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杜月笙的为人处世之道

刘明生说长征 2023-09-21 07:32:32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闯出一匹黑马——杜月笙。

杜月笙是一个复杂的人,看似文质彬彬,实则心狠手辣,明明为虎作伥,却又心怀家国。

他出身贫苦,混迹十里洋场,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黑帮老大。

人人都知晓他的名讳,称他为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帝。

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烟赌起家,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个行业,在红道、黑道,商界、政界游刃有余,既与国民党一方交好,又与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解放战争收尾阶段,蒋介石下野逃往台湾,拉拢杜月笙一同前去;新中国成立,共产党尊他为爱国人士。

同一时期,比杜月笙有名的“流氓”多了去了,唯独杜月笙在国共两党跟前都吃得开,并获得了如此礼遇,原因何在?

一是杜月笙做事有一套,二是杜月笙情商高,懂得做人。

他一直奉行一条原则——事不做绝两面光。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把,无形间成就了他的名声。

杜月笙没读过什么书,属于半个文盲,但他不以自己为标准,反而钦佩满肚子墨水的书生,优待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文人。

他的座上客大多都有名,比方说国学大师章太炎,自负帝王学的杨度……

他拿钱给这些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求回报。

从这点来看,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但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有低头的时候。

1927年2月,北伐军一鼓作气,大有一举击溃孙传芳在江浙地区统治的趋势。

杜月笙等帮派人物,与孙传芳这些手里握着权势的官员,各取所需,是长期合作关系。

大难临头,杜月笙不得不搭上新的关系,获取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信任。

投靠蒋介石是有好处的,杜月笙及青帮在上海的特殊地位被新政权承认,他开始逐渐剥离黑社会身份,做起了合法生意。

早期,他敛财无道,但却没有把钱乱花掉,而是用大把大把的钞票,巩固人脉,广结四面八方的好友,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或者是招贤纳士,给才华横溢的人开一个高工资,留为己用。

举个例子,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章士钊在东北沦陷之后,丢了在大学里教书的饭碗,来到上海后没人聘用他,自己开了家律所,却生意冷清,险些饿死。

杜月笙及时出手相助,以1000元每月的薪酬,让其担任私人律师。

上海的民众得知,大名鼎鼎的杜月笙认可了章士钊,纷纷请章士钊为自己处理官司。

门可罗雀的律师事务所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生意好得不得了,这下子,章士钊不仅月月收入破万,还积累了资本,扩张了律所。

杜月笙的帮助,如蜻蜓点水,却让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层层涟漪。

相比于把钱甩在一个人跟前,他的做法更为婉转。

他一眼就认准了章士钊不俗的才华,虎落平阳,但章士钊依然是虎,只需要给一个机会,就能重新回到巅峰时刻。

章士钊熬过了艰苦时期,旁人调笑他与杜月笙为伍,他却满怀感激、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的。”

义字打头的杜月笙,蒋介石很是欣赏。

两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相互扶持了一段时间。

1930年,上海法租界电车工人大罢工,法国总领事为此事烦心,请杜月笙出山协调矛盾。

杜月笙与资本家、工人磋商了良久,谈好了以钱摆平的条件。

只不过,外商资本家都很鸡贼,故意漏出了四五万块钱,杜月笙作为和事佬只好自掏腰包,补足了“差价”,双方才平息了怒火,工人按时开工,资本家也不再咄咄逼人。

这份差价,放到今日来看,相当于几百万元了。

由此可见杜月笙的舍得,以及不贪财的本性。

后来,浙江水灾、陕西旱灾、东北水灾、长江水灾,内忧外患的南京政府救灾能力实在有限,杜月笙挺身而出,出钱又出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1931年至1932年期间,急赈会筹得的261万元中,有53万是杜月笙捐的,比总数的五分之一还多。

也许,其他人做此事,会落人口实,说他是想表现自己,好安身立命,但杜月笙却不会给人阿谀奉承的感觉。

他组织上海民众开展救济活动,大大地缓解了蒋介石的救灾压力,凭借实力,堵住了悠悠之口。

对此,蒋介石、汪精卫分别为其提了赠词——乐善好施、仁民爱物。

曾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晚年提及杜月笙,言语中不乏溢美之词:“杜月笙对地方各项建设,举凡公益、教育、慈善,无一不参预其事、亦无一不出钱出力。”

和国民党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杜月笙对共产党也是尽力而为。

其实,他与共产党有些过节,1927年时参与过逮捕共产党员。

这是他一直背负着的历史包袱。不过,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斯诺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国内想要翻译出版这本书时,杜月笙是出了力的。

出书得经过审批,审批完了,印刷需要资金,杜月笙慷慨解囊,给了1000元,解了胡愈之等人的燃眉之急。

1947年国共内战期间,中共请杜月笙帮忙,收上海活动的共产党员,演员金山为徒,为党内的工作提供帮助,杜月笙欣然同意。

周恩来的堂弟周雨霪实行作战任务时,杜月笙也借助自己的身份,掩护其顺利躲过敌军的眼线。

共产党对杜月笙是尊敬的。

他在抗战期间的所有努力都被共产党员看在眼里,包括领导沪市各界民众,输财输物,慰劳前方将士,鼓舞军心。

因此,蒋家大厦土崩瓦解之际,杜月笙才成了国共两党竞相争夺的一块香饽饽。

可惜,杜月笙无意参与到政治漩涡中,辞谢了两方的美意,既没有去台湾,也没有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去往香港定居……

本文由大荟师合伙人商城【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