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这两个方面的疾病,现代医学只能干瞪眼

六月雪 2023-07-15 17:46:44

所谓病因,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而生病?现代医学的病因,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比如病毒,细菌啊,那么中医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不同,你又知道多少?

张仲景的《伤寒论》,推崇“脉证治法”,似乎将病因、病原和病理都不详细解释。一眼看去,行文流水,也的确给人这样的感觉,直接给出治病的眼目和方法。

有一个经方的故事。我在看门纯德的书的时候。里面谈到:

仲景的书是点睛不画龙,龙的眼睛已点成,龙呢,要靠我们自己去画。不画龙身,更不画龙鳞。唐宗海、陈修园说张仲景的书是“字字是法,句句是方”,就是反应了这个眼睛。他的书言简意赅,留白很多,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和玩味。比如这个吴茱萸汤,抓住要点“吐涎沫,四肢冷”,不管是头痛、头晕,还是肝胃虚寒的呕吐,只要出现了“吐涎沫”的症状就可以使用吴茱萸汤。

所以,有时候我们按照张仲景的方法,把疾病治疗好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病。

对于这个,我很推崇黄煌老师的学术观点“不求其全,但求其真”,在目前阶段,这个主张真是难能可贵,同时也启发了无数的人。我们要做的先生继承,再讨论其他问题,先把治病效果保证起来。并且,张仲景的书,也不是不重视这些病因、病原和病理,只是说的不详细罢了。如果以后有仁人志士,能够搞通这些道理,当然对于中医的发展是大好事了。

这个中医的病原,现代医学有细菌、病原体的说法,一旦侵入人体,人就容易得病。但是我们观察很多人,尤其是居住条件不是很理想的人,比如跟猪狗一起住,吃饭呢,也很多苍蝇和蚊子,但是他们的寿命不见得比生活条件好的人短。所以说,病原不是疾病的唯一原因。中医,很重视疾病发生的原因,这个西医一般以诱因来处理。最常见的就是气候的变化和情志的改变了。

举个例子:

夏天,贪凉,晚上睡觉的时候,开窗子,吹凉风,很舒坦,人也不至于生病。但是,当人睡着了的时候,体温降低,防御功能下降,凉风还是原来的凉风,但是却可以让你生病了。

现代医学认为气候变化不是治病因素,唯有空气中的病毒才是治病原因。因此气候异常所导致的脏腑经脉弛张运动异常,气血津液环流失常众多功能失常疾病,另外还有情志变化导致的人体异常,都不承认是病。理由何在?在于这类病变不能利用仪器检测,做出诊断使然。而中医的病因理论,对于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诊疗治疗体系,大有作为。而这两个方面的疾病,现代医学基本只能够干瞪眼。

