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给脾胃弱的人,一个秋天实用“平补法”,温养脾胃、不燥不上火!

黃老道家 2023-11-03 15:17:06

黄帝内经》讲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潜藏,人体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逐渐潜藏于内。

秋冬养生应当顺应自然界的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为主,秋冬虚人进补,犹如园丁予树木施的底肥,一是为度过寒冬打基础,二是为来年春天的升发蓄势。

然而,很多人在进补之后,第二天就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口气明显,甚至口舌生疮、烦躁失眠、体热多汗、舌苔厚腻等症状,这就是在进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虚不受补的症状。

为什么你会「虚不受补」?1进补时机不对中医常说「天人合一」,四季的气候不一样,人体内的气血流通也有自己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进补的时机,但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的状况,不同的时机去进补。

例如夏天中午如果阳气旺盛时候补阳,冬季子时阴气重的时候补阴;或者说冬至日本应该补阳藏阳,却疯狂补阴;梅雨季节湿气重浊却还在补阳,这样的补不对时就很容易导致「虚不受补」。

2不对症就进补现代大家获取中医药知识的途径很多,很多人都是不分主次,直接进补,但是往往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很虚,却补了更虚,甚至无效,就会产生很多疑惑。

《内经》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既然是真的虚,不可能补无所用,好比洞穴填沙,沙子是一定会进入洞里的。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补不进去?

那就是这个补根本就不对症,这时身体不虚,不存在洞穴之说,自然就补不进去。

更有甚者,如此时我们硬要去填沙,填进去的沙子在外面堆积、淤塞,形成滞留,导致身体内坏境变化,反应在身体上,就会出现多余的火气,例如长痘、腹胀、便秘,这就是因为辩证不对,此人不是真虚,没有虚症当然补不进去。

或者是脏腑辨证不对,明明病位在脾胃,却在补益肝木,明明是阴虚却在大补阳气,补不对地方,乱补一气,不仅起不到补的作用,还会加重病情。

3一味过度进补虚则补之,是源于内经的指导方法,对于中医师来说,真正的难处在于,如何补虚症补起来,即调整虚实平衡。

补得到中间重要一环就是脾胃的运化,运化好则补而得之,如运化不良,则补而不得甚至反伤脾胃。

现在很多人盲目进补,一味食用某一种珍奇药材,或者大量特别滋补的制品,这种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

一是过量的补药,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出现运化吸收不良,食物滞留体内的情形,可能滋生一系列淤塞拥堵甚至内热实证。

再者,这种滞留过多,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削弱脾胃吸收功能,功能下降,反而使得脾胃生化之源的力量减弱,身体缺乏营养,形成气虚血弱,气虚血弱反过来影响消化吸收机能,导致恶性循环。这种错误进补方法更加导致虚不受补出现。

进补前的第一步:辨证自己哪方面虚那么在补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辨证自己的虚症,才能正确进补,如何正确去辨识自己是什么方面的虚症呢?

在中医里面,有很多辨证方法,都可以指引,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气血阴阳辨证可能会相对困难,普通人及初学者可以按照脏腑辨证去检测自己是否属于虚症,相对较易理解。

1心脏虚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常说的心虚,包括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虚为主。

心气虚主要见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为主要特点,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心血虚则有心神失养表现,如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以血虚为主要表现。

心阴虚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颊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的阴虚为主。

心阳虚则多以温运无力,虚寒内生为主要表现,可见畏冷、肢凉、神疲、面色皝白为主。

2肝脏虚肝的虚症以肝血、肝阴虚为主。

肝血虚可见肝失濡养为主,可见头晕眼花、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者有肢体麻木、关节震颤、肌肉蠕动;女子则兼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不荣之象。

肝阴虚则有阴液亏损,虚热内扰之象,可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或胁肋隐隐,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苔少津的阴虚证候。

3脾胃虚脾主要是运化,以气、阳为主,因此脾的虚症多数是指脾气、脾阳虚。

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神疲懒言、形瘦等气虚证为表现。

脾阳虚则以阳气失于温煦,虚寒内生为主,表现为腹痛绵绵、完谷不化、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食用生冷则常有腹泻、腹痛加重等表现。

4肺脏虚肺脏为主呼吸之脏,为气之主,因此肺脏的虚多数指的是肺气虚。

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平素易出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咳痰清稀、声低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等气虚证。

