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铝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哪些食物含铝_

夕阳红 2023-07-27 23:23:37

一、铝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是无毒元素。铝制烹调器皿、含铝膨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的使用也未发现铝的直接毒性;大剂量的口服含铝药物也无明显的毒性反应。但铝于一九八九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入食品污染物名单,到底铝对人体有何危害,平时又该如何减少铝的摄取?

研究证实,脑组织对铝元素有亲和性,脑组织中的铝沉积过多,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钝、催人衰老。有资料报道:铝盐可能导致人的记忆力丧失。澳大利亚一个私营研究团体说:广泛使用铝盐净化水可能导致脑损伤,造成严重的记忆力丧失,这是早老性痴呆症特有的症状。 研究人员对老鼠的实验表明,混在饮水中的微量铝进入老鼠的脑中并在那里逐渐积累,给它们喝一杯经铝盐处理过的水后,它们脑中的含铝量就达到可测量的水平 有关医院检测发现,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脑组织中铝含量超过正常人的5~30倍。

当铝在人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的5~10倍时,能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使血清无机磷水平下降,引起骨骼软化、关节疼痛。而三氯化铝、氢氧化铝、烷基铝和盐等药物,短期内就能使人产生毒副作用。可见人对铝元素的长期摄入,最终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摄取一旦过量:痴呆、健忘、骨质疏松等疾病跟着来。由于铝是人体非必要的微量元素,进人体内的铝几乎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仅少部分会留存在内脏组织及脑部中,若长期过量食入,囤积在体内,将引发健康危机。

目前有多项医学研究报告指出,铅对人体的危害,至少有下列数项--

1.老人痴呆:脑内积蓄过量的铝,会导致脑神经退化、记忆力减弱、健忘,最后变成老人痴呆。

2.提早老化:体内铝含量过多,容易引发早衰、降低心肺功能、体弱无力、皮肤加速出现皱纹。

3.肠胃疾病:铝会降低胃蛋白酶的活力,减少胃液的分泌,导致腹账和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

4.骨质疏松:舍取过多的铝,会影响磷和钙的正常代谢,使骨胳变脆,导致骨质疏松。

5.贫血:铁锅的铁是无机铁盐,能形成人体易吸收可溶性铁盐,是人体得到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故长期用铝锅取代铁锅烹食,将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哪些食物含铝

多种日常食物含铝

专家指出,面粉及面制品是我国膳食铝的主要来源,北方地区居民由于面食消费量高,因此有六成居民的铝摄入量超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天然食物的铝一般含量很低。人体食物中所摄入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钾明矾(硫酸铝钾)和铵明矾(硫酸铝铵)。

过去没有自来水,很多地方的人都要用明矾来净水。现在人们则是用明矾来改善食物的口感。“按传统工艺,炸油条、炸油饼、炸虾片之类的油炸食品都要加入明矾,这样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让面食在受热后膨大。有研究发现,油条要想达到最佳的膨大效果,添加明矾的量会远远超过安全量。”

除了油条油饼之外,很多商家在制作蛋糕、馒头、包子、发糕、玉米饼和许多松软多孔的糕点小吃类食品,也都会用上一种叫做泡打粉的东西。范志红指出,这种泡打粉里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明矾。

此外,专家提醒,盐渍海蜇皮和海蜇头等水产品也是最常添加明矾的食品,因为用了明矾,口感就会特别滑弹。

膨化食品是儿童铝超标祸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次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铝超标居然达到三分之一。而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也显示,7-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膨化食品成为儿童铝摄入量主要来源之一。

“这是因为膨松剂能让膨化食品质地更为松脆,而‘脆’是膨化食品的质地特色,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地方。含铝膨松剂价格低效果好,厂家自然爱它没商量。”范志红指出。

为了保护儿童健康,此次,卫生部在新标准中拟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三、如何避免铝对人体造成危害

防止铝的危害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建议城市自来水公司本着对自己对人民负责的宗旨,不要用铝盐[如硫酸铝钾(KAI(SO4)2)作净水剂;

二是尽量不用铝制品作炊具;

