡四两(12g) 龙骨 牡蛎熬? ? 生姜切?人参?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各4.5g) 半夏洗,二合半(9g) 黄芩一两(3g) 铅丹一两半(1g) 大黄二两(6g) 大枣擘,六枚(2 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能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者,皆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主方,为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内有寒饮,故佐以桂枝、干姜温阳化饮,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胸胁满微结加牡蛎软坚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佐以大黄泻热,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而化痰,心烦惊恐加铅丹、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方论选录】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吴昆《医方考》卷二)
【医案举例】己丑正月二十日,钱,三十四岁。太阳中风汗多,误与收涩,引入少阳,寒热往来,口苦脉弦,与小柴胡汤和法。其人向有痰饮喘症,加枳实、橘皮,去人参。柴胡五钱,姜半夏六钱,生姜五钱,广皮五钱,小枳实四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三钱,黄芩炭一钱五分。煮三杯,先服一杯,寒热止,止后服,尽剂不止,再作服。二帖。廿三日,风入少阳,与小柴胡汤已解其半,仍须用和法,寒多热少,而口渴,较前方退柴胡,进黄芩,加天花粉。姜半夏三钱,柴胡二钱,生姜三大片,天花粉三钱,炒黄芩三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吴鞠通医案》卷一)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合六十六法,方三十九首,并见太阳阳明合病法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 ? 甘草二两, 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四肢冷、咽喉异物感、脉弦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生甘草,姜制半夏,厚朴,茯苓,苏梗。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 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
大多血压偏低,生性敏感,办事谨慎,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怕风冷,忌口讲究,但症状甚多,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或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
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癔症、癫痫、抑郁症、震颤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
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白癜风等。
【加减法】 心烦意乱、胸中窒闷适者,加山栀子;舌暗淡润、气上冲者,加肉桂。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山栀子,黄芩,连翘,枳壳,制半夏,茯苓,厚朴,苏梗。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 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易烘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衄。
女性可有痛经等。脉多滑数。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舌痛症、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瘢等。
【加减法】尿急尿痛、小便色黄,加六一散;咽痛,加桔梗、甘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山栀子、黄连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心身疾病的常用方,适用于以面色发青、胸痛、头痛、四肢冷、舌暗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柴胡,白芍或赤芍,枳壳,生甘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 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性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
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
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 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
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用血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适用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胃神经症、胃溃疡、肠痉挛、黏连性肠梗阻、顽固性呃逆、
磨牙、神经性呕吐、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死、皮肤病、黄褐斑、动脉炎、静脉炎、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加减法】痤疮、脸红、脱发、腰酸、痛经、下肢皮肤干燥者,加怀牛膝,合桂枝茯苓丸;咽喉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腹泻者当慎用。 如错用本方,会出现疲劳乏力感。
消化道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方,适用于腹泻、分泌物多、小便少、浮肿的患者。
【处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厚朴、苏梗、姜半夏。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胃肠型感冒、肠炎、湿疹、皮炎、脂肪肝、痛风、眩晕症。
【体质要求】 浮肿貌,皮肤湿润多汗,大便不成形,腹胀,恶心呕吐,多唾液。
【加减法】口水多,腹泻,加干姜;下肢浮肿,加怀牛膝、防己;湿疹皮炎,加生苡仁。
血管保护剂,适用于下肢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血栓性疾病。
【处方】赤芍,石斛,怀牛膝,丹参。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5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症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折等引起的腰痛无力、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
【加减法】形体消瘦、腿抽筋、大便干结者,合芍药甘草汤;形体肥胖、腹软、四肢麻木、多汗而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血栓形成者,合桂枝茯苓丸。
【注意事项】 本方为活血化瘀方,主治以腰部以及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无瘀血者慎用。
止痉止痛剂,适用于各种抽动类的疾病。
【处方】制半夏:天麻:蜈蚣:全蝎 2:2:1:1
【煎服法】打粉,装胶囊,每次3g,每日2次。
【适用疾病】癫痫、面肌痉挛、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脑胶质细胞瘤等以抽动为特征的疾病。
【加减法】癫痫、脑胶质细胞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面肌痉挛,合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注意事项】 蜈蚣、全蝎为虫类药,如引起过敏反应时,当停用。
更年期调理方,适用于阳虚型体质。
【处方】制附子,桂枝,白芍,炙甘草,龙骨,牡蛎,仙灵脾,巴戟天,生姜,红枣。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甲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痛等。
【体质要求】更年期女性患者,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易疲倦,心慌,多汗,睡眠障碍,脉沉者。
【加减法】头晕、浮肿者,合真武汤;月经不调,面目及下肢浮肿、便秘,合当归芍药散;面黄、浮肿、恶寒、无汗、易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注意事项】 满面红光、脉浮滑者慎用。
血液病用方。
【处方】白芍,甘草,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山药,阿胶,生地,麦冬。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肿瘤放化疗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者。
【体质要求】其人多体瘦疲乏、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脉细数。
辛凉性退热发汗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者。
【处方】柴胡,黄芩,生甘草,连翘。
【煎服法】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约600ml,每次服150ml,每3小时1次。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的持续发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等。
【注意事项】 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3次,仍然不得大汗,则应改方。
#中医# #春日生活打卡季# #医海无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5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低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