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去找中医看病的,都希望给自己看病的是一个年纪大的老中医。看到小医生,也觉得摸脉看病是做样子。但是他们可曾知道:现在一大批30出头的中医给越来越多的病人带来了惊喜。
翻看《名老中医之路》,其实很多名中医在他们20岁左右都已经名满一方了。那么为什么会给普罗大众有中医就应该是年纪大的错觉呢?皆源于现在中医太少了。大家都不学中医了。中医不仅仅缺,还稀。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应该有怎样的常识和思维方式?》比如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东西。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这样朴素但是至理的道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在于明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了。
我很喜欢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建议都看看)。有一句话,我常常用来自勉:一大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了。
一个真正的中医,如果他要出名,在他学医5年10年就出名了,因为用到功夫了,自然有疗效,就有名气。而不是看多老多大。
每天看书,每天思考临床,每天总结经验,每天学习其他同行的经验。
刘英锋老师有句话,很有启发意义,叫做“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每一个名医的路都是这样走过来了。
经典: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
名师:可以是临床效果,学验俱丰的老师,当然也可以是书本,古往今来,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比比皆是。
临床:看病人,多看病人,多思考效果的好坏跟踪反馈。
这个人的经验啊,有直接经验,当然也有间接经验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就看你自己的眼光好不好,会不会选书看书了。
无数的中医间接经验,在经典书籍那里等着你去开发,使用,但是很多人却偷懒,或者抛弃了中医的思维,而求形而下的机械思维,能看好病才奇怪了。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可以走的更快,也走的更远。很多弯路,我们的前辈已经帮我们走过了,并且指了一条道路给我们。但是前提是:你有用虔城、认真的心来好好学习中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19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幸福就是一大盘薯条
下一篇: 这两个方面的疾病,现代医学只能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