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民间帮会,很多人会想到天地会,事实上,普通人对中国的历史可能没那么了解,它在中国知名度这么高的原因主要还是与金庸的《鹿鼎记》有关。但是,中国延续百年的民间帮会,并不只有天地会,还有哥老会、青帮等帮会,那么这些帮会为何到如今却突然消失了呢?
天地会
有史记载的天地会建立于1761年,僧人郑洪二在福建提倡反清复明,手下有一百多人员。当然,洪门究竟创立于何时何方一直饱受质疑,中国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只不过经过考察才得出了上面的结论。
建立以后,这一组织便壮大起来了,它成为了清朝下层劳动者互帮互助的团体,但是反清复明的心思昭然若揭,当时的统治者们都不遗余力地对它进行了封杀。不过这一帮会生命力非常旺盛,尤其是在陈近南的发展下,它俨然成为了一支有组织有军队的团队。甚至从中国传到了海外,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便借助了天地会的力量。
哥老会
哥老会这一名字可能现代人并不熟知,它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活跃于长江流域,在当时的影响和威望都非常大。哥老会又有别名,“炮哥”“汉留”“红帮”等都是。而哥老会的起源,几乎没人能说清,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比如说是由郑成功建立的,比如说是“啯噜会”的转音,还有人认为它只是天地会的一个分支。
不管它究竟产生于何方,我们能确定的是这是由下层群众自发结成的群体,而它主要扩张于晚清时期。在太平天国兴起时,清朝统治者为之焦头烂额,清军的力量完全抵抗不住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于是咸丰命令各地组织团练,湘军也成为了风头无两的一支军队。
开始时,湘军的招募主要是湖南人,且是湖南农民,但是随着军队的扩张,许多外省人也进入了这支队伍。而哥老会也趁势进入了湘军,他们希望在湘军内部发展组织,因而哥老会也由此壮大,在湘军被撤之后,一些内部人员进行煽动,他们光明正大地成为了哥老会的一员。
青帮
青帮同样起源于清代,它最早是漕运水手组成的秘密结社,主要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在民国时期,青帮迅速壮大,出现了黄金荣、杜月笙等上海滩大亨。而他们这时主要是勾结军阀,霸占一方,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投资工商业,而日本特务机会也利用了这一团体,用它来进行汉奸活动。
那么,究竟它们是如何消失不见的呢?据人猜测,中国在1950年到1953年期间镇压了“会道门”,而官方的镇反运动结束了,但是地方的还在进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这些百年帮会也受到了摧残,本就式微的它们就这样消失在了中国内地的历史洪流之中。当然,在海外与中国台湾,这些帮会依然还存在,只不过在现代社会中,它们也日薄西山,如同一个老头子般快要消亡了。
抗日战争时杜月笙逃往香港,青帮被日本人控制,利用青帮作为日本的情报机构。杜月笙把青帮发展的如此厉害有利于日本政府。日本当然不会傻的消灭青帮。
青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清雍正四年(1726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漕运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也是晚清民国时期民间三大帮会组织(青帮、洪门、哥老会)之一。
起源历史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屡屡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整入理并召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苛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此三位青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青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众弟子中排行中间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青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青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浙江杭州西门外人,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後,青帮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青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往生),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青帮为念其护主忠诚,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清门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帮行运,护祐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祐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作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运粮务,至此後,青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後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青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
青帮与洪门
虽然青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青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青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晚清民国时期民间三大帮会组织——青帮、洪门、哥老会,青帮应该是势力最大的一个。
青帮其实在建立之初被称为“清帮”,是我国封建时期较为古老的一个神秘组织,在1726年三个信奉罗教的人创建了这一组织。关于清帮目前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清”字取自创建者罗清的名字,后来,因为与国号冲突,所以,不得不改为“青”,此举也是为了避免引来朝廷的关注,以便继续保持隐蔽。
