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话: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三国武将排行榜,吕布和赵云的本事书中已经不止一次地提起过,他们能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实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排在第三的典韦却没什么闻名天下的战绩,他唯一出名的一次,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因曹操好色而死,而且那个时候,他的双铁戟也被胡车儿盗走了,可谓十分凄惨。
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典韦虽然排不上前三,但也相差不多,史学家潘眉曾说:(典韦)雄武壮烈,不在张辽、许褚之下。由此可见,典韦作战之勇猛,乃是有目共睹的。初平年间,董卓祸乱朝野,张邈和曹操组成联军共同讨伐董卓,典韦趁机参军,最终成为了赵宠手下的一名军士。
在军中,典韦还是有一定声望的,因为他曾一只手举起了牙门旗,众人都见识到了他的天生神力。兴平年间,曹操和张邈决裂了,典韦见曹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便加入了他的帐下。没过多久,典韦就闯出了名声,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很快便得到了曹操的赏识。
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杠上了,双方鏖战了数个回合,始终没分出胜负。在护送曹操突围的过程中,典韦大展神威,他手持十余支小戟,很快就把周围的敌人一扫而空,使曹操得以顺利撤退。因为这件事,典韦成为了曹操的保镖,他白天守护在曹操身边,晚上就在大帐旁边休息,以防不测发生。
然而,典韦却喜欢吃肉喝酒,他的食量是寻常人的2倍之多,不吃到尽兴是不会停下的。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张绣,没想到的是,对方竟不战而降。曹操志得意满,他当即就宣布娶走张济的老婆(张绣的婶娘)。当然,曹操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如果娶走了张绣的婶娘,他就有资格接管军队了,一旦接管了军队,张绣就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张绣决定抢先一步动手。
若想干掉曹操,就要先让典韦失去战斗力,就这样,胡车儿趁典韦睡觉的功夫盗走了他的双铁戟,最终使他含恨而死。可是,既然胡车儿能盗走典韦的兵器,为何不直接一刀结果了他呢?第一,张绣打不过曹操,若引起太大动静,就产生不了奇袭的功效了,若因为一个典韦就失去了战机,则是大大划不来的。第二,像典韦这种级别的武将,对杀气是格外敏感的,只要他感受到一点不对劲就会惊醒,这样一来,张绣的作战也会功亏一篑。
第三,只要典韦不死,双方就没有彻底撕破脸,一旦出现意外,张绣也好圆过去。第四,如果作战成功,失去兵器的典韦就会成为曹操的掣肘,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典韦还是曹操,都会成为瓮中之鳖。遗憾的是,张绣的想法虽好,但他却低估了典韦的实力,即使没有武器在手,他也成功把曹操送了出去,张绣还是失败了。
典韦救助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典韦东汉末年曹操战将,相貌魁梧,骁勇善战,臂力过人。他曾单手举起过衙门旗,原本为张邈的部下,后来转投曹操,因忠勇无双,被曹操封为校尉,负责保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欲娶张秀的婶婶邹氏为妻,本来已经投降的张秀,再次反叛。
典韦为了守住寨门,让曹操成功撤退,力杀数十人,身中数十枪,最终被杀。然而典韦之死和胡车儿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胡车儿偷走了典韦的双铁戟,典韦徒手征战,致使被杀。然而很多人便产生疑问,为何胡车而在偷典韦的兵器之时,不直接将熟睡中的典韦一枪刺死?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胡车而为何要盗取典韦双戟。话说曹操欲率军征讨吕布,探马报奏:张济攻南阳失败被杀,其侄子张秀统领全部人马,以贾诩为谋士,屯兵宛城,并且要兴兵解救汉献帝。张秀之举惹怒了曹操,操亲率大军征讨。贾诩认为曹操人多势众,不如投降,于是张秀向曹操投降。投降后张秀经常设宴招待曹操,一日曹操醉酒,曹操兄长的儿子曹安,便将张济之妻邹氏介绍给曹操,声称次女花容月貌。曹操一见倾心,便要娶邹氏为妻。
