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五四运动掀起了一场青年爱国热潮,五四精神已作为一面旗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影响深远。但几乎于此同时,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也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游行,而他们的境遇比中国惨上了许多,他们中间受伤的就有100多人,其中重伤29人,而且又有39人被捕,7人被判入狱。这些留学生显然成为了后世的榜样,但当时国家的孱弱却无法为他们声张正义,在北京的学生被捕的情况下,全国关注的重点也没有在他们身上。
留日学生的抗日示威被后世大多数人忘记,却仍然有提起和纪念的必要。
五四运动的“前身”或者说“前车之鉴”便是东京国耻纪念会。二十一条以后,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们每年五月七号都要举行一场国耻纪念会。然而中日关系本就紧张,在日本首府东京举行国耻纪念会无异于进行抗日示威,势必不为日政府所容。可是即便压力山大,困难重重,在日的留学生们也没有放弃。
1918年5月7日,在日留学生们相约举办国耻纪念会,但是在日政府严厉打压下,连举行纪念会的场馆都找不到,于是只能到一家中餐馆去聚餐,借餐馆开会。可惜被日本警察发现,赤手空拳的留学生们被持着警棍的日本警察打得遍体鳞伤。最后所有34名留学生均被日本警察逮捕,受尽各种侮辱对待。然而这并没有浇灭留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反而激起了全体留日学生的反日热潮。
在日的留学生罢课回国,进行抗日活动。而这也带动了国内青年学生的抗日热情,试想,留日学生在日本发起抗日活动,身在异乡仍不忘祖国,反抗又如此激烈,同为华夏子孙的国内青年又如何无动于衷?在日留学生用他们的行动给了国内青年极大的鼓励,也为次年的五四运动撒下了火种。在日留学生是五四运动青年们的前身,东京国耻纪念会亦是五四运动的“前身”。
东京国耻纪念会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起,五四运动亦推动了东京国耻纪念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联系他们的纽带便是青年学生们猛烈的爱国热情。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爱国青年们不畏困难,跨越障碍,用他们活泼的生命肆意挥洒着爱国的热情。而这也更加引爆了4000多名在日留学生的抗日热情,这一年的国耻纪念会也更为重要。感受到祖国同胞的鼓舞,在日留学生们开始谋划这一场至关重要的国耻纪念会。场地依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本警察的全力镇压下,留学生们根本找不到聚会的场地,无奈之下只好推选代表去中国公馆借用场地举行纪念活动。
中国公馆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中国的代理公使庄景珂表面上虚以逶迤,到了六号晚上公馆张灯结彩,里三层外三层全是巡逻的日本宪兵。学生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名旦梅兰芳在使馆里头表演天女散花。庄景珂这一手让学生们无可奈何,中国使馆是指望不上了,那么是否可以用别的方式完成这次国耻纪念仪式呢?新的办法很快被想出,留学生们当夜决议七日清晨所有人分为两组,一组从葵桥下车,一组从三宅坂下车,分别向各国驻日公使馆投递意见书。以此来完成这次国耻纪念仪式。
第一组游行队在前往英国公馆时,受到1000多名日本警察马队三次袭击。虽然留学生们解释此次游行时和平游行,无碍治安,但日本警察看到学生们手持的写有“打倒军国主义”,“五七国耻纪念”等标语后拔刀就砍,在马践刀斫下,第一组半数的留学生被砍伤踏伤。统计下来共有100多人受伤,其中29人重伤。
待抵达英国使馆时,已只剩百余学生。好在英使予以接见,并赞扬了学生们的爱国行为。留学生们投递了意见书后转赴法国使馆,法使亦同英使,予以赞扬。然而在功成回到约定的集合地点时,日本大批军警赶来,抢夺旗帜,殴打学生,众人奔入中国青年会时,已伤疲交加。
而另一组在葵桥下车的学生至各使馆求见美使、瑞使、俄使均获成功,其中俄国因为未曾出席巴黎会议,所以对留学生们也爱莫能助,但也对留学生们的爱国行为予以肯定。至此,留学生们国耻纪念行动的计划虽不顺遂最后却也成功了。可笑的是各国公馆皆予以帮助,接受请愿,偏偏中国公馆却拒人千里。留学生们也气不过,遂决定再去中国公馆请愿。不料路上被日本军警阻截,亦是抢夺旗帜,殴打践踏留日学生。之后日本军警又强行闯入中国青年会,强逼学生们解散。
事后,留日学生共被捕39人,中国青年会干事与日政府交涉放人时,寻求中国公馆帮助,中国公馆竟置之不理。所幸在青年会干事马伯援和学生们的奔走下,5月14日所捕学生大部分释放,但仍然有7名中国学生被判入狱,后来“似乎被改为缓刑”。
尽管留日学生在日本军警的铁蹄下伤痕累累,中国公馆又弃之不顾,却依然奔走在爱国的前线。虽然他们爱国的热情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莹莹一星,但黑暗里的一抹亮光终究会以燎原之势驱散黑夜,迎来这个国家未来的曙光。
说来奇妙,青年学生们所期望的那个自由,独立,强盛的新中国早在1910年就被人“预言”了,这段“预言”出自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幻想小说《新中国》中,他在书中写道:上海的租界早已被收回,法庭上的律师不再是洋人,法庭皆是华人,马路宽阔无比,地铁“飞行不绝”,洋房更是鳞次栉比。他甚至还神奇的预言了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并指出举办地点就在浦东,委实让人惊叹不已。
虽然在书末作者踩着门槛“摔了一跤”,才恍觉这一切只是大梦一场,妻子笑他“痴心妄想久了,才做此奇梦”,然而他却说“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如今,美梦成真了。身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陆士谔做此奇梦也并非无的放矢 ,毕竟有一群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更有着无数不畏牺牲的革命烈士为此奋斗。
回首近代中国百年,更知晓现在和平宁静的生活来之不易,对于那些在棍棒下未曾屈服,坚持抗议的爱国青年学生们也更钦佩。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有这样一群为了祖国未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今日的中国并非无可预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生有尺,需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