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血滴子,在清朝的各种正式史料、档案中都找不到记载,雍正朝及后世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算在各种笔记小说里,也见不到有关这神秘兵器的描述。
直到清末民初,市井之间兴起一股谈论宫闱秘闻的热潮。政治气氛紧张神秘的雍正朝,自然是文人创作的绝佳题材。当时用雍正帝逸事作为谈资的小说,有胡韵玉的《胤禛外传》,孙剑秋的《吕四娘演义》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为“新讲话”的通俗小说,即便是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因此受到了极大欢迎,流传很广。
这些小说借史料演义成篇,其实都是以民间传说为选题,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凭着一支支生花妙笔,文人不但凭空创造出吕四娘这样一个身负血海深仇、潜入深宫刺杀雍正帝的侠女形象,还为雍正帝手下的特务机关配备了“血滴子”这样来无影、去无踪却又百发百中的武器。
何为“血滴子”
血滴子
在小说中,血滴子是专门把人头从人的脖子上取下来的武器。虽然古代中国的很多武器都能让人身首异处,但在文人墨客充满想象力的笔下,血滴子却不是寻常的武器。
有野史称,血滴子在使用的时候,是悬空放出去的。持有血滴子的人并不需要直接掌控它,便能取人的首级,颇有“取人性命于千里之外”的意味。在使用时,血滴子和目标的距离不会太远。使用者把血滴子放出去或是抛出去,它便会把人的首级罩住,飞快割下人的首级并快速收回来。被血滴子所害的人便成了无头尸,十分恐怖。
有的小说将血滴子描述成一种半球型的器物,内藏一圈锋利无比的快刀,用时把它扣在对方的头上,开动机关,便能轻易的取人首级。有的小说则认为血滴子外形酷似皮筐,大小刚好能容下人头,筐口装有锯子,筐上连接着铁链,抛出去套住人头,锯子就会切断脖子。还有的小说则认为,血滴子是一条长长的铁链连着一个圆帽形的金属,可套住人的头颅。在飞行途中,血滴子还会发出十分恐怖的声音。更玄乎的是,有的小说还言之凿凿的认为血滴子里装有化骨水,能把人的首级融化在其中,从而毁“头”灭迹。
在文人笔下,血滴子及其使用者为雍正帝夺权篡位、铲除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对雍正帝有异心的反叛者。而这批擅用血滴子的高手,人数还不少。编写故事的文人们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狡兔死,走狗烹”。雍正帝借使用血滴子的江湖高手排除异己,然后又杀了这些人灭口,从此这种独门武器成了江湖传说。如此一来,雍正帝的形象就更加阴森恐怖了。
也有人根据清宫的诸多密档考证,血滴子实际是一种极毒的毒药。这种毒药是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种毒树汁液炼成,一滴就能让人溃烂而死,故称“血滴子”。炼制这种毒药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名为“橵树”的树木的汁液,出产在广西边境的深山老林中。苗人所用的毒箭,箭簇上所敷的“见血封喉”的毒药,就是用橵树汁熬成的。
血滴子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正帝向广西巡抚李绂发去一封密旨,要李绂在广西寻找一种毒树汁。
雍正帝在密旨上说:
“近闻贵州诸苗之中,猹苗之弓弩最毒。药有两种,一种草药、一种蛇药。草药虽毒,熬成两月之后,即出气不灵。蛇药熬成,数年可用。但单用蛇药,其药只能溃烂,仍有治蛇之药可医。更有一种蛮药,其名曰橵,以此配入蛇药熬箭,其毒便处周流,始不可治。闻此橵药,系毒树汁液,滴在石上凝结而成。其色微红,产于广西泗城土府。其树极少,得之亦难。彼处猎人暗卖入苗地,其价如金,苗人视之为宝。尔等可着人密行访问此树,必令认明形状,尽行砍挖,无留痕迹。既有此药,亦应有解治之法。更需密访之,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写明乘驿奏闻。” 根据这道密旨,有人认为雍正帝的“血滴子”根本不是什么取人首级的利器,而是由南方少数民族传来的毒药。
雍正帝与“血滴子”的渊源
粘杆侍卫
从锋利的筐状武器,到剧毒的秘药,尽管“血滴子”在文人的笔下变幻莫测,最终却都指向了一个人:雍正皇帝。
关于“血滴子”种种血腥阴森的描写,到最后无非都是为这个夹在康乾盛世之间的皇帝添上更为神秘的色彩。