现代医学的内容

按照临床医学、群体医学、基础医学的顺序介绍现代医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虽然有时也承担常人体检工作,但并非主要任务。临床医学是传统医学的主体,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核心。
古代以药物为治疗手段的部分,演化为今日的大内科。古代以手法操作为治疗手段的部分,即今日大外科的前身,情况则比较复杂。这一部分大多以专项技艺的形式单独出现,有的出现极早,如产婆助产;而有些技艺通常并无专业人员,如由理发师兼拔牙、搓澡师兼按摩、木匠兼骨折和脱臼的复位等。但某些技术要求较高而且风险较大的技艺,如处理创伤、拨障(白内障)和取石(膀胱结石),则有赖于专业人员。这些技艺到了18~19世纪才逐渐演化为类似今日大外科的各分支。这时,各个学科才初具规模并各自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法。
内科是大内科中最大的科。内科现在常按疾病侵犯的器官系统或病原体的类型分为心血管、呼吸、肾、胃肠、肝胆、血液、肿瘤、营养、代谢、内分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免疫、风湿(结缔组织)病等科。
儿科的许多疾病和内科是相同的,但在儿科,营养问题、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新生儿的问题又同产妇密切相关。所以新出现的围产医学就是儿科和妇产科两者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还包括未娩的胎儿。
皮肤科处理的疾病包括具有明显皮肤表现的系统病,因而与内科和儿科都有重叠。梅毒可有复杂多变的皮肤表现,传统上把性病(花柳病)和皮肤病合在一起,称皮肤花柳科。
临床神经学到19世纪末才有较大发展,才逐渐有医院成立专科。精神病科的情况最为特殊。在古代,精神病人曾被视为鬼怪附体而受虐待或被驱逐,后又被视为社会不安定分子而被拘禁,直到19世纪才逐渐被当作病人对待,所以精神科形成也较晚。神经科和精神科一度合在一起,后精神科独立出来并有很大的发展。此外还有急症医学,它是高技术的产物,专门负责处理危重病情,如心肺功能衰竭等。
在大外科中,专门化的技艺常成为分科的基础。一般外科经历了由处理体表和四肢而逐渐深入到体腔的发展过程。腹部手术目前仍归属于普通外科,但颅腔和胸腔手术则分属神经外科和胸部外科。其他历史悠久的技艺分别演化为产科、口腔科、矫形科、泌尿科、眼科等。妇科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才独立成科的。耳鼻喉科出现较晚,整形外科和血管外科出现则更晚。
在临床医学中,护理学有着重要的位置,对病人身心的细致护理是促进康复的必要保证,其中有技术也有科学。此外还有许多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如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医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等部门。物理治疗科也在扩大,并倾向融合于范围更广的康复医学。
从20世纪初特别是中叶以来,学科又有新的分化和组合,这些新学科常和原有学科并存。如医学按对象的年龄和性别进一步分化和组合。在年龄方面,除了儿科学外又出现了老年医学、青春期医学和毕生医学。按年龄区分的学科分别侧重于生命不同阶段的特点,毕生医学则着眼于从生到死连续发育的整个过程。在性别方面,出现了男科学,它包容原泌尿科中与男性生殖系统有关的部分,而同广义的妇科学(包括产科学)相对应。
此外还有不少学科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在过去一提到风湿一语,便会联想到关节病,但现在的风湿病学已扩大到一般的结缔组织病了。而且由于许多结缔组织病的发病涉及免疫机制,风湿病的研究以及诊断和治疗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免疫学的方法,这样就使风湿病学包含有大量免疫学的内容。 群体医学以一定的社群为对象,研究人群的健康情况和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着重探讨致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这门学科脱胎于过去的公共卫生学。公共卫生学产生的背景是:都市化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医学家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最后市政部门着手改善卫生条件,包括兴建卫生工程等。因而群体医学有着浓厚的社会实践性,同卫生行政部门关系密切。
相对而言,临床医学曾被称为治疗医学,而群体医学则被称为预防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人们早就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例如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一直在强调“治未病”。不仅如此,中医的“既病防变”的提法早已预示了现代的预防概念。
现代的预防工作包括三个层次:初级预防指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就是中医的“未病先防”;二级预防着重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其目的是预防病程绵延,预防病情恶化,预防传染病的波及他人以及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这相当于中医的“既病防变”;三级预防则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预防后遗症的发展。这后两级预防实际上包含了治疗的内容。由此看来,治疗和预防两者是互相交错的,彼此存在着渐变过渡的关系,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也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流行学调查是群体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探索致病因素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是流行学的一个主要目的,这部分工作特称为分析流行学。对于社会群体,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实验的,只能依靠对照观察。作为例外的是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这两类大规模的实验现在做得比以前多了。
早期的群体医学侧重于感染性疾病,随后才把视野扩大到其他疾病。目前连创伤、毒瘾,甚至污染事件都在调查之列。在已有的成功事例中,吸烟同肺癌的关系是靠对照观察查明的;而水源加氟能有效防龋则是用实验法确定的。有很多资料说明,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应归功于预防。目前的预防工作范围很广,包括环境医学和行为医学的内容,由卫生工程、防污染工作直到健康教育。
此外,还有一些学科包含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两方面的内容。这是些研究特殊环境和特殊职业背景的医学问题的学科,如工业医学、军事医学、航海医学、航空医学、航天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含许多基础学科与医学结合的内容,因而可视为是一类边缘学科。如基于数学的医学统计学、基于物理学的医学物理学、基于化学的药物化学、基于心理学的医学心理学、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结合法学的法医学,以及基于工程技术的生物医学工程等等。此外还有起步较晚的医学伦理学、医学情报学等。
在基础医学中,基于生物学的部分是核心,这包括以正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其中传统的学科有生物化学、细胞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胚胎学等。20世纪50年代起,学科有新的分化和组合。新出现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的内容都比传统学科广得多,例如分子生物学就包括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内容。
以异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主要有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目前常把一切疾病过程的研究都归入病理生理学的范围内。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的药理学主要是探讨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它也是基础医学的传统内容。
以群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主要是医学生态学,它把人、病原体,以及其他环境因子,统一放在环境大系统中加以考察。另一方面,以病原体、媒介生物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也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病毒学、细菌学、真菌学、寄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等。
这里举出的是基础医学的主要学科,但基础医学的范围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医学的需要和条件的成熟还会出现新的分支学科。
回顾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以基础医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是现代医学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关键,这个经验已受到现代化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在现代医疗实践上也可以看出一个整体化发展的趋向。以现代化医院为例,许多科系都设置了基础研究室经验证明,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保健工作,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群体医学的工作基地,一个社区保健网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怎么样

