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陈理的结局如何

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2023-09-22 13:19:21

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之后,民间往来频繁,有不少祖籍中国大陆的韩国人也经常到中国来寻根问祖。

元朝末年的陈汉政权陈友谅在韩国的后人到武昌陈友谅墓地寻根拜祭、大夏政权明玉珍的韩国后人到重庆明玉珍墓进行拜祭,明玉珍和陈友谅都是湖北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呐?

原来在1372年,朱元璋将陈汉政权末代皇帝陈理(陈友谅次子,陈理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和大夏政权末代皇帝明升(明升被封为归义侯)流放到朝鲜的王城附近居住。

这两位末代小皇帝在朝鲜落地生根,繁衍后代。据称明玉珍后人有4万余人,朝鲜陈友谅的后人陈姓也有不少,寻根问祖、祭祀自己的祖先也在情理之中了。(明玉珍和陈友谅雕像,左为大夏明玉珍,右为陈汉陈友谅)

两个小皇帝乱说话,朱元璋不高兴——迁徙朝鲜。

1363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中箭身亡,少部分军队逃回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为帝,年号为德寿。

1364年2月,朱元璋趁热打铁,攻打武昌,迫使陈理投降。陈理被降封为归德侯,同时陈友谅去世的父亲、兄弟、以及在世的兄弟都获得封侯。

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命有关官员立庙祭祀,并将五弟陈友贵附祭。(《明史》) 陈友谅原来比朱元璋的势力大、军队多,朱元璋此举是为了平息陈友谅旧部的反抗,便于自己的统治。(湖北武昌的陈友谅墓)

小皇帝陈理变成了归德侯,在南京有自己的官邸,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1371年,明军攻下四川,大夏国末代皇帝明升也被迫投降了,朱元璋封他为归义侯,也迁居到南京居住。

这两位曾经的小皇帝都刚刚成年,陈理20岁,明升15岁,两个人碰到一起之后经常发牢骚,看来享受的待遇不如做皇帝时期优厚,而且经常被人监视。

两个归降小皇帝的谈话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认为,小皇帝不懂事,是他们背后的那些人产生不满,最后才感染了两位小皇帝。陈汉政权、大夏政权的旧臣很多,如果明朝出现动荡,这两个人可能一呼百应,重新割据。

1372年正月,陈理、明升被朱元璋下令迁徙到朝鲜,两个小皇帝的全部人员共有27人。同时,朱元璋将两个王朝的旧部官员也进行了调动,分割这些不稳定因素。毕竟陈友谅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们都隐藏了起来。

如此看来,朱元璋并没有杀害两个小皇帝,目的是为了国家内部的安定。尤其是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他的部下们,对鄱阳湖之战还是有很多看法的。(重庆的明玉珍帝王陵)

归德侯陈理在朝鲜。

1372年5月19日,陈理、明升一行到达朝鲜,这两个曾经的皇帝不是流放,而是迁徙,他们两个还是明朝的侯爵,作为明朝藩属国的朝鲜必须礼貌对待这两个侯爵。况且,朱元璋赏赐了高丽王不少的丝绸等物品。

其实此时的朝鲜半岛正值高丽王朝的末期,朝鲜大将李成桂逐渐代之而起。陈理、明升在1372年到达朝鲜都城附近定居,到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高丽王朝灭亡。

陈理在1408年去世,经历了朝鲜王朝的建立,而新建立的李氏朝鲜王朝向明朝称臣,也礼遇陈理和明升这两个曾经的小皇帝,并且对陈理多有赏赐,生活有一定改观。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能让陈理和明升死于非命,病死、老死是最符合明朝的政治利益,这样可以磨去陈汉、大夏两个政权旧部的复仇心理,使得明朝内部可以得到安定。(朝鲜太祖李成桂像,1392年建立李氏朝鲜,此时陈理和明升都在朝鲜)

陈理去世之后,侯爵世袭终止,其后代沦为平民。陈理死后得到了李氏朝鲜王朝的侯爵级别赏赐,陈理的儿子陈明善扎根朝鲜,其家族最终形成朝鲜的“梁山陈氏”,比较兴旺。

陈理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帝王,最终的结局如何?

