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和溥仪两人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虽然他们两人都是亡国之君,但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已经殉国了,他的身份还是皇帝,李自成攻入北京,为稳定局势遵守礼制将崇祯皇帝葬入皇陵,这没有问题,后面是有一些政治考量。
溥仪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了民主时代,更重要的是他死亡的时候,他的身份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时也不存在满清残余势力,未将其葬入清西陵也是合理的。
李自成“礼葬”崇祯皇帝,多尔衮为崇祯皇帝发丧,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民变四起,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起义军接连攻城拔寨,势力不断壮大,崇祯十七年三月,起义军包围北京城,京师告急,十九日,北京城被攻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崇祯皇帝死后,不管是先入北京的李自成,还是之后南下入京的多尔衮,他们两人的首要需求都是相同的,稳定住北京的局势。这两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某一个阶段的胜利者,既然是胜利者,当然要做出胜利者的姿态。
李自成入京后,大顺军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体收敛了,没来得及跑的王公贵胄都被俘获,其中就有崇祯皇帝的长子朱慈烺,朱慈烺被带到李自成面前,据记载他两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
朱慈烺问李自成:“你为何不杀我?”李自成答道:“你没有罪!”朱慈烺说道:“既然如此,希望你能尽快礼葬了我的父皇和母后。”事后李自成如约将崇祯"礼葬",还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最后将崇祯皇帝葬入了田贵妃墓中。
不久后,李自成在关外兵败,满清入关,大顺军在攻占北京城后,队伍迅速腐化,到处烧杀抢掠,虽然主要报复对象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但这种行为却会对政权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在稳定民心上。
相比之下,多尔衮统领的清军,在贯彻政策上,持续性比大顺军好很多,至少没有那么快就原形毕露了,在收买人心上也很有一套,特意为崇祯皇帝重新发丧,停止剃发,严令禁止了抢劫,这样明显的对比下,自然也就增加了满清统治者在士绅阶层中的好感,所以崇祯皇帝被葬在十三陵,主要还是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
溥仪死亡时,清朝已灭亡半个世纪,他的身份只是普通公民,不该葬入皇陵
溥仪的情况就非常不一样了,在清朝才灭亡时,蒙满贵族还在很有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中华民国愿意给满清王室优待的原因,首先是希望政权和平过渡,其次是为了能稳定局势,毕竟那个时候中华民国的口号是五族(满、汉、蒙、回、藏)共和。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满清残余势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另外他们本身也不安分,还多次尝试复辟,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政府的统治,顺道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结束了清朝灭亡后,这段国中之国的历史,从此之后,溥仪就彻底不在具有皇帝的特殊身份了。
但这也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1932年,在日本人的扶植下,伪满洲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溥仪是傀儡皇帝,本身地位就不合法,抗战胜利后,溥仪作为战犯被苏联关押,1950年才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这时起溥仪的身份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事实上,在辛亥革命成功时,封建帝制在中国就彻底结束了,溥仪的墓室也就停止修建。新中国建立后,清西陵也属于国家财产,而非爱新觉罗的私人财产,1967年,溥仪病逝,被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被其遗孀李淑贤迁至华龙皇家陵园(这是个人经营的商业性陵墓),就在清西陵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语故事之旅|见利忘义
下一篇: 《丰乐亭记》丨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