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初期,由于敌强我弱,因此我党在毛爷爷的领导下采取战略防御措施,尽量避免与国军进行决战,先养精蓄锐,在时机成熟时,在进行战略反攻,进行大决战,再往下就是战略追歼,最后夺取全国革命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战略防御阶段时,各大解放区状况都不是很好,还是后来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取得了胜利,在时机成熟后,进行了战略反攻。我党在打响战略反攻第一枪,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又称之为逐鹿中原。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在刘邓率领12万大军挺进大别山时,蒋介石就十分着急,他让前线特务密切注意刘邓大军的动向,随时向他报告。随后,蒋介石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会议题目就是讨论如何歼灭刘邓大军。会议上,国军将领想法不同,有人认为区区12万人马,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说;大别山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不用打,12万大军就会自生自灭。
刘邓大军
能够,说出这样话的国军将领,相信一定是坐在办公室的将军。然而,这时在会议上,有一位国军高级将领却提出了相反意见,他说;想等刘邓大军自生自灭简直是笑话。大别山虽然人烟稀少,但是都不代表没有人,有人刘邓大军就能生存下去,别忘了他们的士兵都是农家子弟出身,耕种是他们每个人都会的,怎么会饿死他们。
蒋介石虽说军事才能不怎么样,但觉得说的有道理,心里在想,想等刘邓大军自生自灭是不可能的。于是蒋介石听从了这位将领的建议,调集大别山周围的国军对刘邓大军进行围追堵截,并且说,务必将刘邓大军歼灭于大别山。
跃进大别山
提出相反意见的国军将领就是拥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加上在抗战时期,大别山一直是桂系军阀活动的地区。因此,蒋介石任命白崇禧担任总指挥,指挥大别山周围的国军部队进行围剿刘邓大军。这一次,刘邓大军真是碰到了对手,要知道,白崇禧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还拥有丰富的军事理论。在抗战时期就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被日军称之为战神。
白崇禧很聪明,又很狡猾,他让士兵们将大别山的农庄全部毁坏,百姓全部迁走,粮食也全部拿走,这样一来刘邓大军就失去了群众的依靠,无疑给刘邓大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害。而且白崇禧还让士兵乔装打扮化成大别山地区逃难的难民,让他们打探消息。这样一来,又使得刘邓大军暴露了敌人的眼前。还别说,白崇禧提出的意见是很有效,给刘邓大军带来了很大的伤害,12万大军,最后活着走出大别山的只有几万人。
刘
加上参加围剿刘邓大军主力又是桂系士兵,因此在追剿过程中,又给刘邓大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知道,桂系士兵丛林作战,彭老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广西猴子是桂军。可见,桂军十分擅长丛林作战。外加上刘邓大军对手是白崇禧,他可不是一般人,不像是刘峙,顾祝同这样的将领。而他是一位十分狡猾的国军高级将领,就连我军战神林总都对他称赞有加。这也是为何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作者:忘情
众所周知,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之后,所属4个纵队由挺进大别山前的12万人,减至5.6万人左右,哪怕是算上留在大别山创建军区的3.3万地方部队,刘邓大军人数也较先前有明显下降。 人员净损耗3万余人倒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该部重武器基本丢光,以至于攻击力锐减。许多人据此认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有误,当初若是去豫皖苏的话,情况可能会好得多。
这种观点正确吗?我们不妨用事实说话,谈谈1947年8月初,刘邓下定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跃进大别山这个战略决心前,刘邓所部面临的形势及其可能的战略选择。
1947年6月30日,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计13旅,突然渡过黄河南下,在鲁西南大杀四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歼灭敌军4个整编师(军)、9个半整编旅(师),约5.6万人的辉煌胜利。蒋军上下为之震动,蒋氏从洛阳、豫北、山东、汉口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另2个整编旅驰援鲁西南,这等于是一举打乱了蒋氏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的战略部署。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6月底的刘邓大军虽然因连续胜仗而士气高昂,但部队粮食、弹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自身伤亡约1.3万人,若无一个时期休整并补充粮弹,实际已无力连续作战。
而蒋氏从各个战场上抽调回援鲁西南的部队越来越多,仅冲在一线的就有第5军、第7军,整编第3、40、48、58、68、84、85师及整编骑兵第1旅,共计9个整编师(军)、26个整编旅(师)的兵力。位于二线的还有整编第20、28、46、57、65、75、88师,共计7个整编师的兵力。如果有必要的话,整编第10、11、15、38、41、47、52、56师和青年军第206师也可以加入鲁西南战场。
也就是说,久战疲惫的刘邓大军4个纵队约12万人,如果继续留在鲁西南,则必须要直面背靠黄河,迎战蒋军至少16个整编师加1个整旅,最多可能多达25个整编师的庞大兵力。那么,刘邓可能得到多少友军增援呢?
