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国防教育栏目|什么是“微乎微乎”“神乎神乎”的灵感思维方法 (下)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2023-09-22 13:26:33

(续前文继续谈《孙子兵法》这一战略思维方法问题)

再来探讨一下第二个问题,对灵感思维方法怎样分类。从对《孙子兵法》的研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孙子运用的灵感思维方法,大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启发性灵感思维方法。启发性灵感思维,一般是通过类比思维进行的。例如孙子看到水因地而制流,领悟到“兵因敌而制胜”的用兵原理。孙子通过观察石头、木头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天才地提出了“势”的概念,强调用兵要调动和部署部队,形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威势的用兵原则。所以我们运用灵感思维方法时,平时要多学习军事理论和兵法谋略,还要多观察事物,从中得到启发,以诱发我们的灵感思维。大家知道二战时期德军的“闪击战”非常厉害,几乎横扫欧洲和灭亡了苏联。但“闪击战理论”的提出,却是启发性灵感思维方法的运用的结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9月15日,英法盟军在索姆河对德军作战中首次使用了坦克这一新式武器。吓得德军惊惶失措。自此以后,英国的富勒和法国的戴高乐都提出了坦克制胜和“坦克兵的集中使用问题”,但是始终没有突破“坦克只能掩护步兵迫近一个接一个的目标”这一理论界限。而德国的步兵出身的古德里安,却受到英国和法国坦克战理论的启发,发现了坦克在今后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他认为坦克绝对不是掩护步兵这么简单的应用,应该发挥其高速的突击力和强大的火力及防御能力,单独发挥其在战场上的作用。他用帆布制作了许多假坦克模型,用其完成了一系列的战术模拟实验,弄清了坦克兵种与其他兵种、兵器之间的协同关系,找到了合理的编制和作战规律,奠定了“闪击战”的理论基础。试想,如果不是古德里安的直觉和灵感思维,“闪击战”理论的产生可能要推迟很久。

第二种:诱发性灵感思维方法。是指抓住一些诱发性因素或情境而产生灵感的思维方法。例如孙子提出的相敌三十二法,孙子观察到的种种现象,其实与作战和运用谋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诱发了他的灵感,因而提出了许多判断敌情的方法和用兵原则。诱发性灵感思维在军事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明朝的嘉靖年间,西部边塞经常受到敌人侵犯。兵部侍郎曾铣总督陕西军务,有一年的除夕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将士们回到军营准备欢度除夕。曾铣和自己的爱妾正在喝酒,忽然传来一阵乌鸦、喜鹊的叫声。曾铣马上警觉起来,他下令将士们集合连夜出发。将士们认为根本没有什么敌情征兆,都不愿意在过年时为了子虚乌有的敌情而出兵。于是将士们买通了一个乐队中的低级官吏求情,曾铣下令处死了这个官吏,让部队集合出发。结果路上真的遇到了来偷袭的敌人,将这股敌人打败了。班师回营后,曾铣重新摆上酒宴让众将士痛饮。许多将领不明白曾铣为什么知道有敌人来偷袭。曾铣说:“乌鸦和喜鹊在不该叫的时候叫,便明白有敌情了。”在这场战斗中,曾铣识破敌人偷袭的敌情,靠的就是乌鸦、喜鹊的叫声所诱发的灵感思维。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先验的灵机一动,或是冥冥之中的所谓玄机,但实质上是曾铣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早已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判断力,所以才能借助突然出现的乌鸦、喜鹊的叫声这样少量信息,迅速准确地做出直觉判断,进而做出反敌偷袭的决策来。

前苏联着名的军事家伏龙芝曾说:“要成为优秀的战略家,不管是在纯政治还是军事中,都要求有许多专门的、特殊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第六感觉塑造伟大人物。”同学们以后要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或者优秀的企业家,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灵感思维能力,要善于从蛛丝马迹的诱发因素或情境中,产生灵感思维。

第三种:触发性灵感思维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可能观察了许多现象,或有一些认识,虽然它们一时并没有什么用,但是这些现象或认识,随时都可能引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这就是触发性灵感,能够抓住这些灵感,就能产生思维的飞跃,这就是所谓的触发性灵感思维方法。例如,孙子在撰写兵法之前,有一定的战争经验,也观察和体会到了许多战争成败的经验教训,但在认识上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当他隐居穹隆山撰写兵书时,以往的经验和认识,就触发了他的灵感思维,从而总结出了许多用兵的规律性认识。如《谋攻篇》中孙子的一段精彩论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的这些认识,当属于触发性的灵感思维成果。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944年9月,美英盟军以西西里岛为前进基地,向意大利本土进军。当时驻意大利德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忧心忡忡,担心盟军在罗马以北50公里的契维塔韦亚登陆,并在罗马附近空降,从而切断意大利南部德军的后路。但是德军的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却认为盟军的登陆地点不是罗马以北,而是罗马以南1000公里的萨勒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凯塞林元帅所预料的一样。为什么凯塞林元帅在美英联军的一系列假象面前有如此准确的判断呢?其实他自己也没有认真分析过盟军的每一次作战行动的特点,他只是积累了一些关于盟军作战特点方面的直觉,一是盟军的指挥官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一向小心谨慎,二是盟军作战从来就不敢超出空军的活动半径。他仅仅凭借这两个方面的直觉,就准确地判断了盟军的登陆地点和尔后的作战行动。