满清立国之初,为了平定天下所以挑起了许多战争,加上,康熙秉政时期官员贪腐成风,到了雍正时期国库已然见底,国家经济混乱不堪,南北方经济差异巨大。雍正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所以,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雍正认为:想要摆脱困境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为了开辟运输农作物的通路,也为了解决旱路运送粮食的诸多不便,于是,下诏命钦差大臣调遣民夫开凿河道,兴修水利。
据传,当时创建青帮的三个人揭下皇榜愿为朝廷河运卖力,互相之间结为兄弟。由于,三兄弟的祖师爷均出自罗清教门下,且颇有渊源,所以,整理各位祖师姓名,借宗教开帮立派。三位兄弟在雍正四年投身河运,主要负责从通州到杭州这一段水路,总共集资建设了七十二个码头,在青帮之下另立一百余个帮办。
十七世纪时,并没有成熟的教育理念,所以,想要约束老百姓首先要用宗教思想灌输与人为善的道理,而对于青帮手底下做事的帮众,则采用法律帮规来管教。
青帮建立之初,创建者潘祖与门下兄弟共同制定了帮规,劝诫帮众兄弟以道德为上,竟颇具效果,将一众粗野船夫治理得井井有条。青帮中虽然平级帮众为兄弟,但却又有着师徒体制,还有非常健全的辈分称呼,就像一个庞大的家族一样。
青帮中设有宗庙,但凡入帮者,不论先前属于哪个家族,均改为“潘姓子孙”,因此,加入青帮并不是加入一个组织,而是加入一个大家族。有了这些约束,青帮完全不同于其他缺乏组织纪律的组织,师徒兄弟间的感情极为密切。
到了乾隆年间,潘祖在运粮的过程中病逝,青帮则由其亲传弟子王降以及关门弟子萧玉德接手,一直传承到太平天国时期,大部分水运航道被毁,无法继续承运天下食粮。从此之后,青帮的收入来源成了问题,到了光绪二十七年逐渐转型为官运,从此,在江河湖海中运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从这以后的青帮兄弟,均在路上闯荡,但仍保留着“拜码头”的说法。
曾有人认为,洪门才是青帮的原型,实则不然。虽说开山祖师中的二人有可能出身自天地会,且最早追随青帮的弟兄们也有不少出身天地会,但说青帮是洪门支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漕运事关国家粮草大事,也是国家能够正常运转的命脉,所以,自然会受到朝廷的重视,根本不可能将这个重要项目外包给没有丝毫官方背景的组织。更不会允许始终抱着“反清复明”思想的天地会人士插足漕运,所以,青帮根本不可能脱胎自天地会。
虽说,青帮与洪门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洪门中人却最看重兄弟义气,除了信奉道教外,还祭拜关二爷。青帮所信仰的罗教却是出自禅门,所以,青帮中的制度也受到禅宗影响,与洪门兄弟讲究兄弟情义有着根本区别。青帮组织向来祭拜如来、达摩、六祖,颇具禅宗色彩。不是平辈的帮众,往往以师徒相称,组织极为严密,结构也比洪门复杂得多,所以,行事相当低调隐秘。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个说法“洪门一大片,青帮一条线”。
青帮弟子虽然行事低调,但却没像洪门一般暗中“反清复明”。由于,青帮作为一个隐秘的帮会从未进行过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中人往往视青帮作对手,往往严令禁止洪门子弟转投青帮,洪门中还流传着一句有趣的顺口溜:“由清转洪,挂彩披红;由洪转清,剥皮抽筋。”虽说,洪门中人极不待见青帮,但是,在世人眼中却做足了表面工作,时常倡导“青洪一家”。
随着时间推移,清朝末期革命思想崛起,许多青帮子弟加入到反清事业中,所以,青帮、洪门双方的矛盾逐渐减少,关系也大有缓和。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强调了人民有集会和结社的自由,所以,青帮、洪门就变得“合法化”,无数能人志士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并且,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帮起于漕运,因此多流传于江南一带。之后,因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于是,大批青帮弟子进入上海,从事各种行业。当时上海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而青帮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党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戴老板也需要利用青帮做情报工作。
因此,青帮的势力也愈加强大,很多革命人士和洪门会员也投入青帮。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同盟会的陈其美、蒋中正,汪寿华皆是青帮人士。
虽然青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
因为组成人员和入会方式,使得发展受限,规模不能与洪门相比。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
由于青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
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青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扩展资料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
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青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又称清帮、安清帮。早先原是清代漕运水手中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结社的初衷全在于保卫自身的利益,与官方作斗争。始建于雍正五年至七年间(1727年-1729年)。徒众昔皆以漕运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
传说最早渊源于明代的民间宗教罗教。最初分布于北直、山东等地,后来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其门徒主要在运河沿岸各埠以运漕粮为业,又称粮船帮或粮帮。其中又分为两派,一是主帮,由浙东温州、台州人组成;一为客帮,由皖北、江北人组成。帮内有帮规仪式,有辈分区别,按辈分收徒。
-青帮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9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