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的血雨腥风中,出身在福清海口镇斗垣村的陈振芳、陈振先、陈振亮三兄弟,在中共福清地方党组织的引领下,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为了人民解放和共和国诞生,挥洒热血、顽强战斗有的甚至不惜献出了宝贵生命。在福清,陈家三兄弟的革命故事妇孺皆知,后人并称这三位兄弟为“斗垣三英杰”。
陈振芳
陈家三兄弟的父亲陈宏宇,当年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民主思想的年轻人。民国初,其在福清县城中学读书时,和来自福清融城东门外龙山村的夏昌福同班。后来,两人又分别考上福建法政学校和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
1917年,夏昌福把他的姐姐夏淑琼介绍给陈宏宇为妻。1919年5月,长子程序(原名陈振芳)出生。
夏昌福师范毕业后,在福清阳下小学教书,他也是一位深得“五四”爱国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1928年,他把陈振芳带到阳下小学读书,认识了比陈振芳年长一岁的阳下村人余长钺。两人同班同舍,成了好朋友。小学毕业后,陈振芳考入福清龙田私立融美中学(今福清第三中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入侵,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陷。1931 年9 月,年仅12 岁的陈振芳满怀激情,挥毫写下《蒋日妥协感言》和《致张汉卿将军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抗日。其中给张学良的《致张汉卿将军的一封公开信》写道:
汉卿将军麾下:
报载沈阳沦陷,日寇长驱直入,一道“不抵抗”命令,陷东北三千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余乃区区东南一少年,虽不敏,但幼读史书,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大义,闻讯五内俱焚,夜不能寐,奋笔疾书,国人共鉴……
1931年10月9日,以莆仙军阀林靖部的民团、土匪收编而成的福建省防军混成旅第二支队驻防福清。林部进驻福清后,横征暴敛,烧杀奸掠,鱼肉百姓。龙高地区人民不堪忍受其蹂躏,在一些中共地产党员的串联下,组织救乡团,以“除暴安民”“除一人,救万民,消灭林靖匪帮”为战斗口号,约定联络暗号,密谋起事反抗。
12月26日晚,龙高各村上万名群众揭竿而起,同时举事。驻守龙田林匪营部设在文昌阁,融美中学只隔一条窄巷。民众高举火把喊声震天动地,把匪巢团团围住。农民俞泽南仔登竹梯,提煤油,掀开屋顶瓦片,并投入火把。陈振芳也组织同学与广大民众一起,在教室楼道向匪兵投掷火把,躲在文昌阁内的林匪死伤无数。最终,林靖匪帮慑于群众反暴威力,带着余部逃出福清。
余长钺
1932年初冬的一个夜晚,余长钺带着时任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孝敏来到斗垣村找陈振芳,希望他的爷爷、乡村医生陈国祥给黄孝敏治病。陈振芳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对家人说黄孝敏是自己的老师,倾慕爷爷的医术。取得长辈的同意后,黄孝敏被安排在小阁楼上治病。黄孝敏利用在斗垣村治病为掩护,深入乡村了解情况,总结了福清龙高暴动经验,把福清革命引上了土地革命的轨道。黄孝敏为人和蔼可亲,尊重长辈,又像兄长一样关心陈振芳,向他们一家宣讲革命道理,把陈国祥、夏淑琼和陈振芳都引上了革命道路。陈振芳等在家乡斗垣村创办民众夜校,组织秘密农会。余长钺偶尔也带着革命同志来到小阁楼和黄孝敏见面,商讨工作。从此,小阁楼成了福清党组织最早建立的地下交通联络站之一。
黄孝敏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坏,黄孝敏、刘突军等领导人转移到了福清斗垣村。这也是黄孝敏第二次来福清,他和刘突军继续隐蔽在斗垣村陈家小阁楼开展秘密工作。7月11日,由黄孝敏、刘突军介绍,夏淑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初中毕业的陈振芳加入了共青团。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镜洋角楼村成立,黄孝敏任书记,刘突军等人为委员;当年12月,经黄孝敏、刘突军介绍,年仅15岁的陈振芳转为中共党员,并被增补为共青团福清中心县委书记,成为当时肩负福清革命重任的年轻领导人之一。
1935年夏天,闽中特委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开展农村游击战争的同时,开展城市斗争。6月,特委组织部长黄孝敏派陈振芳、池亦妹仔分别以读书和拉黄包车为掩护开展工作,建立活动据点,恢复福州城市工作。9月,陈振芳奉命考进福州协和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入学时,黄孝敏亲自带他前去报到,并把堂弟黄孝铢介绍给他认识,做陈振芳的助手。两人在附近凤凰池开办一所夜校,成立读书会,轮流讲课、唱抗战歌曲、宣传救亡道理,影响带动了协职中学的一大批进步青年师生。10月,中共福州协职中学支部成立,陈振芳任书记,受闽中特委和福清县委双重领导。从此,中共闽中特委在福州市区有了一个新的立足点。