从登基称帝开始,雍正帝就身陷“弑父夺位”的传闻中。而上位后推行的严苛吏治、大兴文字狱,更让民间对这位皇帝有了恐惧之心。民间故事中对雍正帝及其特务统治的描述,多半也带有这种心理的投影,但小说往往也有着事实的影子。尽管文人笔下的“血滴子”纯属子虚乌有,雍正帝的八弟九帝都是被“血滴子”所杀更是无稽之谈。然而,身处弱势地位却最终夺得争储斗争胜利的雍正帝,确实得力于他手下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粘杆处。
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门从事粘蝉捕蜻蜓等等服务型的机构。雍正帝还是皇子时,住在北京城新桥附近。府中树木枝繁叶茂,每逢盛夏初秋,蝉鸣呱噪不已。胤禛喜欢安静,常常命家人门客操竿捕蝉。在皇位的争斗中,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步步为营,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中的高手,训练家丁队伍,以粘蝉捕虫的身份为掩护,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
雍正帝能击败众多皇子登上皇位,除了本身工于心计、政治手腕了得之外,这支看似不入流的“捕蝉”队伍也功不可没。雍正帝登上皇位后,继续保留了这个特殊机构,在内务府之下特别设立了“粘杆处”机关。“粘杆处”的统领称“粘杆侍卫”,大多为有功勋的雍正潜邸旧人担任,官居高位,权势逼人。“粘杆处”的一般成员统称“粘杆拜唐”,由内务府包衣奴才充任,虽然品阶不入流,薪水也不高,但每天跟随在雍正帝身边,直达天听,炙手可热。
雍正帝在对“粘杆处”的人员选择上十分谨慎,以包衣奴才来确保这个机构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可见“粘杆处”表面上是侍候皇室玩耍的服务机构,无足轻重,实际上却是一个特务组织。小说中所谓使用“血滴子”的高手,大概指的就是这些人。
“粘杆处”虽然是属于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即后来的雍和宫。有人据此认为,雍亲王府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将“粘杆处”总部设在这里,加强守卫戒备。
今天在雍和宫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民间传说是乾隆帝为长者避讳,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时彻底翻修,所有关于特务的痕迹也就没有了,乾隆帝虽然处心积虑地消除雍正时期种种特务机构的痕迹,“粘杆处”却被保留了下来。雍正去世时,乾隆帝继续利用“粘杆处”监控着京城内外的一切。直到乾隆帝死后,“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黜。
结束语粘杆侍卫
“血滴子”的传说由民间口口相传,一直绵延不绝。直到今天,以雍正时期“血滴子”秘闻逸事为题材的小说、影视剧仍然层出不穷,为人们茶前饭后提供了不少谈资。
来源:历史探秘大全
“血滴子”是传说中雍正及其手下酷吏发明的杀人法宝,只需滴溜溜一转,就能在百步之外取人首级。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种武器。不过,能在飞出几十米远后仍能受人操控取人首级的机关,以当时的工艺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由来:
根据文献的记载,我国古代的确存在“血滴子”这种剧毒之物,这是由几种毒蛇的毒液与某种树的汁液混合炼制而成的毒药,只需一滴就能让人穿肠破肚,全身溃烂而亡。
据考证,这种毒药中最重要的一味原材料就是“撒树”的汁液,这种树多见于广西地区的深山老林,苗族的猎人喜欢用该树的汁液制作毒箭。只要将树汁放在锅中熬煮,浓缩的汁液就会变成剧毒的毒药,猎物在中了毒箭之后往往在顷刻之间毙命。
一种方法是说这是个隐藏的武器。据《茅山奇谈》记载,“血滴子”是茅山道士发明创造的。它的功能是制服恶魔和恶魔。降魔降魔的方法是“以皮为袋,藏好几把快刀,控制机关,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血滴子是一顶草帽的笠形或一种钟形鸟笼的罩子,罩子的开口外缘环布著一圈鲨鳍形钢刀,使用时将血滴子放出去的时候还会“呜呜”怪响,一边旋转一边展开圈中利刃,一旦套住敌人首级,“血滴子”就像照相机快门一样——“喀喳”一声,能立刻取下敌人首级。这种杀人于无备中的暗器自然让人闻风丧胆。
另一种说法是毒药。据说“血滴子”其实是一种致命的毒药。它是把蛇的毒液和某棵树的毒液混合制成的。只有一滴能使人溃烂而死,所以叫“血滴”。
