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1734-1821),清代著名内丹家,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
他精通内丹、易学,兼通医理,撰著有《周易阐真》、《孔易阐真》、《悟真阐幽》、《修真辨难》、《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阴符经注》等,以发挥内丹之道。其文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另又撰有医书《沙胀眼科》行世。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阐发颇为全面。他主张性命双修,循序渐进。他分丹法为上中下三等,分药物为内外,谓内药生于自身,为元性,外药乃虚空中真一之气,为元命。他并采理学之说,谓性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刘一明可说是总结了全真清修派的理论与丹法,是清代道教中突出的神仙学家,也是当时一代宗师。①
丹法寓周易 圣道合仙道
一明主张内丹之学,批评外丹之学支离。在他看来,“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是“弥纶天地之道”,并且“乃大道之原,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始终”,乃至“和顺于道德而理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显微无间”的圣书。如果人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②,就能“尽金丹之道,达到九还七返,形神俱妙”,返元还本,成神、成仙。③
首先,一明在《〈周易阐真〉序》中,盛赞东汉魏伯阳。一明称赏魏伯阳的以易阐道之功。他说:“丹经之由,始于后汉魏伯阳真人……遂准易道而作参同契,以明性命源流,阴阳真假,修持法则,工夫次序。托物取象,譬喻多端。丹法之说,修持性命之理,参同一出,详明且备,大露天机矣。”④(下同)本来,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主张:“包括内丹学与外丹学,它上则探宇宙人生终极大道,而与道同归,中则长生住世而逍遥永年,下则安乐养生而超脱尘俗。”⑤但后人由于理解有误,大道未明,断章取义而致出现各种偏差。
接着,一明批评那些“后世之学人,惑于旁门邪说,不知圣贤大道”。他们“不得真传,直以譬象为真实。或以坎离为心肾,或以震兑为肺肝,或以屯蒙为子午抽添,或以复垢为心肾气生,或以既济为心肾交合,甚至以阴阳为男女,以彼我为采战,以锻炼为炉火,以金丹为服食,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认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象之真”。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哉!这且不说,他们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结果是“以一盲而引众盲,埋没古人度世之婆心矣”。既如此,一明认为须昌明大道,廓清迷雾,方能“以先觉觉后觉,以先知觉后知”,妙道流行,普渡众生,了却大家“人人皆可成仙成圣”之夙愿。
于是,一明返本求源,发古探幽以开新,契圣索奥以掘奇。何以如此?须融摄周易,以易阐道方能昭明大道。他说:“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矣。”这样,易道沟通,圣仙合一,妙合无垠。如何办呢?一明接着说:“述伯阳之意,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略譬象而就实义,去奥语而取常言。直指何者为药物,何者为火候,何者为进阳,何者为退阳,何者为下手,何者为止足,何者为锻炼,何者为温养,何者为结丹,何者为脱丹,何者为先天,何者为后天,何者为有为,何者为无为,何者为逆运,何者为顺行。就其图象卦象爻象,细为分析,通部分作二股,一进阳,一运阴,承上启下,一气贯穿。”这样,显微阐幽,发明大道,可使“学者易于阅看”,了然于胸。
最后,一明借易阐真,直趋丹道根本,揭露天机。他说:“易理阐真,乃阐其修持性命之真耳。”生与道合一,而生乃是性命发作。若人能把持性命之真,则与道合一,宝命全形。
一明认为:“易道广大,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所以开物成务,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无所不包,无所不该……然其归根处,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周易冒天下之道,归根到底是极深研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蕴藏了天人之间奥义。一明认为,以易阐真,真即“穷理之真,尽性之真,至命之真”。他认为应该“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性命俱了,浑然天理,复见本来面目”。“真”现原形!就儒家来说,“明善复初”;就道家来说,则谓“还元返本”。若“再加向上工夫,阴阳混化,无声无臭;在儒则谓义精仁熟,至诚如神;在道则为九还七返,形神俱妙”。结果是,金丹之道尽,性命之功毕。洁静空阔的世界中,修炼者出神入化,返于先天本原。