第四种:逼发性灵感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在突然出现的强烈刺激或紧迫的氛围中,高效思考进而迸发出灵感的思维方法。例如孙子在《九地篇》中有这样的观点:“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之所以总结出这样的用兵原则,显然是看到了大量的战争实践中,军队陷入绝境后拼死求生这样的现象逼发了军队的士气和创造性而产生的灵感思维。逼发性灵感思维方法,在作战中是非常有用的。同学们知道有个词汇叫“急中生智”,讲的就是在战场上,指挥员在应急情况下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战胜敌人的谋略。前面的课程中我给大家讲的毛泽东四渡赤水的例子,毛泽东在红军面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陷入绝境这样的紧迫形势下,才有了四渡赤水这样的平生得意之笔的一系列谋略思维,其运用的思维方法,就是逼发性灵感思维方法。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的一次战斗中,苏军有个坦克连担任阻击任务,在弹药全部用完,德军坦克逼近的情况下,如何克敌制胜呢?苏军的坦克连长急中生智,命令全连打开坦克炮的炮闩,用信号枪装上绿色信号弹,从炮膛里向德军冲在最前面的一辆坦克瞄准,连长一声令下,条条绿色的火龙一齐向德军坦克飞去。结果这辆德军的坦克竟然中弹起火了。德军坦克部队被这一奇怪的火焰吓得调头逃跑了。战斗结束很久以后,德军仍然在煞有介事地研究苏军的这种“绿色火焰”新式武器呢。这也是典型的逼发性灵感思维方法在战场上的妙用。

上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了孙子的灵感思维方法问题。同学们如何掌握灵感思维方法和培养灵感思维能力呢?我再给同学们三点建议:

第一,要科学认识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顿悟思维的关系。直觉、灵感、顿悟这三个词含义上是相近的,但表现形式上有差异。直觉强调的是思维主体对客体本质的一种突然洞察;灵感强调的是在思维主体头脑中某种新思想、新概念的突然涌现;顿悟强调的是思维主体对某种事情的突然领悟。但是就这三者的生理机制来说,正如我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灵感是在潜意识中工作,在意识中收获”。直觉、顿悟、灵感,都是人脑的一种自发的潜意识活动,是事物的本质在大脑中的一种突发性显现,即使人处于豁然开朗、思如泉涌、茅塞顿开的思维飞跃状态。所以本质上讲三者都是一种未经论证的预感、猜测或者意念,同属于非逻辑思维。而且我们把直觉思维、顿悟思维,都可以统称为灵感思维。

第二,要多学习各种知识和军事谋略知识。知识是我们思维的重要工具。没有知识,就没有丰富的直觉,也不可能产生顿悟和灵感。

第三,要多观察和多思考,并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补充和完善。如果我们平时仅仅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但不注重多观察和多思考,也不可能有直觉、顿悟和灵感思维能力。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讲过一句话:“灵感是花,只开在思索的岸边。”这句话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因为直觉、顿悟和灵感思维,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非逻辑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从本质上讲,直觉、顿悟和灵感思维,依然是逻辑思维。没有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是不可能在突然和紧急情况下出现灵感和顿悟的。直觉、顿悟或者灵感思维,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思维的逻辑行程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大大压缩了的逻辑思维。但不管是叫直觉思维、顿悟思维还是叫灵感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虽然是重要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是非常可靠的思维方法。灵感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是未经逻辑思维验证的东西,所以最终还要通过逻辑思维方法和实践来验证。因此,我们在战略思维活动中运用灵感思维方法,既要善于抓住灵感,也要做大量的细致的逻辑分析,使灵感思维的成果得到完善。运用灵感思维方法获得的思维成果,只有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关于《孙子兵法》中的主要战略思维方法就全部讲完了。

关于《孙子兵法》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思维方法问题,还要必要多说几句:一是我讲了多个思维方式和多个思维方法,并没有全面概括,只是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列出来讲的,大家以这种模式,还可以讲许多的《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二是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思维方法,有的学生给我提出来,说划分不完全对,有的 解释重复了。这个问题提出得也非常好的。因为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思维方法,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的,难以说哪些只是思维方式哪些只是思维方法的。能自己说明白了,又能够在战略思维中用得上和好用的,就成立了。

战略思维活动除了必须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思维方法,还必须遵循诸多的战略思维原则,要追求战略思维艺术。从下次课开始讲《孙子兵法》战略思维原则与艺术问题。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杨新

C2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9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