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陈振芳抓住时机,发挥协职党支部带动作用,发动进步学生夜以继日写材料、刻蜡板、印发传单,宣传抗日主张,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1937年2月10日,王于浩、黄孝敏、余长钺、潘涛、陈炳奎等人在莆田县梧塘镇洪度村举行特委会议,商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闽中如何进一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但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宪兵围捕押送福州。6月23日,王于洁等特委领导人在福州鸡角弄英勇就义。那一天,协职中学处于期末复习阶段,陈振芳惊获信息,急忙赶到鸡角弄。看到旁边还有荷枪实弹的国民党保安人员,陈振芳强忍心中悲痛,返校后告诉了黄孝铢。入夜后,陈振芳带着“协职”党支部几位同志,趁保安团撤离,借着月光,将五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文林山下。
1937年3月,闽中工委决定陈金来任福清县委书记,陈振芳任副书记。9月,陈金来带队伍加入莆田独立大队后,由陈振芳任县委书记,至1938年5月陈金来返回福清,复任福清县委书记。1938年8月,福清县委升格为福清中心县委,受中共福建省委直接领导,书记陈金来,副书记陈振芳,下辖福清境内东西南北4个区委、协职支部和长乐工委。
1938年9月,福建省委抽调一部分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干部,前往福建内陆地区组织抗日救亡工作。陈振芳奉命调到南平,担任中共闽江工委委员、组织部长,领导沙县、永安等地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7月22日至27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县坑口乡村头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还选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范式人、聂显书、毛彪、方子明(方言)、许威、彭莲玉(因故未出席,后同中南局提名改为徐莲娇)等7名代表入选,年仅20岁的陈振芳也作为闽江工委的代表参加中共七大。
1939年11月30日,陈振芳从崇安县大安村出发,北上延安。来到延安后,他先后进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1945年,根据党的工作需要,陈振芳奉命挺进东北,参加解放战争,先后担任沈阳蒲河总区区长,沈铁抚联合县县委副书记、书记,沈阳市工委民运部部长等职,先后两次被授予“人民功臣”勋章。
解放后,陈振芳历任中共沈阳农委书记、组织部长、财政贸易部部长,沈阳市委常委,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工业部部长,辽宁省科委主任兼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院长、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科委副主任,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1976年后,陈振芳先后担任本溪市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抚顺市委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
1981年,陈振芳调任福建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参与主持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1983年兼任省委工贸领导小组组长,参与和推动福建早期的改革开放。1985年7月至1993年1月,他担任福建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为推进福建的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9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陈振芳同志与世长辞。
陈振芳一生革命,矢志不移。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他转战南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作者:翁家春,福清市革命史研究会。参考资料:《中共闽中地方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福清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厦门大学出版社)、《中共福清地方史大事记》等。
1、石竹山 ?AAAA
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石竹山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市于山-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地址:福清市宏路镇石竹山风景区类型:洞穴地质地貌山古迹
2、福清天生农庄 ?AAAA
