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深宇
唐太宗李世民从18岁开始,就长期在外统军征战。一路走来,他亲眼目睹了百姓艰难,亲身经历了隋王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对“骄奢亡国”的教训有着清醒认识。即位后,他力戒奢侈、躬行节约,并且以上率下,开创了戒奢尚俭的“贞观之治”。
以俭律己
主政之初,李世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秦始皇营造宫殿,同样是动用民力,为什么前者百姓拥护,后者怨声载道?
他接着解释说,大禹旨在为民谋利,而秦始皇纯粹是想满足私欲,因而民心向背截然相反。并由此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俭则人不劳”,二是“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基于正反两条结论,李世民“新官上任”,就定下戒奢从俭的4条规矩,给全体官民提出硬性要求——“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作为规矩的制定者,李世民很快就树立了榜样。
住房上,他提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的理论,坚决反对大兴土木。贞观元年,百废待兴,李世民想要营建一座宫殿,展示“新朝气象”,木材都已备齐,但“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
第二年夏天,群臣以“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为由,建议“营一阁以居之”,结果又遭到果断拒绝。臣子们以为新皇帝只是讲讲客气,于是再三请愿,李世民又搬出汉文帝的故事——汉文帝本准备修造一个露台,台基都已建好,但得知这一工程要消耗“十家之产”后,立即下令停止。李世民说,修建宫殿“糜费良多”,自己“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绝非“为人父母之道”。造殿之事就此作罢。
丧葬上,李世民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的风气。他一改秦汉以来“封山起冢”,即在平地将封土堆积成山的做法,直接选取九嵕山“因山为陵”。并明确提倡薄葬,要求墓中“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
在吃穿用度、出行、婚嫁等方面,李世民的节俭,可以从一段对话中大略窥知。贞观十年,李世民对房玄龄说:“朕每一食,则思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意思是,他时刻不忘民生多艰,不敢只顾自己纵欲享受,让老百姓受苦和“埋单”,所以“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
以俭率下
上下同欲者胜。有李世民带头,朝野上下尚俭成风。即便是位极人臣的宰相,也大多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
比如中书令岑文本,贞观政府的最高命令都出自其手,可谓“权倾天下”。但他居住的地方又低洼又潮湿,屋子里“无帷帐之饰”,非常简陋。有人劝他买房置地,改善居住条件,他连连感叹道:“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劝说的人只好悻悻而退。
户部尚书戴胄,掌管着整个王朝的钱袋子,算得上“富甲天下”。可他同样“居宅弊陋”,去世后连个像样的祭祀场所都找不到,更别说什么“棺椁极雕刻之华”、“冥器穷金玉之饰。”最后,李世民只好下旨,“令有司特为之造庙”,并厚赠钱物,才把戴胄的丧事办成。
太子太师魏征,一生向唐太宗进言200多次,因敢于直谏而“名闻天下”。魏征病重之际,李世民前去探望,竟发现其住所既无正堂,又缺家具,只能勉强遮蔽风雨。感慨之余,李世民立刻命人将准备建造小殿的木材运到魏征家里,为他建造临时的客厅,并派使者送去魏征平时喜欢的素面布褥。魏征去世后,他的夫人力辞“一品礼”,送葬时连茅草扎成的人马也没有。
庙堂之上,君臣一心,江湖之远,百姓们也终于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贞观政要》记载:“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以俭教子
天下渐安,如何将节俭基因传承下去?
李世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他的弟弟还是儿子,皇室子弟们“生而富贵,不知疾苦”、“百姓艰难,都不闻见”,所以往往不知节制,奢侈成性。如果把大唐帝国的重担,交付给这样的“接班人”,他实在放心不下。
贞观七年,李世民命令魏征编辑《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希望皇子们研读后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他还叮嘱官员,在辅佐太子时“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要“敦之以节俭,劝之以文学”。一旦见到储君有奢侈骄纵之事,必须“切言直谏,令有所裨益”。
知子莫若父,太子李承乾的表现和李世民的预测基本一致。李承乾对治国理政兴趣不大,一门心思花在“骑射畋猎,饮酒酣乐”上。他“所应用物不为节限”,两个月内“用物已过七万”,太子右庶子张玄素由此感慨“奢侈之极,孰云过此”。
李承乾还十分在意房子和面子。他居住的东宫由隋朝建造,本就十分奢侈,但他仍觉不够,在此基础上“更有修造,财帛日费,土木不停”。而且不顾百姓死活,选在“盛农之时”动工,工程浩大,累月不止,聚集在龙楼之下的工匠们敢怒不敢言。
贞观十四年,太子詹事于志宁见李承乾“侈纵日甚”,指出“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恣情奢侈,乃败德之本”,一再劝规他“停工巧之作,罢久役之人,绝靡靡之音,斥群小之辈”。可是李承乾非但不听,反而派刺客深夜行刺。结果刺客潜入于志宁的宅子后,发现他寝卧在草席上,正在为母守孝,实在不忍心下手……
4年后,李承乾因密谋篡位被废。在《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中,李世民痛斥他“酒色极于沉荒,土木备于奢侈。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
汲取了李承乾的教训,李世民对如何教育新太子李治尤为用心。他曾说“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吃饭时,则问李治“汝知饭否”,教育他“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到李治骑马,就问“汝知马乎”,并引申说“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李世民还在《帝范》中单列“崇俭”一章,告诫李治要“俭以养性”、“守之以约。”经过一番亲自教导,李治继位后轻徭薄赋、节用民力,一时边陲安定、百姓富足,史称“永徽之治”。
“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唐太宗修身治国的这条重要经验,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和未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9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