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二〇二五期;欢迎关注。
黄庭坚草书贵在尚意、妙在用笔。他的草书之所以独树一帜,成为继唐代之后的又一座草书巅峰,与其极为独特的用笔息息相关。就用笔而言,黄庭坚可谓鬼神莫侧、独辟蹊径。
本文以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为蓝本,对其“神用笔”进行技法解析: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黄山谷变幻莫测的用笔
01/
高腕执笔,肘腕发力
长笔态意,一波三折
黄庭坚作书高腕执笔,依托肘、腕回旋而发力贯注笔端,使得书写过程更加灵活自如,也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草书中的重点笔画,如长横大竖、长撇大捺等,大都通过多次提按和不断调整线条运动速度(包括方向),突出重点笔画一波三折的效果,形成了主要笔画抖擞精神,舒筋展脉,恣意洒脱的独特风格。
02/
提按与纹转相结合
黄庭坚草书用笔可谓讲究至极。其在行笔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提按与绞转使得线条不断产生出粗细与方向的变化,从而增强了线条的节奏感和韧性,如枯藤缠绕又节外生枝,给人以生拙老辣的绞拧感觉,使作品风格更为诡异多变,潇洒浪漫,正如其《论书》中所言“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03/
中锋为主,辅之以
侧锋、卧锋及拖笔
黄山谷作书以中锋行笔为主,通观全篇便可一目了然。然许多出彩和造势的笔画却都辅之以侧锋甚至卧锋及拖笔。这种以中锋为主参以侧锋、卧锋的线条,一改张旭、怀素草书线条粗细单一且一泻千里的奔腾之势,从而表现出其草书动中求静充满节奏感的劲健之美。
04/
方笔、圆笔交互使用
黄庭坚此书的用笔特征还表现在方笔和圆笔的交互使用。通过线条的张与弛、顿与挫,使得行笔更加从容沉着,疾缓有致。其线条在圆转之处的篆籀之气显而易见:
而许多方折处又多变为棱角分明的方笔:
这种遒劲的圆笔和爽劲的方笔之间的交替变换,使得线条千姿百态且奇崛多变,凸显出山谷道人非凡的控笔绝技。(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笔法解析之一,待续)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北宋诗人,书法家。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他进士及第后,便来到叶县任县尉,主管地方治安。《幽兰赋》正是他在叶县任职期间为皇帝书写的书法作品。清同治年问,知县欧阳霖为了纪念黄庭坚,索来《幽兰赋》勒石而立。现此碑藏于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叶县县衙内。
《幽兰赋》原文
幽兰赋-----韩伯庸吏部员外郎臣黄庭坚奉勅敬书于绩溪殿中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
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
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人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
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
中。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岂
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
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
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及夫日往月
来,时占岁睹,迈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
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枝条嫩而既
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
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
上苑。
《幽兰赋》石刻全碑十二通,是黄庭坚晚年大字石刻行书作品的得意之作,为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为大字行书,大小错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让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和谐,极富韵致;苍劲有力,飘洒俊逸。实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下面我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艺术价值。
一、笔法