陈理是谁呢?说起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熟悉,回想中国历史上貌似没有陈理这位皇帝。我们对他不熟悉,但对他的父亲已应该是非常了解,他的父亲就是元末明初的陈友谅。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陈友谅就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早年加入了红巾军。不过陈友谅是南方人,加入的是徐寿辉这一支。要说这一支发展的也不错,实力也是非常庞大,还建立了政权。不过徐寿辉和丞相倪文俊矛盾激化,当时作为倪文俊部下的陈友谅诛杀了他,进而取而代之,渐渐地大权掌握在了陈友谅手里。

在徐寿辉死后,陈友谅做了皇帝,建立了陈汉。

但接下来的发展我们都知道,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战争中大败而归,并最终在鄱阳湖水战中被乱箭射死。

当时的太子是长子陈善儿,不过他做了俘虏,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了武昌。

在武昌,年仅13岁的陈理继位称帝,成为陈汉政权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但是陈理的屁股还没有坐热,朱元璋就亲征武昌,当时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援救,不过被常遇春所虏,张必先也曾是一名骁将,在军中号称“泼张”,深得重任。

众人眼见这么能打的都败了,便纷纷投降了。朱元璋便派陈友谅旧臣前去劝降,结果陈理投降了,陈汉政权也灭亡了。

不过朱元璋看到他就是个小孩,也没有治他得罪,反而封陈理为归德侯。

但是做了亡国之君的陈理过得并不开心,他可不像阿斗那样乐不思蜀,反而常常口出怨言,这让朱元璋非常郁闷,老朱也知道这个小孩懂什么啊,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挑唆的。

所以朱元璋觉得不能让在留在京城,于是让陈理和与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这个时候的高丽国王刚刚接受了明朝的册封。

朱元璋还派元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并让使臣转告高丽王善待他们。

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被称为陈王。不过生活很艰苦。李氏朝鲜建立后,李朝太宗李芳远时不时地会送给陈理一些,像田地,奴婢,还包括一些生活用品。

可以说李芳远对他还算不错。到了永乐六年,陈理病死,时年57岁,有一子陈明善。对于陈理来说,这算善终了,虽然在异国他乡,但是并没有遭到非人的刁难,他死后,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从此以后,陈理的后代在朝鲜半岛世代繁衍,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梁山陈氏”家族。时至今日,梁山陈氏家族成员还经常到湖北来祭奠祖先坟茔,祭祀陈氏宗祠。

陈理作为中国的亡国之君,为何会被流放到朝鲜去?

1363年,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中箭身亡,少部分军队逃回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为帝,年号为德寿。


1364年2月,朱元璋趁热打铁,攻打武昌,迫使陈理投降。陈理被降封为归德侯,同时陈友谅去世的父亲、兄弟、以及在世的兄弟都获得封侯。


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命有关官员立庙祭祀,并将五弟陈友贵附祭。(《明史》)


陈友谅原来比朱元璋的势力大、军队多,朱元璋此举是为了平息陈友谅旧部的反抗,便于自己的统治。(湖北武昌的陈友谅墓)


小皇帝陈理变成了归德侯,在南京有自己的官邸,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1371年,明军攻下四川,大夏国末代皇帝明升也被迫投降了,朱元璋封他为归义侯,也迁居到南京居住。


这两位曾经的小皇帝都刚刚成年,陈理20岁,明升15岁,两个人碰到一起之后经常发牢骚,看来享受的待遇不如做皇帝时期优厚,而且经常被人监视。


两个归降小皇帝的谈话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认为,小皇帝不懂事,是他们背后的那些人产生不满,最后才感染了两位小皇帝。陈汉政权、大夏政权的旧臣很多,如果明朝出现动荡,这两个人可能一呼百应,重新割据。


1372年正月,陈理、明升被朱元璋下令迁徙到朝鲜,两个小皇帝的全部人员共有27人。同时,朱元璋将两个王朝的旧部官员也进行了调动,分割这些不稳定因素。毕竟陈友谅有很多能征惯战的将领们都隐藏了起来。


如此看来,朱元璋并没有杀害两个小皇帝,目的是为了国家内部的安定。尤其是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他的部下们,对鄱阳湖之战还是有很多看法的。
1372年5月19日,陈理、明升一行到达朝鲜,这两个曾经的皇帝不是流放,而是迁徙,他们两个还是明朝的侯爵,作为明朝藩属国的朝鲜必须礼貌对待这两个侯爵。况且,朱元璋赏赐了高丽王不少的丝绸等物品。


