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进峰
从我童年记事起,就知道“霜降吃杮子”这个习俗,那时,村里的壕岸上长了两棵粗大的杮子树,每年霜降前后,生产队会组织农民将杮子摘下来分给各家各户。
摘杮子的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年轻的小伙子们爬到树上坐在枝杈上,用棍子小心翼翼地敲打着够不着的杮子,生怕敲破了杮子。树下四个农民展开一个宽大的床单,每人缀住床单的一角,让杮子坠落在床单上。
每每这样的场景,会让小孩子们兴奋不已。因为有坠落下来熟透的杮子,生产队长总会随后分给围观的小孩子们吃。
各家各户分得杮子后,爷爷看着分来的杮子总会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少不更事的我问爷爷:“什么是霜降,为什么霜降吃杮子不会流鼻涕。”爷爷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二十四节气,讲霜降吃杮子的好处。
记得爷爷说,柿子的最佳成熟时期在霜降前后,有谚语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时节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其营养价值最高。吃柿子可以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同时还有祛痰镇咳的功效。因为秋天天气变冷,人最容易生病感冒,吃杮子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所以,杮子是非常适合秋天吃的水果。
爷爷还给我讲了霜降吃杮子习俗的来历。爷爷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中非常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年霜降那天,已经两三天没吃上饭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他出门四处寻找食物,走到一个小村庄突然看到一户人家的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看看四下无人,他便偷偷地上到树上饱餐了一顿杮子。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那天,他领兵路过那个村庄,看到那棵杮子树上依然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为了感谢那棵杮子树,他将那棵树封为“凌霜侯”, 这个故事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就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长大后,我离开了老家陕西省杨凌区大寨乡杨后村进城工作,每年霜降前后,我都要买些杮子吃。每每吃起杮子,便会想到我童年时爷爷讲给我的故事。我如今所在的城市银川杮子很贵,每斤要六元钱。每当我秋季回到老家,便会看到村里家家门前及院子里都有几棵粗大的杮子树,树上密密麻麻长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喜鹊站在枝头啄食着熟透的杮子。村里人说,这么多的杮子,哪里吃得了,让喜鹊吃吧。母亲还会将生硬的杮子摘下来切成片用绳子串起来晒干。母亲说,这么多杮子,如果熟透了,吃不了就放坏了,晒干了等到冬天,挂在院子里让找不到食物的喜鹊吃。
每个秋季,只要我回到老家,离开家乡回城时母亲总会给我装一大纸箱杮子,母亲说,杮子放不住,带进城里吃不了就送给同事吃。杮子在城里人眼里,总是那么的珍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