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诗经》与兰

华典兰花 2023-09-22 13:27:08

周人在取代殷商之后,清醒地意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因此,要求统治者修德,提高自身修养,以此保人民顺天意。春秋时期虽然出现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但各国统治者还是比较注意品德修养,不断磨砺自己,提高品味,保持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的。我们从《诗经》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对人的品格的追求是比较趋向于高雅的。中国知识分子很早就注意以自然界的景物来在比照自己,以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人格修养。在大自然各种景物中,梅、兰、竹、松柏因其不慕繁华,不与百花争春,不畏严寒,傲霜雪而独立不屈的品性,深为有德之人所看重。后世人往往把梅、兰、松、竹称为花中君子,寄寓着诗人特殊的品位和感情。《诗经》中最早出现梅、兰、竹和松柏,成为后世诗人寄寓情感品调的最主要的咏歌对象。

寒兰雪中红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其中写了大量的花草,尤其对兰的描写,往往多赞美其品行高洁,处幽境而吐香,不与百花争妍。《诗经》中所描写的春秋时代的兰不同于今日的兰花,是一种长在幽谷或水边的草兰。兰草,因长在水边,又称泽兰。多年生草本,茎、叶、根皆可入药。《本草注》云:“兰草、泽兰,二物同名。”王逸注“楚辞”称“兰,香草也。”洪兴祖补注:“兰芷之类,古人皆以为佩也。”由于兰不仅有香味,暑天佩之可以驱除人身上的异味,同时,兰生长在水边泽畔,是一种喜欢清幽洁净不尚炫耀,虽处幽涧,不为人所知仍然暗自散香,有着高贵的品性。

从《诗经》来看,诗人们是很欣赏兰的,多处写到兰,甚至以兰比况人的形象和品性。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蕳”,即兰草。在那池塘水岸坡,蒲草莲蓬生长多。那里有个美人儿,身高体大实在好。翻来覆去睡不着,心中想念好难过。这里诗人就是由泽畔的“蒲”和“蕳”想到那身材高大修长的心中所思慕的爱人的。

再如《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丸wán)兰”,一种兰草,又称 “萝藦”,俗称“婆婆针线包”。诗人感慨那个在自己眼中如芄兰般的青年,虽身材很美,但他却无心把我热恋,只顾自己悠闲自得,看他百般炫耀,长垂衣带风飘飘。诗人把自己喜爱的青年比作芄兰,是那样的清幽高雅,可是他并不爱自己,使诗人很伤心。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是郑国境内的两条河流,在城外绕山而下,水清质美。郑俗每年三月上巳节,春暖花开,杨柳飘拂的季节,男女手执兰草在岸边欢乐聚会,招魂续魄,祓(扶fú)除不祥。“蕳”,兰草。《毛传》云:“蕳,兰也。”古人所谓兰是一种香草,属菊科,和今之室栽兰花不同。《诗经》和“楚辞”中所指的“蕳”都不是今天所见的室内兰花,它是长在水边的一种香草。陆机:“蕳即兰,香草也”。兰草不仅青香幽幽,具有祛暑、化湿等药物作用,可以祛除不祥,而且兰为花中之君子,品性高洁,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风姿素雅,天然无华,幽香清远,淡雅宜人。

《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从孔子到屈原后至历代诗人无不赞美兰之高洁。中原也形成习俗,人们于阳春季节手执兰草到郊外溪水河畔,以兰沾水洒身洁身自净祛除不祥。《宋书·礼志》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三月正值桃花水下之时,河水弥漫,绿草如茵,春花烂漫。郑国的溱、洧两水之畔,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手执兰草,互赠芍药,以结情好。《周礼》记载,此时“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可见三月上巳如水上祓禊乃民间风俗,此风有文记载溯自春秋战国,或者更远一些。上巳祓禊本是一种禳灾的民间活动,而官方亦不加禁止,甚至官民可以同去水边洗濯。后遂成风俗。到了魏晋时期被文人附会,而演变为风流旖旎的韵事。