我就是一名中医学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三的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评价很复杂,有优点,也有些局限的地方,下面我就专业的学习、考研形势、未来就业这三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专业:

本人的学生证

一、专业的学习:

首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真的很多,不仅有中医课程、西医课程,还有中西医结合课程!极少有“水课”,课本内容很大部分是需要背住的。不仅有中医实验课,还有西医实验课......真的验证了那句“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胜高考”

期末考试周晚上11点的食堂

很多同学看到“中西医结合”这几个字可能都会觉得:这个专业学习内容应该很丰富、很全面,但是直到真正上专业课的时候才知道:时间有限,课时紧张,如有疏漏,全凭自学!所以这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是全面的,而是很局限的。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本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是五年: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两年到学校分配的实习医院实习大四要在医院继续上专业课:课程都是接近临床实践的课程;实习医院一般都是学校帮忙找好,学生们可以选择,或者有的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医院),一共五年。

四年时间需要把课时匀给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课程,所以讲的内容就很局限,中医知识不深入,西医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如对西医专业的学生要求严格,所以很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生在科室听科室主任讲病例

不过不用担心老师的专业性,老师都是很专业而且很优秀的,讲课的内容也只是课时多少的安排所影响的。而且我觉得比较有优势的点就是:有中西医结合课程,可能会对中医和西医的相互结合、相互学习有帮助。在某些角度来讲学习的内容确实全面,只不过不深入而已。

而且,很重要的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不学习高数,考研不也考高数!

二、考研形势:

医学专业几乎全都是要选择考研的(不考研很难找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考研的话:只允许选择中医方面的专业或者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不允许选择西医方面的专业的不允许向西医专业跨专业考研。

而且选择考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考研难度很大,需要付出非常的努力!选择考中医专业的考研竞争压力也很大,因为还有一开始上大学就是学习中医专业的学生,有些院校也偏向于中医专业的学生。

本专业学姐备战考研


三、未来就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未来就业可以说是很有前景的!因为目前在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也在大力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才,现在很多城市也都出现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很多医院也都有中西医结合科。

中西医结合医院

因为现在时代的要求,很需要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所以研究生毕业之后或者是博士毕业工作这方面不用怎么发愁。而且从这几年的形势来看,中西医结合真的有很好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医和西医可以互助互补互鉴,是对疾病的一个进一步攻克,也是对人类健康的进一步保障。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选择了医学这个道路真的很辛苦,医学的道路也是很漫长的,可能同龄人已经工作几年了,而我们还在读书学习,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坚守初心!如果我们能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短板互补,学习这个专业的意义就达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19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