刚结束晋南攻势,准备出击外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辖4纵、9纵和38军,共计8万人。这个战斗力颇强的生力军若投入鲁西南战场,自可给予刘邓大军很大帮助。此外,华野第1、3、4、8、10纵也于7月底、8月初渡过运河,集结在郓城附近。不过,华野7月分兵,上述5个纵队分别兵出鲁中、鲁南,均遭遇严重损折。其中1、4纵队分别减员万人以上,部队疲惫之极,已基本丧失战斗力。3纵损失约5000人,减员较少的10纵也折损了约2000人。上述华野5个纵队中,只有8纵、10纵还能保持原有战斗力,3纵战斗力则有明显削弱。
鲁西南地区是夹在黄河、运河及陇海铁路之间的一个面积不大的三角形区域,敌我重兵云集于此,机动回旋的余地非常有限,不利于我军发挥大踏步进退,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特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急调陈谢集团8万生力军加入鲁西南战场,也不大可能像刘邓7月末设想的那样,在鲁西南继续歼敌7至8个旅。
7月底、8月初,鲁西南地区暴雨连绵,黄河水大涨。一旦蒋军重兵完成合围部署,我军很可能被迫在背水的情况下与强敌决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当时鲁西南我方力量,在外线与敌决战,毫无胜算。
既然不能贸然与敌决战,刘邓就只剩下三个战略选择。
第一,全军渡河北上,返回豫北。这实际是被敌军逼回了内线,且与上级跳到外线、开辟新区,引敌回援,让老根据地得以喘息的战略决策背道而驰。这么做正中蒋军下怀,意味着我军战略反攻的失败,故万万不可取。
第二,像刘邓在7月底设想的那样,全军先挺进豫皖苏地区,获得后方接济后再适时转往大别山。 这也是后世诟病千里跃进大别山通常所持的观点。但是,1947年8月的豫皖苏地区,只是个游击区,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况且集结在郓城附近的华野5个纵队战斗力大减,难以有效地牵制蒋军。蒋军大部队必然紧随刘邓大军进入豫皖苏地区。如此一来,刘邓所部4个纵队既没有机会得到休整,也没有战略空间得以展开。反观蒋军,却可凭借控制周边交通线的有利地位,在豫皖苏周边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将刘邓大军合围在此狭窄地域内,迫使我军与之决战。因此,这个战略选择实际上也行不通。
第三,打烂一切坛坛罐罐,轻装疾进,以半月行程挺进大别山。 蒋军指挥部此前估计,在其重兵合围鲁西南的情况下,刘邓所部或“就地决战”或“渡河北窜”,唯独没想过刘邓大军可能以猛虎掏心之势,直插其战略部署上的“软腹部”——大别山区。在蒋军毫无战略预判和相应兵力部署的情况下,采纳了这个战略选择,可以出敌不意,脱困而出。由于大别山区毗邻平汉铁路,直接威胁武汉,一旦发现刘邓大军意在大别山区,蒋军除派兵尾追外,还必须抽调大量兵力加强平汉铁路沿线、汉水及长江一线的防务,由此将更好地分散蒋军重兵集团,为我寻隙各自击破创造战机。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之所以提前结束休整,决策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当时敌情、民情、地形、水情情况下,所能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1947年,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是在湖北省、安徽省一带,淮河以南。可是到了1948年,在淮海战役上,我们又发现了刘邓的身影,淮海战役是在江苏北部,淮海以北。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刘邓为何不在大别山呆着,却来苏北凑热闹?原因只有一个,在那呆不下。 为什么呆不下呢?首先刘邓长途奔袭,中央领导决定突然,准备不足。第二,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丢掉了重武器。第三,大别山被称为老解放区,群众基础好,这只是理论上的,国民党军队对老解放区的群众,特别是红军家属,报复变本加利,使这里的群众对刘邓大军敬而远之。刘邓大军出发是13万人马,撤出时,剩下了衣衫褴褛的6万人。虽然打下了一些城市,消灭了不少敌军,但损失过半,还没站住脚,跟解放战争后期各大野战军的战果相对,相差明显,所以只能算失利。有人会说,没有牺牲,哪有胜利,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正是刘邓大军的损失,赢得了其他战场的胜利。这样认识不对。有一个反例,中央在派刘邓跃进大别山的同时,要求陈毅、粟裕大军跃过长江,打到浙江、福建去。可是粟裕不干,他跟中央说,去那么远,带不了重武器,损失会很大,还可能站不住脚,不如在江北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件事,粟裕的看法,在有些影视作品中有体现。实践证明,粟裕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刘邓不去大别山,在淮河以北,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战果。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闻一多诞辰|《七子之歌》何时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