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讯 最近的很多新闻都强调了实验性寨卡病毒临床前疫苗在猴子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同时新闻还描述了目前正在人体中进行的两种寨卡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情况。这些研究都刺激了人们对研究寨卡病毒疫苗用于抑制人类机体感染剂次级效应的希望,寨卡病毒往往会引发机体出现此生效应,比如异常的胎儿发育等,但是,尽管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和早期的临床试验,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一种寨卡疫苗获批或者被批准用于人体。
我(原文笔者)是一名从事疫苗开发使用的科学家,很大一部分学术和教学的兴趣都主要集中于探索我们如何利用研究证据来制定和疫苗相关的管理决策;开发一种疫苗需要达到一定的合适条件,包括菌株的类型、疫苗的类型、剂量以及最佳的接种年龄、是否通过临床前试验和临床检测、是否获批等等信息,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通常会达到10-15年。
从研究疾病开始
我们通常使用疫苗来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充分地暴露于引发疾病的微生物中,当机体暴露于疫苗时,机体免疫系统就会通过产生抗体来攻击病毒或细菌从而产生反应。这种特殊的暴露随后就会被储存到免疫系统的记忆中,以便如果被免疫的个体再次遭遇细菌或病毒时,这些抗体能够迅速产生来抵御感染。
在开发和检测新型疫苗之前,研究者需要进行大量的“监视”工作来鉴别人类机体中所有引发疾病的病原体,而这就能够帮助他们衡量这些菌株在疫苗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效益和价值;对于寨卡病毒而言,目前有两种菌株型-亚洲型和非洲型,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一种菌株进行预防注射就可以保护机体抵御两种类型病毒的感染。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疫苗形式
下一步,科学家们就必须决定如何制作疫苗来安全地诱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抵御疾病,某些疫苗,比如引发严重腹泻的轮状病毒属病毒疫苗,其就包含毒力减弱的毒株,这些毒株并不能引发疾病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比如流感疫苗就是利用纯化的病毒来制作的疫苗。另外一种类型的疫苗就是利用病毒样的颗粒所开发的,这些病毒颗粒是一些空的病毒蛋白外壳,其看起来就好像真正的病毒一样能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这种类型的疫苗就能够以两种方式来发挥作用,比如乙肝疫苗,其就是想患者注射全部病毒外壳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其它疫苗则是仅仅利用DNA小片段来进行开发,但其并不能诱发感染。
利用病毒样颗粒的方法或许在开发寨卡病毒疫苗上扮演着重要作用,目前有两种疫苗正在进行人类机体临床试验,一种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进行研究,而另外一种则是Inovio制药公司(Inovio Pharmaceuticals)正在研发,两种疫苗都利用了DNA病毒样的颗粒来开发,如今Geovax公司也正在利用全病毒样颗粒进行寨卡病毒的疫苗开发。
临床试验:1期、2期和3期
提出疫苗开发的改变以及开发平台仅仅只是第一步,随后研究者们会进行一系列严密的测试来阐明这种疫苗是否能够在人类机体中安全发挥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抑制疾病的发生,目前进行的研究包括对照临床试验、实验疫苗的研究、后期阶段的安慰剂研究等,研究者们对志愿者进行研究来评估其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接种疫苗后的任何不良事件,目前这些临床试验正处于3期研究阶段。
1期临床试验通常规模较小,仅会招募一小部分人进行研究,研究者进行1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估是否志愿者机体会出现和任何新型疫苗相关的副作用,同时研究者也希望获得初步的认知来揭示机体对疫苗产生反应的机制,NIH于2016年8月发起了首个寨卡疫苗临床试验,该试验中研究者对80名志愿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紧接着他们又对另外40名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在寨卡疫苗1期临床试验的第二阶段研究者又招募了16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
如果1期临床试验能够完全成功,研究者就会转向2期临床试验,而在2期临床试验中他们将会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同时研究者想要探索的不光是疫苗的安全性,而且他们还希望揭示新型疫苗是否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合适的免疫反应。最终,当1期和2期临床试验完成后,科学家们将会进行3期临床试验来确定疫苗在抑制疾病上的效力,这些试验将包括对数千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将要研究的对象数量会达到7万人。
疫苗开发的过程非常复杂,比如寨卡病毒疫苗,因为研究者需要关注寨卡病毒疫苗受众的另外一个全体,那就是孕妇,首先他们应当在非妊娠的个体中进行试验,随后在孕妇机体中进行的临床试验必须经过特殊慎重的考虑和评估,而这些考虑不光是研究疫苗对接种者机体的效应,而且还要监测疫苗接种对胎儿和幼儿机体的长期影响。
当然,仅仅成功完成这些临床试验似乎并不能帮助研究者将新型疫苗推向市场,由多名专家建议FDA和CDC的多项审查指出,我们应当通过研究确定是否疫苗的使用能够获批,而且疫苗是否能够被建议使用。当然这些审查程序并不会止步于此,一旦疫苗获批并且被推荐使用,研究者们就会对其进行持续监测来指出有多少人能够接种疫苗,以及这种疫苗如何进行广泛的使用,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我们距离寨卡疫苗的成功开发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寨卡疫苗的研发过程非常漫长,但最近的研究经验表明,疫苗的开发过程或许可以被改进,而且近来在爆发的非洲埃博拉疫情期间,研究者对埃博拉疫苗的检测和应急使用也仅仅花费了非常短的时间;然而我们很庆幸目前市场上有埃博拉疫苗产品,而这是基于研究者们早年的很多研究所开发出来的,当然在疫情爆发期间这些疫苗刚好能够被再次进行验证和检测。
因此,未来我们是否能够拥有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呢?研究者已经快速且有效地完成了早期的实验室研究,同时获得了积极性的研究数据;随着1期临床试验在人类机体中的进行,相信研究者们能够快速进入到疫苗检测的阶段,但在长期的疫苗开发过程中,研究者主要关注于确定疫苗能够安全且有效地在患者机体中发挥作用。
寨卡病毒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怎么出现过,主要就是非洲地区以及一些热带地区呈现传播趋势,但是寨卡病毒也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病毒,所以我们要注意防范。那么,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呢?寨卡病毒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一般临床表现