如此,一明借易阐真,与古代众人之意合,与伯阳参同契之意合,可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乾道定良知 坤道成良能
上面我们明白了一明的内丹大法,修持纲要。下面谈其修炼内丹的依据。一明解易,象数义理兼该,道理、图象、气数融会贯通,颇有一些大气象。另外,他还主张儒释道三教会通归一,圆融无碍。
一明在《周易阐真·乾卦》中,详细解说了“真”的来源。不过,他先说明了自己的天道观。“天之为道,一气流行,循环无端,经久不已,无物不覆,无物能伤,健之至矣。”⑥天道刚健流行,春生物为元,夏长物为亨,秋成物为利,冬藏物为贞。元亨利贞,四时迭运。接着,一明解释了天与元亨利贞为体用合一的关系。“总是一健行之。一为体而四为用。体以施用,用以全体,体用如一。故天道健行不息。”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⑦既如此,一明指出人来源于天之气,有了形体,并且有天之健德。“惟人也,资天之气而始形,即具此天之健德,即有此元亨利贞之健用。”⑧(下同)进一步,他指出人的健德即为良知,先天之正气,真阳,真精,真气。“人之健德,即本来之良知,先天之正气。名曰真阳,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
真气有天地之大美,禀赋天资之健德,“本于先天,藏于后天。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人人平等拥有,“霜露所均”。“有生之初,不垢亦不净,不生亦不灭,不色亦不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待勉强,出于自然。”拥有此真气,可谓“天人”。
不过,人一出生,“一交后天,气质发而外物诱,性相近而习相远。弃真认假,良知有昧”。环境影响人,外界熏陶人,良知不明,真气亦受排抑。于是“元者不元,亨者不亨,利者不利,贞者不贞。健之德已亏,健之用已非,神昏气浊,性乱命摇,身虽动而阳气消,不死岂能之乎?”性命难立,我生惟危。这同道教主张的重生恶死、长生久视之旨大相径庭。
既如此,人必须返本归真,自后天返先天,方能宝命全形,归于全真,生道合一,“美之至矣!”一明指出:“故圣人有造命之学,于后天中返先天,能以修持本来乾健之德,永久不坏耳!”
一明在《周易阐真·坤卦》中,解说了地道。他认为“地本至阴,无阳不能生成万物。其所以生成万物者,顺乎天之阳气,进退而生成之。”乾元万物资始,坤元乃顺承天,万物资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后有人。一明指出了人的良能来源于柔顺之德。“人受地之阴气以成形,即具此柔顺之德。柔顺之德,即人生之初,秉彝之良能。”人之先天良知交于后天即昧,人之先天良能交于后天则染。这是因为“气质所拘,积习所染,顺非所顺,顺其所欲”。导致“良能变假能”。
欲恢复良能,则须学习圣人。因为“圣人教人行顺道者,由假顺而变为真顺,还其当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本面耳”。
造命法天德 修性配地道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修炼者要达到大道,逼近圣域,还须明白一些枢关。一明在《孔易阐真·大象传》中提出了“命性之功”的概念。
先说“命功”。在《乾·大象》中,一明首先提出了君子当效法天德,自强不息,应“借假修真,于后天返先天”⑨(下同),达到正气常存,刚强不屈,内有主宰,直修到像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最后是“非礼不履,非道不处,非义不行,顺之逆之,强而无处不在,强而无时或息。其行与天为徙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一明接着说出,“命”乃是“主宰万有,阴阳之祖,造化之根”。他说:“天者,命也。命者,健德,即本来一点浩然正气,因其无影无踪形,活活泼泼,流行不息,谓之气。因其至大至刚充塞天地,谓之健。因其主宰万有,为阴阳之祖,造化之根,谓之命。”如果君子终日磨练,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那气健命总一强也,最终“造命之功尽”。
再说“性功”。在《坤·大象》中,一明认为人乃资地而生,生而有柔顺之德,有良能。不过,由于人“知识一开,误用聪明,顺非所顺”,迷失了正确方向,误入藕花深处。结果“顺其气质之性,失其至善之性”。气质之性浊,至善之性清,清浊不明,前途茫茫,人就会“内在不能虚己,外而不能容物,以假为真,以苦为乐,终归大化”。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悲哉!
