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夷陵之战蜀汉,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

历史神秘事 2023-09-22 07:18:39

可以确定的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是假的。关羽死后,很多人认为刘备不会为关羽复仇,因为彼时的蜀汉已经筋疲力竭。只有曹魏谋臣刘晔坚持认为刘备会出兵,他的理由是:刘备于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等兴兵报效,于始终之分不足。出于对刘备人品的信任,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事实上,曹魏几百名大臣里,只有刘晔的判断是正确的。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刘备在公元221年倾巢出动、兴兵报仇。蜀军兵分两路、讨伐孙权。

孙权得知刘备大举出兵,知道来者不善,为了避免遭受曹魏和刘备的两面夹击,孙权赶紧向刘备服软。但刘备志在报仇,怎么会退兵?无奈之下,孙权只好硬着头皮派大将陆逊率兵五万余人迎战。一开始蜀军气势如虹,旗开得胜,捷报频传。东吴主将陆逊避其锋芒,处于守势。但东吴军队慌而不乱,井然有序,养精蓄锐。所以前期战斗打了三个月,蜀军只是在气势上占了上风,但并没有消灭东吴的什么有生力量。

战争进行到222年夏初,刘备的攻势渐渐减弱,两军处于僵持阶段,这时候蜀国刘备亲自率领蜀国大军来到秭归安营扎寨,不久移师夷陵,东吴大军也随后赶到。双方兵力大规模集结,占据有利地形,排兵布阵,连营数百里。拉开架势。东吴军队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一直按兵不动挫掉蜀军锐气,蜀军官兵长期对峙不能决战,产生了浮躁情绪,军心不稳。

就在此时,陆逊抓住战机,命令东吴军队采用火攻焚烧刘备军营,当年诸葛亮在赤壁火烧曹营的一幕又在夷陵上演。只见刘备数百里连营成了一片火海,蜀军官兵惨叫声响彻一片。

陆逊果断下令东吴军队多路出击,分头进攻,把蜀军分割成几块。蜀军首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很快溃不成军。蜀军死的死、降的降,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刘备带着数十残兵败将讨回蜀中。刘备报仇不成,反遭惨败,羞愤交集,回去后一病不起,在次年春天病逝于白帝城。这场战争就是三国争霸中着名的夷陵之战,它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起被称为三国的三大战役,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夷陵之战刘备的蜀军到底出动了多少人,真的是【三国演义】中所说 有70万大军吗?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不是正史,里面虚构的成分非常多,跟真实的历史出入很大。而且在实战中,进攻一方往往会虚张声势,多保兵力,给对方以震慑,也是一种心理战术。那么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全国总人口有多少呢?当时曹魏人口506万,东吴256万,蜀汉128万,加上流动人口,最多1000万左右。这样看来,蜀国号称的70万大军含水分不少。夷陵大战双方的军力对比,我们可以看看史书的有关记载。

根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东吴方面固陵守军5000人左右,江陵守军5500人左右;上陵守军5000左右。其它各部将领的军队三万人左右,主帅陆逊的军队有一万人左右,东吴在夷陵之战投入的总兵力5.5万人左右。蜀汉方面:诸葛瑾率部3000人在江陵驻扎,但没有参战,是作为战略预备部安排的。冯习为先锋官率领蜀军的先头部队有40000人左右。刘备亲自带领的蜀军精锐部队2.5万人左右。

蜀军中还有马良动员的少数民族部队大概有2000人左右。黄权带领一部分军队负责监视曹魏军队动向,所属部队兵力有5500多人。蜀军出兵讨伐东吴,从蜀国到东吴为了保证后勤供应,沿路都要有人留守,负责运输线保卫工作的部队有三千人左右。将军赵云带领军队在江州负责接应,兵力3000人左右。算下来蜀军的总兵力在7.5万左右(不包括赵云接应部队5千人。),其中刘备在夷陵主战场投入的兵力6、7万人左右。蜀军大败后,刘备只剩下千余人逃回,几乎全军覆没,实际损失不低于6.5万人。

这六七万人,是当时刘备的全部家底,都是经历过汉中之战的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全军覆没后,蜀汉政权的军事力量虚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成都附近的蛮族叛乱都无法镇压。如果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夷陵之战后,恐怕整个蜀汉政权就此毁于一旦了

刘备真的动员了七十万大军伐吴吗?夷陵之战蜀汉的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呢?

