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是开国中将,是百战名将。因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敢打敢拼,被人誉为“疯子战将”。对此,开国刘元帅曾说:“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打仗时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王近山于1915年出生在黄安县(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田垸的一户穷苦人家。
程河村许家田垸这个地方,在当时属桃花乡管辖。
王近山有一个姐姐,有两个弟弟。王近山的母亲去世得早,为了家庭生计,王近山的父亲就在村子里做泥瓦匠,带着儿女相依为命。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近山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王近山自小性子刚烈,天不怕地不怕,在乡里常与人打架。有一次,他不知从哪弄出来一颗子弹咬在嘴里,坐在地主家大门口,吓得地主浑身发抖。
15岁那年,王近山在姐姐的影响下,跟着詹才芳参加了红军。从此,他告别父亲和姐弟,一去就是19年。
在战场上,王近山英勇无畏、敢打敢拼。
18岁时,王近山当上团长;20岁当师长;30来岁时当上了解放军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初,王近山担任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
1949年6月,渡江战役结束后,王近山手握雄兵数万,枕戈待旦,准备进军大西南。
此时,王近山的家乡大别山地区已经获得解放。第三兵团在当涂地区休整时,遵照规定,一些指战员的家属陆续来部队与亲人团聚。王近山离家十九年,一路征战,他虽然知道父亲以及弟弟都健在的消息,但由于作战频繁,关山阻隔,十九年来,一直未能相见。王近山是大孝子,思乡情切,急切盼望着父亲的到来。
于是,三兵团总部派了两位小战士到王近山的家乡黄安县桃花乡,去接王近山的老父亲来部队与他团聚。
两位小战士到达桃花乡后,在当地有关部门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王近山的老家。
王近山的老父亲正在给别人家挑水。听说儿子派人来接他了,喜出望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激动地说:“我这一大把年纪,熬到穷苦人得了天下,能出去见世面,真是托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托党的福,托我儿子的孝心啊!”
老人家立即收拾行装,跟着两位小战士启程了。
正当老人家迫切希望尽快地见到儿子时,不幸的事却发生了。
老人家一行人来到安徽蚌埠火车站,准备乘车到南京,再转往三兵团12军驻地当涂。
两位小战士见即将到达部队驻地,就有些疏忽大意。两人对老人家说:“王老伯,您在这等我们,我们去买点吃的,咱们在火车上吃。”
说罢,两人就去别处买东西去了,把老人家一人留在站台上。
老人家从来没见过火车,他看那南来北往轰鸣飞驰的列车,感到十分新奇,却不懂得要站在白线安全线以内,他不知不觉地站到了站台的边上……
惨剧发生了。呼啸而来的一列火车擦身而过,老人家因躲闪不及,被强大的气流卷到了列车下面!劳苦一生的老人家,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父亲被火车撞死,王近山得知噩耗,震惊得一下子跌倒在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的夫人韩岫岩也十分悲痛。
事情发生后,兵团军直属队的负责同志既痛心于老人家的不幸去世,又气愤于派去的两个小战士的不负责任,准备给这两人处分。
王近山强忍着悲痛,对军直属队负责同志说:“这事是不应该发生的,我很难过。但事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不要为我个人的事处分战士。这两个战士都为革命战争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接受教训,改了就好!他们还可以为革命做更多工作嘛!”
王近山的胸怀之宽令人感动。两位战士流着泪说:“我们做了对不起司令员的事,后悔死了,可王司令员还为我们说话,我们心里实在惭愧啊!”
不久,三兵团向大西南进军。
王近山把父亲的灵柩随车顺路运回红安安葬。经上级首长同意,王近山抽时间亲自扶灵柩回乡,处理善后事宜。
近山回乡了!乡亲们奔走相告,欢迎和吊唁的人挤满了屋子。
乡亲们说:“近山,你可回来了,你父亲想得你好苦啊!可怜竟没见上你一面!你父亲一辈子不容易啊,你是大官了,咱们家乡的老规矩办,停灵二十一天,选一个风水好的墓穴,把你父亲和母亲并骨合葬。”
王近山感谢乡亲们的厚爱,但重任在肩,不能久留。他动情地对乡亲们说:“老人早入土早安嘛。将我父亲安葬在我母亲的旁边,二老也就做伴了……”
说服乡亲们后,王近山将父亲匆匆下葬,就急急返回了部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6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