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麻黄汤证上身浮肿,或喘咳——《金匮》
【组方】甘草12克,麻黄24克。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渣。一日三次,温服,重复取汗,不汗再服,慎风寒。
【症状表现】原文:里水(里字系皮字之误)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又: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补充:当有胸满喘急,自汗或无汗,上身及面目有肿状。
按:《求真》说:此自汗,其量不多,且不稀薄也,得此说,可以知此证之必须有汗矣。
【立方意义】本方证由水气集中肌表所致,故用大量麻黄,以开发腠理而驱汗,汗出则水气解散,而不迫肺,肺气得舒,则胸满喘急亦解,上身及面目,因水气退出,肿状亦除。加以甘草,和其血气缓其急迫,则麻黄可以循经脉达周身,且不致泛而出轨矣。
【治疗范围】以喘息,息迫,身肿,少汗为主。
【诸家经验谈】《千金方》:有人患气急,积久不差,逐成水肿,如此者众,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皆以此汤(即本方)发汗悉愈。
《济生方》:有人患气促,积久不瘥,逐成水肿,服之有效,但此药发表,老人、虚人不可轻用,更宜详审。
方舆輗:往昔一男子,六十余岁,患上证,余诊,即与甘草麻黄汤服之,一夜汗出,烦闷而死,速读《济生方》,而大悔前非。
编者按:大约因分量过重,且未分服,以致发生此类事故,或因心脏已有病变,而强发其汗,亦足以招致不幸,《济生方》详审用方之语,岂独指此方为然哉。常见西医中有治肿喘者,不论老人虚人一律使用麻黄素,虽时有效果,而危险性之大,观之可以自返矣。
《秘传经验方》:走马通圣散(即本方),治诸风湿,及伤风,头痛,并治疗一切肿毒,风痹不仁,本方炒微黄,碾为细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盅半,锅滚一大当沸,温服,盖被取汗为度。
【诸家绪论】《金鉴》: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则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
【凭证使用】流感性浮肿,轻症风湿痛,伤风咳喘,在腰以上浮肿而及颜面者。
(麻黄, 甘草) 共25个方剂使用:
大青龙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升麻汤,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小青龙汤,越婢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文蛤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牡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1.【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 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 ? 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2.【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 ?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4.【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5.【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6.【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7.【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 ?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8.【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1)【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 ? 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9.【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一升(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 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10.【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11.【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 8)【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 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 9)【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 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1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3.【小青龙汤】: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 ?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 ? 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 4)【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 ? 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 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14.【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 ? 第23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15.【甘草麻黄汤】: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 ? 第25条.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16.【麻黄附子汤】:麻黄三两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 ? 第26条.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17.【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 ? 第31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18.【文蛤汤】:文蛤五两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 第19条.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19.【麻黄加术汤】: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 ?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0.【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 ?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牡蛎汤】:牡蛎四两(熬)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 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 ? 第5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22.【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 ?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23.【乌头汤】: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 ?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2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 第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25.【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 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一)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二)麻黄汤桂草杏仁,太阳表实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发汗解表要温饮。
(三)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