黄庭坚书法用笔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此碑作为黄庭坚的大字作品用笔酣畅奔放,提按顿挫分明,犹如荡桨之沉着痛快,收放自如。其沉雄的笔力,曲铁般的线条,纵横浑脱,如“百”的横画、“阴”的捺画,皆有起伏,一波三折。正因为他这种独特的笔法,决定了其奇崛生涩的书法个性。此碑行笔快速,出锋爽利迅疾。如“处”“之”“艾”等字的捺笔在重按后提笔出锋,如利刃一般。另外“光”“风”等字在横笔末端的抛钩,先重压后奋力上挑,其钩极为锐利。关于用笔,他曾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所谓的“眼”,正是那夸张的提按顿挫,凝重涩劲的线条。此帖虽反复地跳荡腾挪、提按顿挫,笔锋却一直在画之中央。从具体笔划来讲,他的长横常逆锋入笔,一波三折以曲求平,如逆水行舟涩行运笔,手腕轻重动荡一笔出之,贵在自然。竖画,其实是长竖在一字中往往起着支撑作用,要写得挺劲有力,但仍有曲折之势,过直而无力、起笔向上回锋取逆势,然后行笔直下,中实而有变化,末了出锋有力,笔断后意仍顺惯性送出,在字外做收锋动作。撇划,落笔直下,行笔运至中途迅笔而出,以屈势取其峻险。捺笔,回锋直笔向右下铺豪,过三分之二处略停顿,调整笔毫提锋徐徐而出,将力送到尽头,不可轻飘草率而为之。
尽管黄书总体上是奇崛宕逸,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清雅爽利、意态万千的艺术魅力。对于用笔,他认为“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只有这样才能有“落笔奇伟,丰劲多力”的艺术效果。
二、结体
黄庭坚书法结字峻拔奇险,纵逸飘荡。此碑字形瘦长挺劲,尽展纵势,有顶天立地之概,如“什”“峰”“华”“月”等字皆高耸而立,颇富高格之气,不入流俗。黄庭坚虽以瘦长作为其字形的主调,但“不”“也”“上”“今”等字则不刻意变形,而是保留其宽扁的原型,丰富了字形的变化。其结字受苏轼的影响,以欹侧取势,字形多向右上倾斜。如“及”“夫”“况”“来”等字长笔尽展,画虽尽而意无穷。其结体中宫收紧,内紧外松,撇捺开张,如摇双橹。唐人创九宫说,所谓“中宫”,即为字心。更确切地说,任何一字,不管它的疏密斜正,必有其精神挽结的地方,讲字的长短虚实发布停匀于中宫旁的八宫,使其头目手足安置得所。如“将”“峰”“来”等字所有笔画都是气抱或者形接于圆心,使中宫收敛处更显得雄强茂美,表现出骨力道劲的气魄。此碑最大的特点是醒目的长笔,笔前摇曳而来,笔后潇洒而去,似欲不还,如“来”“入”“达”“什”等字突出主笔、纵横恣肆、四缘发散、纵伸横逸、气魄宏大、展左舒右,张弛笔势而能依旧用笔圆正,线条清劲委婉而筋脉舒展,其韵味十足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结字的方法突破了唐以来传统,创造了惊俗的“辐射体”。长笔写法多参以篆意,先向左回入中肚取势,以涩笔逆行作一波三折运动,以老取妍,道劲两全,但贵在自然,做作便俗。
另外,其结字主次分明,
《艺概》论道:“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锋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而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黄书于主次处理堪称老手,如“岂”“中”等字其主笔突出精彩,又如“主”独厚底横,用笔动作幅度大而形全神完,上两横为余笔,较通常更短,上留下放,意在陪衬烘托。此碑不仅每个字外形各异,别具匠心,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是左顾右盼,俯仰生情。其字与字之间以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如“今”字左低右高向左下倾斜,而“入”字则左高右低向右下倾斜与“今”自成互盼之势,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似那乱石铺街,寓乱于整。
三、章法
黄庭坚在章法上的处理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具有特殊的魅力。黄庭坚《幽兰赋》全篇12通。章法因字法自然生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行距稍宽,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甚至互相穿插,在整体章法上浑然一体。其章法富有创造性,他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如“梦”字上半部插入“入”字底部;“日”字上部插入“夫”字下部境内:“都”字撇笔斜插到“取”字右下部;“坡”字捺笔插到“来”字左上部。再如“为”和“华”“坡”和“荒”“时”和“占”“岁”等紧密相连的字组成了字组,域两字一组,或三字一组,使章法中出现了变化。这种处理,不但使行气更为贯通,也增加了疏密的对比,呈现爽朗自然的气象,于不用意处见其匠心独运,具有特殊的魅力。
由此可见,此作节奏感强,在跌宕的气势和强烈的节奏中,线条的轻重缓急以及疏密的处理得潇洒多姿。点画形态上更显神奇,画长点短,遍观全篇,其结构或长或短、或左或右、或开或合、或疏或密、或顿挫起伏、或静若微波,使作品的整体章法处理得轻松随意,而又具有理性,让人叹服!
总之,笔者认为《幽兰赋》作品是黄庭坚发展与成熟时期最具代表的大字碑刻作品之一,是山谷老人成功走向书法风格史和创作史的重要作品之一。而正因为此,他才因其个性鲜明的笔法,奇崛劲险的结字,富有创造的章法,行成了其长枪大戟、绵劲迟涩、追求意境的书风。并以高格的学养、刚正的品格、高雅的诗文、独特的书法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宋代书法尚意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黄庭坚幽兰赋》.陈平.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35》.荣宝斋出版社,2001.
3.《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4.《行书浅鉴》.欧阳中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黄庭坚书学研究》.陈志平.中华书局.
