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望军专栏】家风之本在爱

语文湿地 2023-09-22 14:15:06

家风之本在爱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师: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体现其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通过《咏雪》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东晋谢家家风,那就是——

生:和乐的家风。

生:高雅的家风。

师:这种家风,正是谢家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世说新语·德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家庭。

【屏显】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师:陈太丘本名陈寔,是太丘县县令;荀朗陵本名荀淑,是朗陵侯相,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陈太丘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拜访荀朗陵的时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儿子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余六个儿子管上菜。陈太丘地位远远不如荀朗陵,却受到了如此高的礼遇,为什么呢?

生:陈太丘名气很大。

生:陈太丘很有才华。

师:请注意,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所以,更合理的解释是——

生:陈太丘品德很好。

师:陈太丘德才兼备,知名于时。这件事被太守上奏之后,许州人民建了德星亭来纪念,至今古迹犹存。

【屏显】

德星亭图片

师:如果你现在去许州,还能够看见这个德星亭呢。那么,陈家的家风怎样呢?我们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也许能略知一二。默读课文,找到陈家家风的两个关键词。

生:信。

生:礼。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细读课文,感受陈家家风美好而深刻的内涵。

第二部分:读懂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三遍,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屏显】

尊君在(fǒu)

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读叙事部分,男生读陈太丘友人的话,女生比较可爱,读七岁的元方的话。注意读得入情入境。

(师生合作朗读,男生把“非人哉”读得很重)

师:男生把友人“怒”的语气读得活灵活现啊。接下来,我们在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屏显】

第一类:常用文言词

去后至非人下车

生:乃,是就的意思。

师:乃,还有才的意思。想一想,“离开后就来了”和“离开后才来”这两个意思,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生:就来了有来得很早的味道,才来说明来得太迟了,乃,在这里翻译成“才”更符合文义。

师:你对语言很敏感。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一脉相承,可以说,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亲妈,所以,很多文言词汇,仍然生机勃勃地活跃在现代汉语当中,比如这三个词语,你能举出他们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吗?

【屏显】

第二类:现代高频词

与友行期:约定

相委而去:离开

入门不顾:回头看

生:期,约定,不期而遇,没有约定就遇见了。

生:还有不期而同。

生:去,离开,去国怀乡,《岳阳楼记》里面的句子。

生:人去楼空,人离开了,房子也显得空空荡荡的。

生:顾,回头看。不屑一顾。

生:左顾右盼。

生:瞻前顾后。

生:义无反顾。

师:看来,“顾”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哦。文言文还经常出现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比如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意思,都是——

【屏显】

第三类:文中同义词

去相而去

生:它们都是舍弃、丢下的意思。

师: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能够慢慢建立起对文言文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久而久之,读文言文也像读现代文一样轻松自如了。接下来,请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

(学生自由讲故事)

第三部分:课堂思辨

师:本则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屏显】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师:那么,文中陈太丘和陈元方的言行,合乎方正的标准,即他们家风所信奉的“信”和“礼”吗?请深入思考,然后自由发表看法。

生:我认为陈太丘的言行,不符合方正的标准。因为他和友人约定好了一起走,可是,他却先走了。这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生:我不同意!他们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是朋友没有准时到达。

师:你猜猜,他为什么认为陈太丘不守信用。

生:他可能是没有看见“期日中”三个字,只看到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几个字。

师:是的,读书要仔细哦。我们说,陈太丘的行为符合“信”的标准,是因为——

生:陈太丘遵守约定,没有在中午之前提前出发;

生:陈太丘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朋友的失信,一直等到了中午过后才走。

师:如果我们设想一下,陈太丘一直等下去,等到朋友来了再走,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可能还有别人在等陈太丘呢。如果陈太丘不按时出发,陈太丘自己就可能失信于其他人。

师:是啊,守信不仅意味着自己遵守约定,也意味着不一味包容不守信用的行为。否则——

生:否则,失信的人就不会反省,以后还会失信。

生:否则,自己也可能会失信于其他人。

师:是的,陈太丘守信,包容,但是,有原则,有底线。我们看他的儿子元方,元方符不符合“礼”的标准呢?

