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基础

中医流派之温补学派

佚名 2024-06-15 17:09:19

温补学派继刘河间、朱丹溪之学后兴起,为中医七大流派之一,李东垣为学派创始人,主要著有《脾胃论》。明代薛己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其后,张景岳继承其学说,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温补命门,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著有《景岳全书》,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李东垣

代表人物

温补学派强调脾胃、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其中,主要创始人有李东垣和张景岳,代表医家有汪机、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人。

研究对象

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与病理变化

主要思想

1、李东垣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脾胃论》中。《脾胃论》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2、张景岳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景岳全书》中,记录了张景岳毕生治病经验和中医学术成果的综合性著作。书中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辨证、内外妇儿各科临床、治法方剂、本草药性等内容囊括无遗,全面而精详,更首创“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方药八阵分类新法。

3、汪机提出了“营卫论”,指出人身“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并强调阳气之重要,且易于亏乏,以营气说贯通阴血及脾胃元气,临床用药主张参芪补阴,杂病常主用参芪;疗病以脾胃元气为本,主张王道之治。

4、后期,赵献可发挥了该学派的命门说。认为命门在两肾中间,为无形的水中之火。命门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三焦相火禀命于命门,无形真水随相火周流全身。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均关系于命门,故命门为十二官之主。

发展史

1、形成:明代医学界受刘河间、朱丹溪的影响,出现了用药偏执于苦寒,损人脾胃,克伐真阳的苦寒时弊,温补学派则在批判这种不良的治疗风气中崛起。李东垣钻研《内经》,借鉴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提出了“脾胃论”的学术主张,此外,张景岳医学思想的形成也促进了温补学派的出现。

2、发展:诸多医学家也纷纷提出了个人独到见解,极大地促进了该学派的发展。如薛己受李东垣、王冰、钱乙影响,重视脾胃与肾命,临证注意调理脾胃,滋补肾命,擅长应用温补,为明清温补学派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一奎受薛己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疾病的原因大多归责于下元不足,培补元气偏重于使用温补法,进一步发展了该派系学说。此外,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人也做出了贡献。

影响

温补学派诸家发展了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学说,强调脾胃、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深入探讨了肾命学说,阐明了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意义。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或侧重肾,而善用甘温之味,这对纠正时弊有积极作用。其对于命门的部位及其生理作用,提出了不少学术见解,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各家学说》(第二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裘沛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chu/127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