张秀得知后,恼羞成怒,贾诩劝说张秀秘密行事。张秀便以降兵有出逃者,请求请求移屯其军,分为四寨。但张秀十分畏惧典韦,只因其勇猛过人,于是张秀便找偏将胡车而商议。据演义交代胡车儿也是英雄俊杰,能负重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胡车儿声称,典韦最可怕的是他的双戟,因此建议张秀来日请胡车儿饮酒,然后胡车儿可夹在众人队里,直入典韦大寨。由此看来,胡车儿的计策十分精妙。
其次分析胡车儿盗取典韦兵器,为何不乘机将他斩杀。胡车儿既然有机会到达大寨,又能盗取兵器,为何不斩杀胡车儿?个人认为,这是由于当时的情境不允许,以下做简要分析。
其一如果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会暴露。贾诩按照布置,前去请典韦饮酒,并且殷勤款待典韦,直至傍晚才放其回去,当时典韦已经醉酒。胡车儿果然夹杂在人群中,到达典韦大寨,并且偷去典韦兵器。然而胡车儿想刺杀典韦,却不是容易的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者典韦虽然醉酒,但毕竟是久经沙场,依然有很高的警觉醒。
二者胡车儿很难一招致命,就算是一招致命,典韦最起码也会惨叫一声。典韦是曹操的保卫人员,又在大寨之中,典韦的一声惨叫必然会惊动周围的部队,甚至是曹操。这样一来,张秀的整个计划救会暴露,曹操会有所防备。张秀不但杀不了曹操,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因此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斩杀典韦真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二胡车儿刺杀典韦,很有可能被杀。典韦之勇,非常人能比,胡车儿虽然也很勇猛,但想杀典韦恐怕没那么容易,从后来的演义描述中便可知。话说曹操大寨着火,急忙喊典韦,韦从梦中惊醒,却找不到自己的双戟。而无数敌军手持长枪,杀奔大寨,急忙中典韦急忙拿起步卒的腰刀,砍杀二十余人。敌方马步军一起进攻,枪如苇列。典韦身中数十枪,依然苦战。刀砍坏了,典韦抄起两个敌人击敌,砸死八九人,敌人无人敢向前。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一人敢从门前而入者。
通过演义对典韦的描写,顿时感到一种震撼,典韦之勇,非胡车儿能比。如果胡车儿没能一招制敌,很有可能被典韦反杀,即使不被典韦所杀,胡车儿也很难逃出操营。因此胡车儿很明智,还是不杀典韦,安全撤离的好。
其三典韦已经失去兵器,在胡车儿看来不杀也罢。张秀召胡车商议对付典韦的计策,胡车曾这样说:典韦之可畏者,双铁戟耳。故而在胡车儿看来,典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中的双戟,只要典韦没有了兵器,就很容易对付。因此胡车儿才让张秀,想方设法将典韦灌醉并乘机偷去兵器。胡车儿也相信,失去兵器的典韦,抵抗力会大打折扣,会死于乱军之中。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再杀典韦,冒更大风险,毕竟张秀的主要目标是曹操,万一有闪失,整个计划都会失败。而事实上,胡车儿不杀典韦,也是正确的选择。
在演义中胡车儿盗走典韦双戟,最后典韦战死,之后胡车儿就没有记载了。
一、胡车儿盗双戟,典韦战死。
胡车儿是宛城张绣手下的,曹操迎奉天子后,就想找个人试试手,就跳了比较弱的张绣。张绣听闻曹操来进攻宛城,慌得一匹,赶紧问贾诩该怎么办。贾诩你这么慌,那不如投降,张绣听从贾诩的意见,投降曹操。曹操不战而获得宛城就有些飘了,曹操有个毛病就是占据一个城池后,就要搜寻美女,来到宛城曹操就看上张绣的婶婶。
张绣面子过去就招来贾诩和胡车儿。三人最终决定反叛曹操。十日余,贾诩就对曹操说,要换防了可不可以让张绣的士兵穿着盔甲带着战车啊。曹操那个时候春风得意连答应了。而胡车儿了就去典韦的帐篷里找典韦喝酒,胡车儿将典韦灌醉后,就将典韦的武器双戟盗走了。晚上时,张绣突然造反,打的曹军措手不及,曹操大败,典韦和曹昂让曹操先走,两人自己断后。典韦由于没有趁手的兵器最后战死。
二、正史中的典韦之死,胡车儿去向的猜测。
前面所说的是三国演义的版本,演义毕竟只是文学小说,很多不是很靠谱的。在正史中也确实有胡车儿这位人。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便看见张绣手下大将胡车儿,曹操非常欣赏胡车儿的勇猛,还赏赐了胡车儿。至于典韦之死,除了没有胡车儿盗取双戟的情节,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至于胡车儿的去向,在这正史中没有记载。
张绣之后投靠曹操,胡车儿定然也跟随张绣投靠曹操,以曹操对胡车儿的赏识,胡车儿不可能不会被重用,后面正史没有记载他,那么胡车儿很可能死的比较早。个人猜测也许胡车儿在官渡之战时,就战死了。也有野史说胡车儿在长坂坡被赵云所杀。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