三是少吃含铝盐添加剂较多的食物(如油条)。 研究发现,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规定铝的每日摄入量为0~0.6mg/kg,这里的kg是指人的体重,即一个60kg的人允许摄入量为36mg。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铝的残留量要小于等于100mg/kg。以此计算,一个体重60kg的人每天吃油条不多于360g就不必担心。

铝在人体内是慢慢蓄积起来的,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铝的吸收,减少铝制品的使用。铝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危害与其贡献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只要人们切实注意,扬长避短,它对人类社会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铝的致毒机理

铝的致毒机理

铝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上端,吸收率约为0 .3%~0 .5 %, 同钙(Ca2+)的吸收部位相同, 而且某些影响Ca2+吸收的因素也同样对Al3+有作用.铝生物毒性较大的形态是铝自由离子和无机单体,它们属于脂相可溶性形态,容易被有机体摄入和吸收,使得生物体内部渗透压平衡失控,从而表现出直接的伤害特征.相形之下,占据天然水体中铝化学形态大部分的有机络合态铝的毒性较低。

铝对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强度仅次于Hg 、Ag 、Cu 、Cd 等强抑制物.铝对胆碱转移的蛋白类,特别是对乙酰胆碱酶抑制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是铝与生物膜结合时,呈非竞争性抑制。

铝对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己糖酶等均有抑制作用.体内Ca2+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有拮抗Al3+对胆碱脂酶等的不良作用,饮食中缺Ca、M g、Zn、Fe等元素可加重Al 对机体的不良作用. 铝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抑制程度与体内铝的水平成正比。

铝对人体有何利害?

铝对人体健康有害吗? 世界上有数百万计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症。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铝摄入量为60 mg。 从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不加以注意,铝的摄入量会超过这个指标。除了从氢氧化铝、胃舒平、安妥明铝盐、烟酸铝盐、阿斯匹林等药物中摄人铝以外,每人每天要从食物中摄人8 mg~12 mg的铝。由于使用铝制的炊具、餐具,使铝溶在食物中而被摄入约4 mg。大量的铝还来自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经常用于炸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的发酵粉还常用于蒸馒头、花卷、糕点等。据有关部门抽查的结果看,每千克油饼中含铅量超过1000 mg。如果吃50 g这样的油饼,就超过了每人每天允许的铝摄入量。因此,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尽量少用含铝的膨松剂,尽量避免使用铝制的炊具及餐具

铝制品真的对人身体有害吗?

铝制品对人身体是有害的,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铝在人体内是慢慢蓄积起来的,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非常严重。

避免方法:

1、避免使用铝制成的炊具。

2、少吃炸油条、由铝包装的糖果等食品,少喝易拉罐装的软饮料。

3、部分药品由含铝物质制成,应减少服用含铝元素的药品,如:可以中和胃酸的Al(OH)3。

扩展资料:

铝制品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只要人们注意扬长避短,它对人类社会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铝制品的用途如下: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

2、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3、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150℃时可制成薄于0.01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铝(金属元素)

生产铝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生产铝对身体会产生粉尘危害、毒物危害、高温危害、噪声危害等,此外,摄入铝元素过多会损害人的脑细胞。

1、粉尘危害:铝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氧化铝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

2、毒物危害作业工人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沥青烟、一氧化碳等。

3、高温危害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铝电解槽电解温度高达940℃~960℃,是主要的生产性热源。

4、噪声危害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净化系统风机、炭素系统破碎机、球磨机、成型机、给料机、振动筛、输送机及焙烧烟气净化系统风机和除尘风机等。

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规定铝的每日摄入量为0~0.6mg/kg,这里的kg是指人的体重,即一个60kg的人允许摄入量为36mg。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规定,铝的残留量要小于等于100mg/kg。

铝在人体内是慢慢蓄积起来的,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察觉,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扩展资料:

减少危害的方法

1、避免使用铝制成的炊具

2、少吃炸油条、由铝包装的糖果等食品,少喝易拉罐装的软饮料

3、部分药品由含铝物质制成,应减少服用含铝元素的药品,如:可以中和胃酸的Al(OH)3。

—铝(毒理性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