其实此时的朝鲜半岛正值高丽王朝的末期,朝鲜大将李成桂逐渐代之而起。陈理、明升在1372年到达朝鲜都城附近定居,到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高丽王朝灭亡。


陈理在1408年去世,经历了朝鲜王朝的建立,而新建立的李氏朝鲜王朝向明朝称臣,也礼遇陈理和明升这两个曾经的小皇帝,并且对陈理多有赏赐,生活有一定改观。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能让陈理和明升死于非命,病死、老死是最符合明朝的政治利益,这样可以磨去陈汉、大夏两个政权旧部的复仇心理,使得明朝内部可以得到安定。

陈理在被流放到了朝鲜后,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论点:作为降臣和平民,在朝鲜靠王室周济过完普通的一生。陈理去朝鲜的前后经过1363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在鄱阳湖被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中箭而死。他去世之后,陈友谅的旧臣便开始筹备让他的次子陈理登基。陈理登基后的第二年,便被朱元璋派军围剿其所在地武昌,兵临城下,陈理只得投降

陈理的父亲陈友谅

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便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将你治罪的。”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随即返回应天,授陈理为归德侯。

陈理住在京城,一直闷闷不乐,有时还口出怨言。朱元璋说:“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欺骗诱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应当让他远离京城为好。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将陈理与归义侯明升(夏王明玉珍之子)一起迁居高丽,让元朝降臣枢密使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李成桂)罗绮,让其善待他们。但明朝使臣对陈理和明升的态度让李成桂也重视不起来。陈理和明升其时年纪都很小,降臣之后,身边又没有得力的臂助,对李氏朝鲜可以说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所以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虽然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得很艰苦。全靠李朝时不时的给些周济。

李朝太祖李成桂

根据历史记载:

建文三年,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

李朝太宗李芳远

永乐元年十一月初五日,李芳远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米豆。看样子陈理的地种很一般,粮食不够吃。

永乐二年六月初七日,李芳远赐给陈理米四石,酒十瓶。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有一子陈明善。

陈理死后,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给其儿子陈明善。从这《李朝太宗实录》中的记载不难发现,陈理在朝鲜虽然被封为陈王,但却在李朝的周济下过完了普通百姓的一生。

12岁小皇帝战战兢兢,朱元璋对他怎么了?最后他的结局又是如何?

这个12岁的小皇帝是陈理,也就是朱元璋的劲敌陈友谅的儿子,在陈友谅去世后,继承了陈友谅的帝位,因为自己的父亲陈友谅在和朱元璋对决的过程中被杀死,所以导致陈理向朱元璋投降的时候战战兢兢,但幸而,朱元璋没有把和陈友谅之间的恩怨算到陈理身上,接受陈理的投降后,给陈理封了侯,让陈理度过了平凡的一生。

陈友谅是在元朝末年时期的时候称帝的,称政为“陈汉”,立大儿子陈善为太子,而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陈友谅称帝后不久并和朱元璋在鄱阳湖进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规模也是朱陈二人对决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争历经了一个多月后,最终朱元璋用火攻的方式取得胜利,而陈友谅也在战争中因被箭射中而身亡。太子陈善也随着被朱元璋抓获。

虽然陈友谅死了,但是“陈汉”却没有灭亡,因为陈理在战乱中撤退到了武昌,在陈汉政权的拥护下在武昌继承陈友谅的皇位。因为朱元璋考虑到自己的军队也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所以没有乘胜追击打到武昌,而是带着军队回到了南昌恢复元气。半年后,才兵临武昌。

朱元璋对待陈理很仁慈,到了武昌之后,并没有直接攻打,而是让原先从陈友谅阵营中归降到自己门下的罗复仁,去劝说陈理投降。其实此时的陈理和身边的大臣心里都很清楚,陈汉的实力根本打不过朱元璋,于是,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但也无路可退,最终陈理亲自来到朱元璋面前请降。

虽然陈理是陈友谅之子,但朱元璋表现出大将之风,宽容的对待陈理,不但没有赶尽杀绝,而且让陈理一生衣食无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5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