肺具有抵御功能,肺气虚弱自然卫外不固,容易为外邪所侵犯,出现相应时令症候,易于感冒。

5肾脏虚肾脏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肾脏虚弱就容易表现为肾阳虚。

肾阳虚则机体失去温煦,腰膝酸冷疼痛、畏冷肢凉、下肢尤甚,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也经常见到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夜尿平多等阳气虚散之象。

五脏之间的虚实区分相对较容易,一般来说掌握了脏器的特点,一般不会偏离大方向,初学者可以结合自己的时机情况,将整体状况进行总结辨证后才能正确补虚,否则就会出现不受补,或补而不得的情形。

进补时还需要注意的两点1顺应天时非虚不补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因此对于体质虚者,采用补法能够纠正这种虚症,通过养气、养血、养阴、养阳来调整虚实。

意思就是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就会补不进去,无法吸收,吃了和没吃一样没有改善;二是所补太多,物质过于丰富,引起堆积,反而导致无法消化,引起不良反应,造成淤塞,可能你会出现郁而生热,即我们所说的上火现象。

这种情况下,在进补之前,就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不是真的虚,前面已经提到了可以按照各个脏腑的虚实去对症总结,有必要的话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师做体质辨证,辨证当前是否脏腑有虚症的情况。

虚则补之,只有虚症才需要进补。身体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有自己应对的规律,顺应天时,如果不是有虚症,就不需要进补。对于平和体质而言,更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状态,顺应四时变化即可。

2有实证需先清后补进补之前还要明确的第二要义就是排查自己的虚症里面有无夹杂实证。

如辨证脏腑虚症者,多数时日较长,症状才会被我们警觉,虚症日久,都会出现淤塞积聚,造成气血经络的堵塞,甚至很多人有水湿、瘀血、气滞等实证,再用补药,只会让淤堵的地方更堵。

当虚实不分,明明含有实证却被当成单纯虚证去进补时,身体自然会启动抵御机制,出现不适。好比十字道路口明明在堵车排长龙,后面却不断有车加入队伍,出现加塞,道路会更加拥挤。

这种情况下,需要先疏通,暂停后车进入,先把前面的路口理顺,清理一波,后面的车才能顺利通行。在进补是就是先把实邪去除,才能进补,也就是现代说的先清后补。因此,在我们要把身体各种积食、痰湿、瘀堵都给清一清,为进补腾出空间,去接收能量。

秋补正确姿势:一个方法调好脾胃根基脾胃是身体气血、阴阳,上下承接转运的中枢站,将我们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水谷精微,并且顺畅的输送全身,才有可能变成营养滋养我们身体,给我们身体补虚。因此好的脾胃,是进补发挥补用的重要前提。

只有脾胃根基好,你的气血、经络、脏腑是疏通状态(没有实证夹杂),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进补才能发挥效用。如果进补后精神饱满,脾胃舒适,不热不燥,这才是达到了进补目的。

这就把健运调理脾气推向了前端,正常普通人进补时,需要先将脾气调运,平素可以居家食用一些调脾理气的药食两用品,平和缓慢地进行平补。

平补法:这其中平补法应用最多,指的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来达到养生的作用。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给脾胃弱的人,一个冬季实用的「平补法」,温养脾胃、不燥不上火

现在很多人虚,总想着补身体,但很多人补着补着,身体反而越来越虚,还容易燥。

该补的非但没补上来,反而把脾胃给伤了,造成了脾胃越来越虚。脾胃一旦虚了,想补身体就愈加难了。

加上现在十人九脾虚,很多人本身脾胃就不好,胡乱进补对脾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这时候身体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既能温养脾胃,又能清补不易燥的慢调品,而不是直接大补一通!