蜀汉全胜时期实力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向孙权借用南郡,实际上孙权这个南郡还不是全部南郡,而是南郡的江陵部分,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至此,荆州七郡,刘备独占四个半(桂阳、零陵、武陵、长沙、江陵),曹操占一个半(南阳、襄阳),孙权只占江夏,在赤壁之战是出力反而是最多的。南郡周瑜打了整整一年,身受重伤才打下来的,刘备根本没出什么力,反而得到了荆州大部队郡县,这也为之后的荆州之争埋下伏笔。由此,隆中对中跨有荆、益战略,初步完成荆州部分。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璋宣布投降,益州之战,以刘备胜利结束,至此,益州地区除了张鲁盘据的汉中之地以外,全都划入刘备集团版图,孙权锁要南郡不成,派遣吕蒙进攻荆州,夺取了长江、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调兵遣将入荆州支援关羽,孙刘联盟此时已经破灭兵戎相见。

但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一举收降张鲁占据汉中,迫于曹操的威胁,刘备与孙权重归于好,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南郡、零陵、武陵归属刘备,江夏、长沙、桂阳归属孙权。一下子失去了两个郡,这一年刘备集团的确是有重大损失的,但是不久以后,新的机遇来了。曹操夺取汉中以后,拒绝了乘胜进攻刘备的提议,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回到了北方,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开始发动夺取汉中的汉中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5月,刘备集团打败曹操,夺取汉中,随后刘备派遣刘封、孟达乘胜夺取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打通与荆州的联系。


此时,虽然曹操集团依然是实力最强大的,但是却先去失去荆州、汉中、东三郡等地,无力南上,经过内忧外患,进入战略防守阶段。孙权集团在这期间则通过湘水之盟得到荆州的长沙、桂阳二郡,又接着进取夺了交州,但是交州人烟稀少,荆南的两个郡实际上人口和战略意义、远远比不上南郡,孙权集团这时候的综合实力成了倒数第一。

蜀军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是因为刘备犯了什么错?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对于夷陵之战来说,刘备一方倾全国之力,东吴也派遣了陆逊等精锐力量前来迎敌。当然,没有想到的是,征战沙场一生的刘备,却输给了年轻的陆逊。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不管怎样,夷陵之战对于蜀汉来说都是惨重的损失,甚至不逊色于关羽大意失荆州。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指挥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也即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蜀汉大军的统帅,自然也犯了不少错误。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中,刘备到底犯了哪些错误,才导致蜀汉全军覆没?

首先,在笔者看来,从整体上来看,“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公元219年,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此战,吕蒙不仅攻占了荆州三郡,还斩杀了关羽父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正式建立曹魏。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在得知刘备发兵的消息后,孙权一开始派遣使者来请和,不过这遭到了刘备的拒绝,也即因为关羽被杀和荆州丢失,刘备已经是愤怒不已了。



同时,在刘备召集兵马的时候,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史书中为“范强”,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其写成了“范疆”)所杀。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两件事情导致刘备逐渐失去了理智,乃至于“以怒兴师”。在夷陵之战中,正是因为对关羽、张飞被杀的愤怒,促使刘备不愿意和东吴妥协,在轻敌冒进之下,刘备最终让陆逊找到了破绽,从而被对方击败。诚然,古代历史上有哀兵必胜的道理。不过,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持续到公元222年,蜀汉大军初期的士气,在后期已经被消磨殆尽了。

就第二个错误来说,夷陵之战,刘备一方扎营崇山峻岭,放弃水陆并进的思路,也是其最终被陆逊击败的原因之一。在这一场战役开始的时候,刘备派吴班、陈式带领水军屯军夷陵,而另一部分则在路上驻军。这样的布局原本对吴军威胁极大,这是陆逊很头痛的地方。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当战事初期进行的比较顺利后,刘备却放弃这样的一种布局,把所有的部队都放置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让蜀汉大军很难一下子全部展开出来,行动上明显多有不便。对于刘备的这一安排,无疑让陆逊高兴坏了。



对此,陆逊在给孙权的信中他说:“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弃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也就是说开始陆逊还是有点担心的,可以一旦刘备全部安营山上,陆逊便高兴起来了。若是刘备用水师和陆军相配合,陆逊则势难抵挡。进一步来说,水陆并进的思路,也能够被陆逊火攻全部消灭的风险。在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在水路也保持一定的兵马,那么,即便陆逊进行水攻,蜀汉大军也有回旋甚至反击的余地。正是刘备犯了这一错误,才导致蜀汉大军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就第三个错误来说,在笔者看来,这是蜀汉大军的人员配置有问题。在出征之前,刘备应该知道这是一场很关键的大战,决定了蜀汉和东吴这两大势力的走向。不过,尽管夷陵之战的影响极为深远,刘备却很轻视对手陆逊,或许因为陆逊没什么名气。更为关键的是,在夷陵之战,刘备这次出战带领的全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而且也没什么厉害的谋臣跟随左右。



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以说按照这样的战争规格,如此的人员配置实在是不匹配,这是导致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夷陵之战爆发时,蜀汉还有不少富有经验的武将,比如魏延、赵云、马超等。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却选择了一些无名之辈。当然,刘备此举,或许是为蜀汉培养下一批人才。但是,这些将领缺乏足够的经验,很难在夷陵之战中为刘备提出关键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可谓一意孤行,这促使其没能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