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看文物读历史|鸟儿们,在春光里飞翔吧!

晋文化 2023-09-21 05:24:57

文物名称:鸟尊,鸟纹青铜器、玉器

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在古老的晋国,

鸟被视为祥瑞,

与晋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关联,

结下不解的情缘。

晋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分支。今天,随着考古学走近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鸟曾经在晋国人的生活中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商代晚期,周人定居的陕西渭水边的岐山一带就有“凤鸣岐山”的美丽传说,在周人的意识里,凤鸟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在《周礼》中,“鸟彝”是宗庙祭祀的重要礼器之一。

然而,在浩瀚的中华青铜宝库中,我们所发现的以鸟为整体造型的文物却为数不多。据目前资料来看,有四件鸟尊均和山西密切相关。

▲晋侯鸟尊 藏于山西博物院

第一件是藏于山西博物院、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的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它是4件鸟尊中体形最大、造型纹饰也最为精美的一个。

▲倗季凤鸟尊 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第二件是北京保利博物馆从海外购回、2004年曾名噪一时的“倗季凤鸟尊”,也是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形象,凤鸟背部挺立一只小鸟。盖内侧有铭文:“倗季乍祖考宝彝”。随着2005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西绛县横水墓地的发掘和研究,证实了古倗国就在山西南部。那么,“倗季鸟尊”的出土地也应该是山西无疑了。

▲鸟尊 藏于山西博物院

第三件是藏于山西博物院、出土于太原金胜村的春秋晚期晋国赵卿墓的鸟尊。该鸟尊高25.3厘米,整体是一只引颈而立的鸟,背部装饰有实用的虎形提梁,鸟尾羽翼下一只调皮的小老虎悄然顶起,保证了鸟尊的整体平衡。该鸟尊纹饰繁缛精美,即使接缝处也拼合得没有丝毫偏差,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子乍弄鸟尊 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

第四件是相传解放前出于山西太原、现藏于美国弗利尔艺术馆的“子乍弄鸟尊”。

此外在山西博物院所藏的众多文物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鸟纹、鸟形装饰的文物比比皆是。

▲鸟盖人足盉 藏于山西博物院

这件鸟盖人足盉(上图),通俗的说就是我们今天的“酒壶”。它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通高34.6厘米,整体宛若龟形,扁圆形的壶体,长方形的口上一只小鸟振翅欲飞。憨态可掬的小熊将盖子和器身相连。流部设计为一条昂首曲颈的小龙,环形柄上设计有兽形鋬(pàn)。器身两侧阴线雕刻有逶迤卷曲的团龙纹,流畅华丽。这些自由奔放的动物们,却是被两个小人驮着的。两个裸体小人,呈半蹲的姿势,似乎很吃力的样子,神态传神。也许,这正是整个奴隶社会的缩影吧。

▲立鸟人足筒形器 藏于山西博物院

这件形制奇特的立鸟人足筒形器 (上图),高23.1厘米,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圆形的盖子上一只振翅的圆雕立鸟,四足同样是裸体的人形。他们正奋力抬起这件器物,座内隐藏有两只小铃铛,移动时叮当作响,具有游牧文化风情。

▲鸟形玉戈 藏于山西博物院

晋国人还将鸟的形象装饰在象征着权力玉戈上。这件出土于晋侯墓地的鸟形玉戈长15.9厘米 (上图),其后部就是一只站立的鸟,鸟的足爪粗壮有力,尾部羽毛垂地,足下还设计有穿孔。

▲匏壶 藏于山西博物院

出土于赵卿墓的匏壶 (上图),因形如匏瓜而得名。它通高40.8厘米,匏壶的盖子上赫然是一只站立的凶猛鸟类——鹰,它利嘴圆张,羽翼丰满,双目怒睁,爪子紧抓着两条挣扎的小龙,精彩而生动。匏壶设计有虎形提梁。最为重要、也最为隐秘的是,在壶体的母口上,有一个隐藏的“Z”型的凹槽,对应的在盖子的子口上有一道小凸棱。有了这样的巧妙机关,在匏壶打开或盖上的时候,首先需要将盖子旋转到正确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即便匏壶倾斜甚至倒置也不会洒出酒来。

在晋国,鸟——这种被视为祥瑞的动物受到如此厚遇,与古老的晋国人结下不解的历史情缘,深深渗透在晋国人的精神世界里。这些鸟,或振翅欲飞,或昂首挺胸,都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从中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古老晋国。也许,在遥远的古代,这些能够翱翔天际的鸟承载着人们向往飞翔的梦想吧!

撰 文 | 陈汾霞

来源:山西文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1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