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我之前在文章中有提到过德国人造不好半自动步枪,于是就有小伙伴希望我讲讲G43,毕竟这也是德国人在二战中产量比较大的武器之一 。
德国人很耿,这种耿在工业上是个好现象,但在设计上就不一定了,至少德国人的半自动步枪之路走的很歪就是因为耿。
自打20世纪伊始,德国军方虽然一直在尝试研究自动装填步枪,但有一条死命令就是不准在枪管上开导气孔,理由是这样会影响精度。
这个说法是没错,但靠谱的自动原理来来回回就这么几种,而且都有局限性。好比说枪管后坐原理的精度同样不理想,因此不适合作为步枪使用;自由枪机承受不了步枪弹的大膛压,只能在手枪或者冲锋枪上用;而导气式就得在枪管上开孔,所以德国人的半自动步枪就陷入了个死循环。
不过这个死局最后有了个折中的解决办法,用枪口集气原理来推动活塞。这后来演化成了G41半自动步枪,但咱们知道使用枪口集气原理的步枪没一个有好下场的,比如M1加兰德早期版、Bang步枪、刘将军步枪等...
(图为G41的枪口位置,拆下来的那个是集气室,头部那个长的很羞耻的玩意是集气罩,带螺纹的的是活塞)
不过G41分两批,一种是毛瑟版的、一种是瓦尔特版的,最后瓦尔特版的稍微成功一些。1941年,毛瑟产了1673支,瓦尔特产了5000支,然后一群德棍就拿着这些枪管集气式半自动跑去东线干架了。
但很快,德国人笑不出来了。因为枪口集气罩非常容易脏,不光是未燃尽的火药颗粒容易聚集,沙尘也很容易堵塞,尤其是东线那个渣环境,对于枪口集气原理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反倒是苏联人拿着导气式的SVT38和40把德军打的有点蒙圈
SVT的短活塞导气可靠性不知道比G41高到哪里去了,而且德国人发现打个3-400米的交战这精度也足够用了,真不知道战争部那群老混蛋为啥死活不愿意在枪管上开导气孔。但至少吃瘪了,学费也交了,总会吃一堑长一智,所以瓦尔特公司拿着从东线缴获的SVT40开始改良G41。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将枪口集气式改成了短活塞导气式
话说我们可以发现G41长得和G43区别挺大的,但实际上除了导气方式不同,其他关键部件的差异并不大,甚至连枪机都可以通用。
看下图,拆出来的G43和G41的枪机和机框,可以发现除了拉机柄位置不同,其他部分几乎一样。当然,G41的机框是铣削的,而G43后期为了降低成本,用的是冲压件。
活塞杆的话其实区别也不大,因为G41也是靠类似于短活塞导气的活塞杆向后推动枪机后坐,与机框没有连接,无非是以前的活塞杆是被枪口集气活塞推动,而G43的活塞杆是被枪管上方的活塞推动。
简单来说,G43除了改了个短活塞,其他方面和G41区别不大,更多的是生产工艺上的简化。甚至连刺刀座都没有...或许是德国人觉得这枪也不可能成为全军列装的制式步枪,要发也都是发给精锐,拼刺这种活就交给不值钱的98K德棍去干算了。
G43批量投产已经是1944年了,原本的计划是每个步兵连都发19支作为火力补充,但最终也没有下文,因此G43更多是发给机械化步兵协同装甲车辆近距离作战。注意图中的ZF是指带瞄准镜支架的版本,专门发给精确射手使用。
我不能说G43是一把烂枪,但它肯定也不是什么好枪,因为研发时间很短。而且保养起来非常麻烦,卸机框的时候,复进簧很容易击针之类的小零件一并弹开,据说还有二货拆机框时候被击针扎瞎眼睛的。SVT40拆起来虽然也容易弄飞弹簧,但比G43要好点。
另外G43出生的年代不好,量产于1944年。这会儿德棍的Stg44也投产了,因此想当部分产能都投入到突击步枪上去了,命运多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