(1)发热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表现出来的发热多为中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度-38.5度之间,且症状不明显。
(2)皮疹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一般多为斑丘疹,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如果刚从感染区回来又发生这类症状需要重视。
(3)关节痛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一般多为斑丘疹,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如果刚从感染区回来又发生这类症状需要重视。
(4)非化脓性结膜炎
感染了寨卡病毒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发生非化脓性结膜炎,主要是结膜组织发生炎症,具体表现为眼结膜有充血,但分泌物很少。
2、寨卡病毒是啥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3、具体传播途径
(1)蚊虫叮咬: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
4、感染之后症状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目前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
5、要怎么预防呢
目前该病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消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以及饮水器接水槽等室内积水容器;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储水容器加盖,以防蚊子进入;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2)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使用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或使用防蚊剂;尽量穿宽松、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皮肤裸露部分使用驱避剂;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时刻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4)从存在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地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近期旅行史。
新型的艾滋病疫苗取得重要进展的新闻,很吸引人的眼球,实际情况如何呢?不药不药博士主要从艾滋疫苗研发的角度科普一下,当然,防治艾滋,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杜绝性传播。
SIV和HIV
关于人类感染HIV的起源,现在普遍的认识是从猩猩传播而来,猩猩感染的叫SIV,人感染的是HIV,HIV就是SIV变异之后传播的结果。但比较不同的是,相比HIV对人体的感染,SIV对其天然宿主的感染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致病性。
SIV的天然宿主,像野生黑猩猩等,是能够被SIV感染,表现出类似人感染HIV的症状的,而白顶白眉猴就不是SIV的宿主,就不会致病。
曾经有一部电影,比较有意思,大致是说在一个原始部落中,部落的男人除了和自己部落的女人那个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囚禁母猴子,给母猴子涂上口红、化了妆,强迫母猴子摆出各种妖娆的动作,部落男人以此来享乐。而这个过程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早期为什么会被感染艾滋病。当然生吃相关动物肉等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为什HIV的摧毁能力这么大?
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带有CD4受体的T淋巴细胞,一旦让它成功的攻击进入细胞,那么就一发不可收拾,细胞成了HIV的天然宿主,随意的休眠、肆意的复制,真真的把免疫系统重要的细胞变成了制造病毒的工厂。CD4 T细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如果这类细胞被破坏了,整个免疫系统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几乎会完全瘫痪,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感染都失去抵抗力。后果可想而知。
说回到HIV疫苗HIV疫苗最早从80年代初就开始研发,至今已近快40年了,仍没有有效的产品面世。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基本有有了疫苗,而且都取得了很不错的防护效果,甚至有些像脊髓灰质炎等已经基本灭绝。
人和猴子虽然从种族上讲,比较接近,但是随着进化,基因组已经差异很大了,即使这则新闻如果是真的,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抗艾滋病的疫苗研发如此艰难?
其实疫苗制备工艺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需要在HIV身上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抗原,找到合适的抗原,再制备出疫苗。给人注射后,使人体产生可以中和这些抗原的抗体,达到保护作用。而实际呢?
艾滋病毒太狡猾了,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毒外观呈现为类球体,表面上的一些蛋白组成极容易变异,可能刚设计好了捕捉一个蛋白抗原,结果它又变异了,旧抗原产生的抗体就无法对其进行识别了。病毒内部的蛋白,倒是变异不大,但是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就算设计出了合适的疫苗,产生了抗体,也很难接触到病毒内部。
文中说,接种这种新型疫苗之后的猴子,能避免它们免受与人类艾滋病病毒相似病毒的感染。但是该研究目前并未进行攻毒试验,也就是说,虽然猴子体内产生了抗体,但这些抗体是否能有效的对抗人HIV病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验证。之前40年的研发,都败在了只能产生足量的抗体,但就是没有保护力或保护率太低。
HIV的检测
怀疑感染的72小时内,可以用相关药物,比如逆转录酶阻断剂完成自救,这是其一。
其二,要提醒的是,HIV感染有窗口期,也就是说怀疑感染,或心虚需要抽血检测,在2周~8周以内,很可能是检测不出来的,原因是这时候的身体还没有产生足够的HIV抗体,目前的检测方法是无法定性检测的,所以结果很能是阴性。窗口期之外检测,还能真正排出感染HIV的可能。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不药不药不是专家,科普文章涉猎比较广泛,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会有不定期的惊喜送给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62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解读近期的白血病突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