黄庭坚书《幽兰赋》的时代背景
宋徽宗赵佶虽然昏庸无能,但对书画却很有天赋,造诣颇高。黄庭坚的书法受到这样一位皇帝的青睐,足以说明他的书法水平。除了宋徽宗喜爱黄庭坚的字以外,还有特殊的思想基础和时代背景。徽宗初登皇极,在踌躇满志之时,有感于前代外受辽、夏侵扰,内忧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的冲击,王安石变法又归失败,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宋王朝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政治形势与赋中的“光阴向晚,岁月将终。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含意默契。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不会不想扭转这样的局面,赋中的“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泛浩露则花飞三田。岂众草之敢陵,信有慎乎伐剪”等意思,正与他的思想合拍。情调的谐振,可能会使这位新皇帝产生勃勃雄心,要“收拾旧山河”,因而敕书此赋,以抒其志。当然,从全文看,内容也有文人骚客抒发怀才不遇、清高孤芳之情,有寄希望于当权者的赏识,加以提拔之意。由于这是黄庭坚在晚年历尽坎坷后,受到皇帝的爱怜奉敕而书,其诚惶诚恐的心情及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了。所以此书的特点与前期比,在飘洒俊逸的基础上更加苍劲有力,奇倔脱俗,堪称他的“闪光”之作,不愧为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瑰宝。
字写不好怎么办
你首先别有压力,字好不好首先在于你大脑组织形象的能力,也就是说你的大脑那一区域的区域智商,这是遗传的。写不好的人首先是遗传的。其次是字也可以锻炼,王羲之写字没有半点天定,他的朋友都说他是练出来的,这就是苦练。你不觉得苦就练不出来,觉得苦就一定有效果了。但是你要临摹固定的一个大家的字,别老是更换临摹物件,你自己写的话写多少年也不会有起色。找临摹的物件一定要找写起来最顺手的。因为那个字型最符合你的区域智商
字总是写不好是什么情况?
我在小学时,我们班的同学字写得都很好,也从来没人买过字贴,老师教我们四年字:横平竖直。我们大家按照这个原则写出来都很工整,但是要想字型好看,喜欢哪个字型,就去观察字型结构,观察后再照着写,我感觉效果比较好。
我为什么老觉得字写不好
1.练字应从哪种字型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型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型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型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型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型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型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
什么字永远写不好?
不好就是【孬】,不正就是【歪】,永远写不对的就是【错】。
我的字怎么写不好呢?
总体上讲储
一、态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
二、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姿势不正,写出的字也不会端正;眼睛离作业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眼;做作业时弯腰驼背,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练,只有通过勤奋的练习。
详细说来:
怎 样 写 好 钢 笔 字
(楷行书问答二十一则)
□ 吴文环
一、写字的字型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於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
字写不好怎么办?
为什么会写不好字呢?原因很多,如不重视写字,认为写字好不好无所谓等等。除了解决对写字的态度不端正以外,有两点如能做到,对写好字会有很大帮助的:
(1)写字的姿势要端正。有个小学生说:“以前,我写的字东倒西歪,小的像蚊子,大的像苍蝇,爸爸说是画鸡爪子。我下决心练习写字,劲头挺足,但收效不大。后来我找到了毛病:是写字的姿势不端正,眼睛离桌面太近,歪著头,斜着眼,写出来的字就歪歪斜斜。后来,我改正了这个毛病。再经过练习,字就写好了。”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了悬空握笔,就加强臂力的练习。75岁高龄时,能将双手握在两把藤椅背上,悬空上下活动数百下。这样大的臂力,当然写字不会无力,写出的字时就不会东倒西歪了。
(2)只有勤练才能把字写好。以“书名雄天下”的文征明,小时候并不特别聪明,青年时期字锭写得不好。参加生员考试时,因为字写得不够格而落选。他决心把字写好,规定自己每天专心临摹智永《千字文》小楷一遍,养成习惯。他成了著名的书法大师,还是每天写一遍,到老不休。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时侯看到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心里非常羡慕,便向他父亲请教写好字的“秘诀”。王羲之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想知道写字的‘秘诀’吗?在我们家那18缸水里面。把那18缸水写完了,‘秘诀’就出来了。”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终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孩子字写不好怎么办
一
.
写字前的准备
写字训练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
字前准备尤为重要。
它可以充分反映
一个孩子对于写字的重视程度,
所以写字的前奏,
也列入了常规的训练。
1
.
注意手的清洁
写字前,要求学生把手洗净,保持手的清洁,以免把本子弄脏。
2
.
充分准备笔和橡皮
笔与橡皮就好像战斗的武器,是写好字的保证。因为孩子年纪小,用笔
往往偏于用力,以至于容易把笔芯弄断,
而笔芯的粗细也直接影响到写
字的质量。太粗,影响字型的美观。太细,又容易划破纸张,不利于书
写的正常进行。而对于橡皮的使用,学生往往在没擦干净的情况下就急
著在其上写字,,况且橡皮使用一小段时间,表皮就会变脏,既不卫生
也影响涂改的质量。再次,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橡皮大致分两类。一类是
有形有香味的彩色橡皮,好看好闻但不好用;另一类是绘图橡皮,这一
类橡皮对错处的涂改很干净。
我便要求学生用后一种并检查是否干净清
洁。
3
.