生:我觉得,元方有礼貌。当朋友问他“尊君在不”的时候,他客客气气地说“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对对方的尊称。

生:我也觉得,元方很有礼貌。当朋友骂他的父亲“非人哉”的时候,他只是用语言委婉地回击了对方,如果是我,别人骂我爸爸,我可能会和他打架。

师:你很孝顺啊。

生:我觉得,元方符合“礼”的标准,他对友人的批判,是合情合理的,连友人自己都觉得惭愧,还“下车引之”。他说得很好。

师:这个好,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有礼有节。

生:我觉得,元方不符合“礼”的标准,友人已经知道错了,还下车拉他的衣服,可是元方居然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不接受道歉。

生:我也觉得元方可以更宽容一点。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能够原谅元方的不宽容吗?

(生再读课文)

生:我能够原谅,因为元方这时候才7岁,心直口快,爱憎分明。

师:我再讲一点背景,你们再判断。七岁的元方遵循的道义,除了“信”和“礼”,更有对父亲的“孝”。东汉初年以“孝”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的形成和“孝”在人才选举等国家制度中重要作用,使东汉时期,孝道特别兴盛,传统的二十四孝图,即有八孝产生于东汉。比如我们熟悉的“香九龄,能温席”。

生:黄香温席!

师:还有“融四岁,能让梨”。

生:孔融让梨!

师:还有七仙女的故事——

生:董永卖身葬父!

师:东汉末年,一个人甚至仅仅凭孝顺父母,就能够被举荐当官,这就是——

生:举孝廉!

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对子骂父”的行为,是极其粗鲁无礼和不可原谅的。孟子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现在,你能够原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了吗?

生:能!

生:他是一个孝子。

师:元方一直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父亲的名声。《世说新语·政事》篇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屏显】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师:这一次,元方面对的是谁?

生:袁公,也就是袁绍。

师:袁绍问元方,陈太丘为什么受到远远近近人们的称赞,元方的回答了两个因素——

生:德和仁。

师:这时候,袁公给11岁的元方出了一个难题:“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是我学习了你的父亲还是你的父亲学习了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生:如果元方回答,是自己的父亲学了袁公,那么就贬损了父亲的威望。

生:如果元方回答是袁公学习了自己的父亲,那就得罪了袁绍。

生:那就可能使袁绍生气,甚至会贬陈太丘的官呢。

师:这就叫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元方是如何化解这个难题的?

生: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很远也如出一辙;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这句话妙在哪里?

生:这个回答,既没有得罪身居高位的袁绍,也没有丝毫贬损父亲的名声。

师: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潜台词,再仔细想一想。

生:这句话是说,袁公就像周公,自己的父亲就像孔子。

师:元方这句话,不卑不亢,即保全了父亲的名声,又称赞了对方的功绩,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会说话。这句话,正是陈家家风“礼”和“孝”的完美体现。

【屏显】

家风的形成大致是这样的:某一个人物因为出类拔萃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子孙代代接力恪守,终于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师:作为家风之源的陈太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自行阅读屏幕上的这个故事。

【屏显】

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音qǐ sǎng即五体投地)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节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师:这次,陈太丘面对是谁?

生:一个盗贼。

师:面对一个进入家里的盗贼,正常人的做法是怎样的?

生:大喊“抓强盗啦”。

生:捉起来送到官府监牢。

师:陈太丘是怎么做的?

生:把他的子子孙孙喊起来,教育他们。

师:谁注意到陈太丘在教育孩子们之前的两个细节?

生:整拂,就是整理衣服,表示很慎重。

生:正色,就是很严肃的意思。

师:陈太丘教育孩子们的这番话,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

生:人之初,性本善。

师:陈太丘不仅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相信每个坏人做坏事有迫不得已之处,所以,他做了两件事,其一是——

生:送给盗贼两匹绢,让他能够活下去,不会走投无路。

师:第二件事其实更重要,他称呼盗贼为——

生:梁上君子!