《晋书·礼志》:“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王羲之一篇《兰亭序》更使此风大张,上巳“曲水流殇”,遂成文人雅趣,风流韵事。每逢上已节或春和日丽之日,人们便相约到河边游玩,大家分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并赋诗填词,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墨兰红神荷

《郑风·溱洧》篇为我们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青年男女相约于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以及青年男女互赠勺药香花以结恩情的美好情景。“勺药”,香草名。男女于上巳节互赠勺药,以结情缘。《集传》云:“勺药,亦香草也。三月开花,芳色可爱。”《诗经》这部中国早期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它不同地域的民歌不仅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而且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晚于《诗经》的“楚辞”也经常提到兰。尤其是屈原的作品。仅《离骚》和《九歌》中就有二十四处之多处提到兰。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以上为《离骚》中所提到的兰)《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以上为《九歌》中所提到的兰)共二十四处。可见屈原也是特别欣赏兰草品性的。《诗经》和“楚辞”对兰的欣赏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欣赏品位。

诗经关于玉兰的诗句

1.写玉兰花诗句明·睦石《玉兰》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明·沈周《题玉兰》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明·文征明《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清·查慎行《雪中玉兰花盛开》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清·朱廷钟《满庭芳·玉兰》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 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 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 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 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 绰约露含日,冰轮转、环参差。 问琼英。返魂何处?清梦绕瑶池。

2.请高人指点几首赞美玉兰花的诗句1、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题画兰》清代:郑燮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2、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幽谷芳菲》清代李鳝

译文: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3、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兰花二首》宋代:易士达

译文:春天到了兰花的芽儿长得特别长,不随着红叶自己独自低垂。梅花谢了之后什么花相继盛开,只有兰花的幽香来接着芳香世界。

4、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清 ]郑板桥 《高山幽兰 》

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5、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兰花》明代刘伯温

译文:芬芳馥郁的兰花开在无人能到的深山里,美人喜欢它却无法见到在,只好画下它的样子。

3.赞美红玉兰花的诗句或句子1、罢章华骄马骤。十万人家举手。后房桃李娟娟。有谁云雨恩偏。看取晚春时候,兰芽玉茁争妍。——宋· 吴则礼《清平乐·庆锺华胄》

2、楼阁帘垂乳燕飞。圆荷细细点清溪。薰风破闷晚凉时。玉轸琴边兰思远,霜纨扇里翠眉低。揉蓝衫子闹蜂儿。——宋·谢逸《浣溪沙》

3、薰风吹尽不多云。晓天如水清。哦松庭院忽闻笙。帘疏香篆明。兰玉盛,凤和鸣。家声留汉庭。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鬓青。——宋·侯置《阮郎归·薰风吹尽不多云》

4、净若清荷尘不染, 色如白云美若仙。 微风轻拂香四溢, 亭亭玉立倚栏杆。——《玉兰》

5、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明·睦石《玉兰》

6、新秋气肃。此时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壮椿过八千。——宋· 王观《减字木兰花·新秋气肃》

7、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明·文征明《玉兰》

8、阶蓂八叶当炎赫。此际公生日。金炉香爇起祥烟,气佳哉葱郁。称觞兰玉真无敌。尘簪缨世袭。鸾栖枳棘暂淹留,即黄扉召入。——宋· 无名氏《贺圣朝·阶蓂八叶当炎赫》

9、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唐·李白《清平乐·禁闱清夜》

10、蓬莱三岛。上有青青千岁草。玉佩烟鬟。来作人间一笑欢。麻姑行酒。萼绿华歌清韵袅。玉秀兰芳。醉舞东风彩袖长。——宋 ·周紫芝《减字木兰花·蓬莱三岛》

11、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明·沈周《题玉兰》

4.汪国真诗词里描写春雪白玉兰的诗句杨柳轻舞,多么潇洒的领头羊

万芳吐蕊,谁又能赛过白玉兰的迷香

——《赏尽春光》

拓展资料:

汪国真(1956-2015),男,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4月30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