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要通过中药物来调理,增强体质,得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取得良好的调理效果。基本上,中医学把体质分成四种类型,用中药来调整。
气虚要补气
表现为脸色苍白、精神不振、说话声量小,动不动就流汗、感冒;或者是胃口不好,吃一点东西肚子就发胀。针对气虚体质,可用一些补气的药物调理,如人参、黄芪、白术、红枣、甘草用来炖鸡或排骨。当气够的时候,脸色就会变好,也比较不容易感冒。
血弱要补血
一般是脸上没有血色,口唇指甲比较苍白,头晕眼花,站立起来头会晕、心悸,容易失眠、精神不好、月经不调等,这是最常见的身体虚弱情形。属“血弱”体质,就可用一些中药物来补血,如用熟地、白术、当归、龙眼皮、阿胶、川芎等中药或药丸炖鸡、炖排骨、炖鱼。女性在月经过后,若没有什么不舒服,只想补血也可用此方法。
阴虚要凉补
阴虚俗称虚火,头晕、耳鸣、觉得腰酸背痛、睡眠不好,感到口干、咽躁、觉得很烦,手足心热容易流汗、容易做梦,这类体质身体比较瘦,吃什么东西都胖不起来。由于这种阴虚体质的脉搏比较快,舌头比较红,身体肌肤有灼热的感觉,中医一般会用凉补,常用的中药有生地、天门冬、麦冬、沙参、西洋参、莲子、薏苡仁、玉竹等。
阳虚要补阳气
阳虚体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甚至冰冷;会腰酸、腿软、频尿,女性月经延后且量比较少,身体会有发麻等状况。对阳虚体质,中医一般常用的药物如附子、肉桂、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鹿茸等中药物来补阳,待阳气恢复后身体就比较不怕冷。这四类气血阴阳的虚,有时候会单独出现,有时候也会合并两种出现。较常看到久有人会出现气血两虚,甚至病久时还会寒热夹杂。身体比较虚弱,体质也比较复杂时,就一定要请中医师帮你诊断,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再吃一些补药,这样比较省时间、比较对症,也没有毒副作用。
相关推荐:
一点分清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怕冷还是怕热】
阴虚吃什么好,阴虚的中成药有哪些
调节气虚的最简单方法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和中医治疗。气虚是一种多证,多由先天不足、营养不良、老弱病残、慢性病、大手术、劳累等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动则出汗、声音低沉等。建议气虚的患者可以多吃些补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粳米等。适度增加日常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保持心情愉快,可按摩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位,补充阳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对症处方进行治疗,如扶正益气丸、雅平风粉等。
气虚应从饮食、起居、药物等方面调养。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选择健脾补气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心、山药、大枣、蜂蜜、龙眼等。虽然效果轻微,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坚持,长期坚持效果显著。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疲劳,避免熬夜,性生活应控制,以免体力下降,日常生活要有规律,适当运动。最后,如果气虚的症状比较明显,建议给予内科治疗效果比较快,补气的药物有人参、白术、党参、红景天、黄芪等,可以煎服或代茶饮用,中成药可以选择人参桂皮丸等。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对气虚的调理,要想效果最好,建议三者综合调理。
气虚体质的调养可以通过食物、中药、食用山药、蜡瓜等进行调理,中药可以用健脾栓、金匮肾气栓进行调候。中医认为,气具有宣发、温煦、防御和保留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由气来维持。气虚常表现为人体各种功能的下降,包括疲劳、身体虚弱、声音低沉、内脏下垂、直肠癌等。
不同的藏府气虚表现不同,肺气虚会出现气短、自汗(白天出汗,出汗稍有加重)、咳嗽无力的症状,中成药雅平风粉可以补肺气,固表抗衰(通过巩固肌表来抗衰),也可以用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进行泡茶或煲汤。气虚的人还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平时可以吃些薏米、山药等食物,也可以口服神曲丸、人参健脾丸。
心气虚者会出现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悸),可选择归脾丸;肾气虚者可出现腰部玄关酸软、眩晕耳鸣,可选择栓塞肾气的6味地黄丸、金匮要略。用药时应在相关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用药。
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女人更容易出现血虚体质。这是为何呢?那么血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调理血虚体质?
如何调理气虚血虚体质 1、饮食保健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2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植物油、精盐、黄酒、柑橘皮适量。
制作: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它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对于血虚身寒,腹痛连胁,月经后期,食之甚效。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
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
平常生活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
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全面的进行调理。要注意保健方法,合理的选择药物科学进行饮食,而且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平时应该注意补充气血,而且要注意药物保健,合理的进行护理身体,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事项,合理搭配膳食。
注:内容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chu/7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