福清天生农庄位于福清市新厝镇棉亭洋,324国道福厦线72.5公里段,由福清天生林艺花卉开发有限公司建办,占地面积1078亩,总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现已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福州优秀景区”、“福州十佳旅游线路”、“福建首批水乡渔村”。是迄今为止福州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较高、林木花卉品种齐全、品种更新较快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生农庄于2001年开始规划筹建,是集特色农业无公害蔬果、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园中各色花团锦簇、果园里硕果累累,亿年木化石、千年紫薇、百年樱桃、灵璧名石、镇园之宝,给您难得一见的惊奇感受和体验。乘坐一叶扁舟,环园4000米的亲水畅游,临风赏景,牧羊岛、猛兽园、牛头寨、鸭子湾、名树大观园、翠竹园、民族园、福园、木化石园、27个省市花卉长廊、观音山、特色景观一览无余……朝霞黄昏,景致各异,无一不奇,无一不美。天生农庄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寓教于乐,寓学于游,行知合一,生趣盎然。
3、东壁岛旅游度假区 ?AAA
东壁岛旅游度假区东壁岛旅游度假区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东壁岛的海滨村,地处亚热带海滨沙质海岸线地区,具有海滨的四“S”旅游资源——阳光(sunshine)、沙滩(sand)、大海(sea)、海鲜(seafood),是当今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有海上观光、九使山风光、广场休闲、“不死海”浴场、购置万吨油轮和游艇建设海上乐园项目以及观景酒店等配套设施,将打造成“中国最美丽的渔村”。
4、福清东关寨 ?AAA
东关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建于1736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180平方米。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上、下两层,共99个房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弥勒岩(瑞岩山)风景区 ?AAA
弥勒岩(瑞岩山)风景区弥勒岩,别名瑞岩山,位于福清市海口镇瑞岩山,距县城约10公里,古称“瑞岩丹洞”,是一人文与自然景观兼胜的风景游览区。弥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悬,或离或合,幽姿万千,令人赞叹不已。弥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盘膝而坐,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弥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动工于元朝,成于明代,高9米,宽8.9米,厚8米,由整块花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两耳垂肩,笑态可掬,观者可以忘忧。经国家文物局认定,该石佛为全国最大的石弥勒佛坐像,已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驻军于弥勒岩,留下许多与抗倭有关的故事和史迹。
6、一都后溪漂流景区 ?AAA
一都后溪漂流景区溪漂道为我省第三好漂道,全长六公里,漂流时间近三个小时,途经一都后溪与永泰县交界外的观音潭,河道落差达二十八米,无暗礁、漩涡,水流湍急,两岸碧水丹山,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山高林密,秀木修竹漫山遍野,郁郁苍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让你切实体验与自然相拥的快意与动感魅力,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好去处。一都漂流景区,满足新世纪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挑战自然、追求时尚的要求,到天然“氧吧”来吧,远离城市的喧嚣,聆听大自然的天籁,忘却世俗的烦恼,消除工作的疲劳。将令您心旷神怡。
7、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AAA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东张镇三星村西南,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峭拔的山势,形成各种自然胜景。著名的有九叠峰、留雪峰、报雨峰、香炉峰、弹峰、仙人岩、碧仙油、戏龙潭等。其中九叠峰更是挺拔峻峭,宛如一柄利剑直刺云端。山上还有一块石头,传说能鸣,且久晴鸣必雨,久雨鸣必晴。在通向灵石寺的林荫石道旁,有一块岩石,上刻“香石”二字。石的体积大如一间普通的房子,以手摸石,则香留手上,以鼻闻之,则清香扑鼻。虽历尽沧桑,而清香如故,“灵石山”也因此而得名。山上建一亭子,宋朱熹游此时,为这书匾曰:“苍霞亭”。寺以山门、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侧为宽敞的回廊,两廊旁有法堂、钟鼓楼、禅房、斋堂、客房等,构成了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中大雄宝殿非常壮观,系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进深3间11米,面阔3间,每间5.2米,朝南偏东40度,柱础为唐代莲花础,直径1.08米,井盆式的木构架梁,藻井彩绘龙凤、飞天、宝盖莲花和牡丹等图案。寺内存有木刻《敕赐灵石俱胝天寿禅寺全图》,这是一块状似黑色碑石的原木板,据说是唐懿宗敕赐的。
8、福清南少林寺 ?