师:这就是没有给坏人贴上坏的标签,给了这个“梁上君子”重新做一个好人的勇气和信任。这一点,比送两匹绢,其实是更重要的。陈太丘对待梁上君子的做法,正体现了上一个故事所讲的哪一句话?

生:弱者抚之以仁。

师:仁者爱人,相信,并且帮助弱者,这就是仁。因为陈太丘仁者爱人,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现了“自是一县无复盗窃”这样路不拾遗的美好局面。元方和季方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德才兼备,被朝廷重用。父子三人 号称“颍川三君”,他们的头像被挂在城墙上成为百姓学习的典范。

【屏显】

颍川三君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两个小故事,感受陈家家风的另一方面。

【屏显】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世说新语·德行》

师: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生:元方的儿子和季方的儿子争论谁的父亲更厉害,更有德行,两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爸爸更厉害,就去找爷爷陈太丘理论。

师:陈太丘的回答是——

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师: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这两个人——

生:不相上下。

生:难分伯仲。

师:我们来猜测一下,元方和季方两个人的德行和才华的实际情况。

生:有可能的确都厉害。

生:有可能一个厉害,一个没有那么厉害。

师:这个时候,爷爷如果做出高下的评判,会怎么样?

生:就会让这两个小孩子吵架甚至打架。

生:会损害爸爸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

师:所以,陈太丘只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让我们想起了谁?

生:谢太傅!

师:面对“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有高下差异的句子,谢太傅的态度是“大笑乐”。我相信,说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的陈太丘,也会“大笑乐”的。我们看到,在陈家的家风里,信是重要的,礼是重要的,孝是重要的,爱更是重要的。接下来,我们要请陈家的女人出场了。一个家庭家风的形成,女人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屏显】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

——《世说新语·规箴》

师:按照当时的礼制,父亲死后,儿子要披麻戴孝,不能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可是,元方因为太过悲痛,哭得死去活来,身体完全垮掉了。母亲心疼他,偷偷地给他盖上锦被。这件事在当时遭到世人的嘲笑,一百多天里,没有宾客上门拜访。你们觉得,元方的母亲,后不后悔这么做?

生:不后悔。因为不给他盖上锦被的话,说不定元方也会伤心过度,又受风寒,一病不起。

师:可见,在陈家,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是大于世俗的礼教规定。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陈太丘家的家风是怎样的?用两个字。

生:守信

生:信礼。

师:用“崇礼”更好。

生:亲慈。

生:子孝。

师:守信、崇礼、亲慈、子孝的背后,凝结成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

生:爱!

师:对家人的爱,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东汉陈家,是一个才德兼具的家庭,也是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所以,不仅陈太丘父子三人名动当时,元方和季方的儿子,也很出色,陈家可谓满门才俊。好的家风,孕育了优秀的后代;优秀的后代,能够传承并且发扬好的家风。如果每一个家族的家风,都如谢家和陈家一样,那么,整个国家就必然昌盛文明。这,就是“家是天下之本”的根本原因。

第五部分:课后趣味练习

你注意到课文插图友人所坐的车是什么车了吗?为什么东汉时期,友人坐的车是牛车而不是马车呢?同学之间先互相猜测,课后查证。

答案解析:牛车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不过,那时候的牛车,主要是用来拉货物,很少拉人。所以,有“古之贵者不乘牛车”的说法。到了东汉末年,牛车渐渐风光了起来。究其原因,和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有关。《三国志》中记载,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伙同郭汜等人叛乱,占领长安。汉献帝被迫逃亡陕北,一路上狼狈不堪。“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后来,汉献帝在杨奉、韩暹等人的拥立下,临时将安邑作为国都,君临天下。由于是特殊时期,汉献帝也顾不上讲究,坐起了牛车。而牛车,也因此被认为救驾有功,档次飙升。牛车稳当、舒适,坐着不像马车那么颠簸,更适合保持优雅的体态,渐渐成为达官贵人宠爱的时髦座驾。曹魏以后,贵族出门,往往喜欢以牛车代步。

作者简介:

卢望军,长沙市怡雅中学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愿一直行走,不止步,追寻语文的海阔天空,和云淡风轻。

微信公众号:卢望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