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基础

虫证的问诊

佚名 2023-11-13 11:34:34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是一种发病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农村多见。常见的虫证有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就病因而论,蛔虫病常因误食沾有蛔虫卵的不洁之物而引起,进入人体后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蛔虫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可上窜于胃,引发恶心呕吐,吐蛔;钻入胆道,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成蛔厥,钻入阑门,气滞血瘀、肉腐血败,而形成肠痈。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络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是因吃了未煮熟的含襄虫的猪肉或牛肉,从而使囊虫进入肠道所致。钩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多因钩蚴接触人体皮肤,并钻入皮肤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所致。蛲虫病多见于儿童,因吞入蛲虫卵引起成熟的雌虫在夜间由肠道移行至肛门产卵常致肛门疮痒,姜片虫病多因进食生菱角、生荸荠,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上述几种虫类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损伤脾胃运化,扰乱脏腑功能,吸吮水谷精微、秏伤入体气血。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委靡,时见腹痛或有异嗜。对虫证的治疗,主要是驱除虫体以消除病因,健运脾胃以改善症状。

西医的蛔虫症、胆道蛔虫、绦虫症、蛲虫症、钩虫症和姜片虫症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

虫证病人以面黄肌瘦,精神委靡,腹痛及嗜异为共同症状。但因感染不同的重提而症状有轻重程度的差别,并具有不同的症状特点,正如《景岳全书·诸虫》说:“虫之为病,其类不一,或渐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为害,则为腹痛,食减,渐至羸痩而危者有之。”经问诊及必要的化验虫卵的检查,即可做出正确诊断。如经常表现脐周疼痛,大便中见蛔虫即为蛔虫症;如人体渐瘦,乏力,粪便中见有节状寸白虫多为绦虫病;如好食易饥,肌色萎黄,面足浮肿多为钩虫病;如肛门奇痒,夜间有线头状白虫跗于肛门周围则为蛲虫病;如肢痛腹泻,粪便中有见姜片虫体则为姜片虫病。

(二)蛔虫病分型问诊

1.肠蛔虫病

问诊: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嗜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伴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

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方用化虫丸加味。若腹痛剧烈则用乌梅丸安蛔驱蛔。

2.蛔厥

问诊:骤然发作胃脘部及右胁剧烈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辗转不安,呕吐蛔虫,痛止如常人,腹壁柔软。

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方用乌梅丸加减。待痛止或痛减后用胆道驱虫汤。

(三)绦虫病问诊

问诊:上腹部或全腹部隐隐作痛,或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时见白色节片。

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方药可用棕椰60~120克,切碎,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可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

(四)钩虫病分型问诈

1.脾虚湿滞

问诊:面色萎黄或面苗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方用黄病绛矾丸加减。

2.气血两虚

问诊: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

治法: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木香、砂仁及榧子、雷丸、槟榔、鹤虱、贯众、百部等驱虫之品。

(五)蛲虫病问诊

问诊: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可见肛门周围细小蠕动的白色虫体,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

治法:驱虫止痒。方用追虫丸。并可配合百部煎剂灌肠。并应防止重复感染,勤换内裤、被褥。

(六)姜片虫病问诊

问诊: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治法:驱虫健脾。驱虫用槟榔50克,文火煎煮1小时,取汁晨服。合黑丑研粉内服效更佳;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chu/105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