一个温养脾胃、不易燥的「平补品」,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温养脾胃、不易燥,有一种食物就很适合,那就是「莲藕」。

莲藕 ,《本草纲目》称之为「灵根」,即荷花的根, 它既温养脾胃,不易燥,又不会给身体添加瘀滞。对于本身脾胃弱的人很适合。

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宝应人就将鲜藕加工成藕粉。史书载:「本邑藕,粉成精洁,名鹅毛雪片」。鹅毛雪片藕粉曾是清宫历朝的贡品,名气大。

藕粉这么好,那该怎么吃呢?清代医家、江苏苏州人张璐在《本经逢原》记载:藕粉,加白糖适量,用冷开水少许调稀,再以沸水冲调成糊状食。


会生活的人都知道,藕是养人的好东西。古语说「女子三日不断藕」,可见藕对女性来说很是友好。女子一生都在消耗,喝一杯莲藕制成的纯藕粉,容易吸收、好消化,又养脾胃。

正安国货铺的藕粉材料为莲藕,不额外添加糖分、无增稠剂、调味剂,只为还原食材原本的味道,老人和小孩也能安心食用。 想为自己好好补一补,也建议要喝一下藕粉, 滋养、调理脾胃。

纯藕粉性味平和,温润养脾胃,大多数人都可以吃哦,作为早餐、午后小食也不错。一盒纯藕粉有8小袋,调脾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

这些人都适合喝哦

脾胃虚寒怎样调理?脾胃虚寒的调理方法

生活中许多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有一些问题,例如不少人就有脾胃虚寒的情况,而有这种症状的人大多都会从饮食上来调理自己,例如许多人就会吃一些能够帮助调理的食物,那么脾胃虚寒应该怎样调理?脾胃虚寒的调理方法具体是怎样的?
1、脾胃虚寒怎样调理
1、注意保暖,起居规律
注意保暖: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要更加呵护。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
起居规律:冬季起居要遵循早卧晚起的原则,睡眠时间要适当延长。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否则会损伤脾。
2、忌食生冷,避免饱食
尽量避免生冷饮食、海产品,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尽量避免饱食、暴饮暴食;不能因为虚寒就吃一些过于温补、温燥的食物,比如煎炸烧烤、人参等,因为长期服用会引起“上火”,正所谓虚不受补。建议在健脾气的基础上,适当加用一些温补的药物。补脾气的药物、食物有:党参、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大枣、薏米(不宜长期食用,性寒,需要炒用)、栗子(气滞腹胀、泛酸烧心的人不宜食用)。
2、六种食物能调理脾胃
1、糯米
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故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糯米与山药熬粥,可强健脾胃;加莲子同熬,可温中止泻;食欲不振的,可将糯米与猪肚同煮而食。
2、板栗
板栗果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是良好的补益食品。板栗性味甘、温、无毒,入脾、胃、肾。果肉益肾气、健脾胃、壮腰膝、强筋骨,且活血、止血、消肿。栗子500克加白糖适量,制成糊。栗子糊具有健脾胃,厚肠道的功效。
3、白果
白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蛋白、矿物质、粗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成分。经常吃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有效抗衰老,促进血液循环,让肤色焕发光彩。另外,用白果煮糖水还有健脾胃的作用。
4、山药
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山药可以健脾养胃,有助于人体消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之说。饮食不节、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山药属于淀粉类根茎蔬菜,在食用时以蒸食、煮食为好,应当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饪方式。
5、香菇
可以补脾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衰退,少气乏力之症。现代用于防治佝偻病、胃癌。早在古代文献上就记载,菇菌类具有益气补虚、健脾胃,治疗皮肤病等多种功效。在挑选香菇时一定要闻一下,是否有刺鼻气味。
6、扁豆
扁豆,健脾养胃,消暑化湿,而且扁豆膳食纤维含量高,比我们常说的芹菜还要高3倍多。平时容易便秘上火的人不妨多吃点扁豆吧,但如果是因吃多了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而导致的便秘,就不能靠摄取膳食纤维来缓解了,它可能会让便秘更严重。
3、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好吃生冷、劳累过度或久病忧思而伤脾等所致。症状表现为:天气变冷或受凉和食用生冷食物时感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热敷可减轻症状。隐隐胃痛,持续不断,冷时伴有疼痛,热敷或按摩可缓解,空腹时疼痛,补充食物可缓解,但劳累、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加重,还会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脉虚弱的症状。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表现,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临床表现为腹胀无胃口,腹满时减,腹痛时热敷和按摩可减轻疼痛,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冰冷,或肢体乏力,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有坠感,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腹胀纳少,乃脾阳不足,运化失健;腹痛喜温喜按,是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阴寒之气内盛,故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更甚者完谷不化,小便不利。妇女带下清息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疗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8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