树汁是提炼毒物的主要原料,是一种被称为“散射树”的树汁,产于广西边境山区。苗族人常用一种毒箭来封喉。箭簇上的毒药也是用这种树汁制成的。雍正在苗族基础上改进配方,生产出了能使人隐形的“血滴子”。
当然,无论是血滴还是毒药,血滴的存在是真实的。毕竟,以雍正的心意,打造一件秘密武器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据说雍正一生中杀人如麻。他在无形中没完没了地杀人。这也证明他很有可能拥有血滴这样的超锋利武器。更有甚者,民间关于血滴的传闻甚多。如果是凭空捏造,就不可能如此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在古代的暗器中有许多杀人不见血的存在,如袖箭,吹箭等,但是所有的暗器都没有传说中的这件暗器恐怖和令人闻风丧胆,它就是在清朝时期出现的第一神兵——血滴子。
(由于杀伤力太强,所以用溜溜球代替)
一血滴子的来历
据说很多武侠小说中记载,康熙皇帝晚年时期,九龙夺嫡,最终四阿哥胤禛计高一筹,联合自己的舅舅九门提督隆科多篡改了康熙皇帝的遗诏登上了皇位,但是朝中的势力多为康熙的老臣和八爷党的人。
(雍正皇帝剧照)
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有心改革,却有心无力,整个朝堂都是他的敌人,为了消灭这些敌人,雍正皇帝特地成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粘杆处,其中经过了重重选拔出了十三位武艺高强的侍卫,名为十三血滴子,手持特制的神兵血滴子,专门为雍正皇帝铲除异己,消灭敌人。
二血滴子的模样
很多小说中记载这种在清朝雍正时期出现的神秘武器血滴子,就像一个鸟笼一般,里面布满了锋利的锯齿刀片,只要使用者轻轻的按下手柄上的机关,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取下他人的首级。而血滴子的末端连接着一根细细的铁链,,每次放出去的时候会发出犹如鬼哭神嚎一般的''呜呜''之声,只要是被盯上的目标,一定会失去头颅而死。
(血滴子)
在江华扮演的雍正皇帝的电视剧《九龙夺嫡》中,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是利用制造的血滴子,干掉了自己父皇身边的第一高手韦公公,而能够顺利的弑父篡位。登上皇位。而在许多的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中。血滴子成为了杀人不眨眼,雍正的血腥统治的工具。
三血滴子的真相
而真实的血滴子只不过是武侠小说杜撰的,毕竟如此能够取人首级无声无息的神兵利器,大清早就将八国联军的首领给悄悄地干掉了,何至于割地赔款,沦为饱受世人诟病的大清呢。
(东方三侠中血滴子剧照)
实际上所谓的血滴子这种武器的诞生,是因为当时的文官集团,也就是官僚士绅集团对雍正这位皇帝的不满所发出的无奈的抗议。在清朝一朝,康乾盛世让当时的官员所称颂,而夹在中间的雍正一朝却极少被提及。
(康乾盛世三位帝王)
实际上呢?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那些官员的歌功颂德罢了,雍正上台之后,接手康熙留下的只是一个烂摊子罢了,西北战乱不断,国库空虚无比,地方贪官污吏横行,如果不做出改变,清朝可能都轮不到乾隆当家了。
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整治贪官污吏,解决了西北的战乱问题,更是实行了让所有官僚士绅阶级都痛恨无比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政策,前者将那些大地主的私藏土地给吐了出来,后者让拥有大量财富的文人官员都必须缴纳税赋。
雍正的两项政策少说为清朝延续了百年的国运。而也就是这位在位十三载的皇帝,为自己的败家儿子留下了足够挥霍半生的家当。
而对于这位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的皇帝,官僚士绅集团明面上当然做不了什么,但是私底下从小说到话本,从流言到蜚语无一不对这位雍正皇帝进行编排。
什么弑父啊,篡改遗诏,大杀功臣(杀年羹尧,隆科多),更是设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十三血滴子。
而这个所谓千里之外能够轻而易举的取人首级的血滴子,更是在后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话题和故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水利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