自性迷,怎么办?何处望神州?一明认为,人要“法地之顺道,而厚德载物焉。厚德即顺德,顺德、厚德,即内虚外实之德。惟顺能虚,惟厚能实。内虚者,虚心也而能容物;外实者,实行也,实行而能应物。容物应物,是能载物”。人“愈载愈厚,愈厚愈载”。不过,人的载物之厚德,“须要在真履实践处做出”。最后,君子像大地一样厚载万物,成就博大气象,江海能为百谷王,那么就会“一厚德而修性之功尽”。 共2
人的性命合一,如何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呢?一明在《孔易阐真·杂卦传·乾坤》中认为,人禀天资有易知之德,而人的命寓藏于刚正之气中,“造命之学,养此刚健之正气”。最后正气常存,命宝坚固,与天合一。他又认为,人资地之气而生,具有地之简能之德。而人的性寄于真心顺柔之德中。修道者,修到“心地虚静,真性不昧”的境界,则“与地为配”。
一明认为,在天为易知,在人为良知;在地为简能,在人为良能。修道者“能刚而良知而易,不思而得;能柔而良能为简,不勉而中”。天地人相合为一,休乎天钧,同于大通,那就会“良知良能,刚柔相合,健顺之德全,性命之事了”。职是故也,一明指出“金丹之道,至简至易之道也”。
易以道阴阳 丹成于逆运
拨开迷雾见清天,退黜杂芜显风流。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但若能性命俱修,持道养身,返本回源,证成正果,可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岂不美哉?周易“广矣,大矣”,藏蕴天人之大道,然大道不过是一阴一阳而已!
接下来,一明详说了阴阳含义。“阴为柔,阳为刚;刚之德,主健;柔之德,主顺;健则易知,顺则简能;易知即人之良知,简能即人之良能;良知本于天,属命;良能本于地,属性。”⑩(下同)人之初,即先天之人,“秉天地易简之德,知能俱良,刚柔兼该,性命寓于一身”。人出生以后,即后天之人,“良知变为假知,良能变为假能;阴阳不调,刚柔不当,性乱命摇,失其秉受天地简易知能之良”。
先天阴阳美正,后天阴阳乖戾。明此,则善矣。但君子和小人是不同的。一明认为,君子是那些能够“存此良知良能”的人,小人是“失此良知良能”的人。并且,君子和小人的修持也是不一样的。君子之道能够恢复良知良能,屏退假知假能。小人之道反而顺其假知假能,排弃良知良能。人如果复其先天的良知良能之真,则“了性了命,入于生路”。如果顺其后天的假知假能之假,则“昧性伤命,入于死路”。故君子道长,小人道忧,岂不明鉴?
登堂入室。一明重点借易阐明了丹道修持之过程。他认为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门户者,示人以刚柔简易之道也。其余六十二卦者,示人以变化简易之道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非教人知其不简易而变之化之,期归于简易耳。”君子和小人是有高下之分的,只在知变化不知变化上分别。
于是,一明全面解说了君子的持炼金丹之道。他认为金丹之道乃君子之道,并非神秘难测,不见首不见尾,乃是“逆运阴阳之道”:金丹是“简易良知良能混成之性”;还丹是“还此简易良知良能之本面”;金液大丹是“锻炼此简易良知良能混成之性,永久不坏”;火候是“六十四卦变化简易知能,俱归于良之道”;药物是“刚柔简易知能俱良之德”。圣胎是“刚柔混成简易不拘,知能入神,有无不立”;最后现出“父母未生以前本相,圆椭椭、光灼灼,净裸裸,赤洒洒,不生不灭,为金刚不坏之物”。11
最终,一明认为丹经不外易理,易丹合一。易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总不出此刚柔简易知能俱良之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君子修道吉,小人悖道凶。君子能以丹道“逆运阴阳,复还本来良能之原物”。小人却“认假为真,顺其后天阴阳,适以昧其天根,自取灭亡”,行险侥幸,抛却大道,飘浮于世。君子小人天壤有别!
注:
①卿希泰:《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
②于平:《道家十三经·阴符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③④刘一明:《周易阐真·序》。
⑤陈全林:《周易三同契》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⑥刘一明:《周易阐真·乾卦》。
⑦《周易·序卦传》。
⑧刘一明:《周易阐真》。
⑨刘一明:《孔易阐真》。
⑩刘一明:《孔易阐真·杂卦传》。
11刘一明:《孔易阐真·杂卦传·既济未济》。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7年第2期 作者:徐恩栓
共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47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妙用药食同源之补脾胃用山药
下一篇: 冬季食疗养生七款润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