福清南少林寺南少林寺风景区座落在福清东张镇西部戴云山脉九山环绕,状似莲花的山坳盆地之中,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景区以海拔668.3米的嵩山为主,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腊冬温暖,炎夏清凉。景区内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大部分覆盖着原始次森林。植被覆盖率为98%,林相整齐,群落完整,这里层峦叠嶂,有险峻的天柱峰、逶迤的五老峰等峰峦22座,此外还有寺庙、蹬道、古桥、古墓、古窑、磨崖石刻、溪边水礁,与变幻莫测的日出、云海、松涛、佛光等组成一幅瑰丽奇特的立体画卷。少林寺遗址北山面溪,朝东偏南。寺东面的五老峰与河南嵩山的五乳峰惟妙惟肖,少林溪的流向亦与北少林寺旁的少阳溪相同。从寺址地形上看,从少林尾经少林石路,过少林桥,进入山门,有九个层次分明的大阶地,寺院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寺院建筑群十分浩大,寺内有极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用特制的瓦筒安装的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极为雄伟壮观,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
9、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罗汉里根据地旧址 ?
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罗汉里根据地旧址位于福清、永泰交界地区,原属永泰县,1958年划归福清管辖。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中游击区是南方游击区之一,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是闽中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后,中共福清县委和刚成立的福清游击大队与上级联系中断,处境艰难,亟需建立游击根据地。1935年2月底,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派陈云飞到罗汉里附近的集镇琯口开展工作,伺机进入罗汉里。经过辗转,土匪头子刘春水的叔叔刘阿和协助陈云飞把游击大队接入罗汉里,进而开辟罗汉里游击根据地。1935年5月,莆田与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在樟溪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撤销中共福清、莆田两个中心县委,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任特委书记,黄孝敏、潘涛、刘突军、余长钺、陈炳奎为委员。福清、莆田游击大队整编为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和第2支队,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撤销后,中共福清县委成立,特委委员陈炳奎兼任县委书记,陈金来任副书记。中共福清县委为游击支队筹集经费、粮食、-支、药品,全力支持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第1支队肃清了罗汉里根据地范围内的刘春水残部,吴守师、黄阿大两股土匪和一都、琯口的-民团。
10、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 ?
福清市斗垣村革命烈士纪念室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程序故居内。1932年1月,龙高暴-动-的-声刚刚响过,中共福州市委就派黄孝敏来到福清,总结龙高暴-动-经-验教训,为开展新的斗争做准备。余长钺把黄孝敏带到斗垣村,向刚放寒假回家的陈振芳(程序)了解暴-动-情况,并请其祖父陈国祥为黄孝敏治疗疟疾。于是,黄孝敏便在陈家小0-里住下,一面治病,一面工作。黄孝敏趁机向陈振芳(程序)和陈母夏淑琼传播革命思想,引导他们投身革命。小0-成了党的秘密活动点。1932年9月,陈振芳(程序)召集陈忠雄、陈阿垱、陈如山等12名本村党员,在家中成立斗垣农会,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4年,担任过福州中心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的黄孝敏再次来陈家开展工作,陈家成为福清早期的革命联络点。当时,党组织的领导人何文成、陈炳奎、刘突军、余长钺、陈云飞、杨采衡等经-常出入陈家。母亲夏淑琼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并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黄孝敏到香港找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回来后,在陈家传达了“西安事变”经-过,并带来党的许多文件、报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9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