练字先练姿
写好字,姿势是关键,而对于低龄儿童,
要养成正确性的写字姿势要长
抓紧不懈。反复抓,抓反复。
首先,练习握笔姿势,一般我都采用几字
诀的形式进行互查,
如
“
老大老二不打架,
一夹,
二顶,
三收
”“
活动手腕
”
等,其次,练习坐姿,常用
“
脚稳,身正,肩平,臂开
”“
一寸,一拳,一
尺
”
等进行练习,互查。
一个学期下来,经过以上环节常抓不懈的训练,学生对写字的重视意识
大大增强,
这为后一环节的书写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无论是外显的用品,
还是内化的书写意识。
二.
书写中培养全神贯注的品质
书写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技能,它融合了一个人的对字形的感知,
间架
的空间的感受及运笔的方法。
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
要想达到以上技
艺,非要严格有效的长期训练,起初的阶段,主要是培养他对字形的感
知和间架结构初步的空间感受及用笔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就必须要求
孩子在写字时要全神贯注。
1
.
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才能把字的形体记住,看清笔顺,不至于多笔少画;
仔细观
察,才能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间架结构如何,是左窄右宽,还是
上小下大
;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示范,才能看清关键的笔画如何书写。
学生一旦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品质,
对今后的各项学习与活动将大有益
处
。
2
.
边写,边想,边记
边写,边想,边记,是写好字的重要而有力的保证。学生因为年岁小,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手的肌肉动作不是很容易运作到位。因此,要养
成学生边写边想边记的良好行为习惯,
是把字写规范的重要环节,
也是
今后提高写字水平的重要基石。
每个人,要能很好的完成一件事,凭的不是单一的动作行为,单一的动
作行为只能
“
做到
”
,而是否能
“
做得好
”
。
要“
做得好
”
,就必须要大脑思维
的积极参与,既要想,要记。学生也只有在写前,想想,应该怎样把字
放到田字格里,这个字关键的是哪一笔,怎样把它写好来
;定的时候想
想怎样运笔,哪些笔画轻,哪些笔画重,哪些快,哪些慢;写后对照一
下字贴,哪个地方不像,在写一下字的时候就特别要注意那个地方。当
学生写到第三或第四个字的时候,
我一般要求学生边写边记,
记住你是
怎样写好这个字的,
记住你写得很没有把握的地方,进而为练字提供明
确有效的指向。苏教版的小语教材,文后都编排有描红部分,可就目前
教学上的配置,在没有习字册的情况下,
仅进行一遍的描红练习是很难
写好字的,因此,写字教学的关键还是临摹。例如,学生在书写
“
马
”
字
时,往往在
......
每个字都认真写,为什么就是写不好
太刻意去追求,太急功近利。写好字,即使是书法名家也不一定每个字都写好。比如王羲之,兰亭序。醉酒后偶尔写成遂成千古佳作,醒来后他要再写,居然怎么也写不出那个神韵了!所以我认为写好字,需要坚持不断,至于写到出神入化的水平,那需要某一时刻的灵光一现。采纳下
孩子总写不好字怎么办?
有些孩子字总写不好,这里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幼儿在准备入学的这个年龄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写字条件和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而书写汉字对于手指力度、书写姿势、手指控制力、空间感觉的要求都很高。这样的反差使幼儿书写汉字时往往握不好笔,控制不好线条的起止和方向,运笔吃力不灵活,对于汉字的组合概念缺乏,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比例失调,多一笔少一笔,该出头时不出头,不该出头时又出头。 2.写汉字时要求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要很好。因为幼儿是边看边写,眼睛要监督和控制手书写的方向、形式和距离。如果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差,自然写起字来很费劲了。 3.幼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发展不足。汉字是具有上下左右结构的“图画”,如果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差,会出现颠三倒四的情况。比如“7”字倒著写,“丁”字竖钩的朝向向右反了。一些更复杂的汉字,幼儿一般是很难看出间架结构的,写起来更困难。 所以,对于孩子的字写不好的现象,家长要逐一分析原因,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育水平,不要一味强求孩子书写汉字,特别是不要一开始就写很复杂的汉字,也不要要求孩子在一个很小的田字格里书写汉字。因为孩子写不好字就打骂和呵斥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有助于书写准备的练习有哪些呢? 1.在图画中让孩子找不同,培养孩子的细节观察力。 2.从临摹,绘画中培养孩子对笔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多让孩子做做手工和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动手中提高手部肌肉能力。
发觉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少写字,且字写得都不好?这是为什么?
科技越来越发达,导致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便捷的输入方式,但却忽略甚至丢弃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不应当出现的情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