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是被吕蒙白衣渡江所杀死的。想必大多数人,跟小编一样,看这种情节的时候总是会特别的难受,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而且关于70之后那些代表3国的人物也都相近的趋势了,比如说张飞,黄忠,孟达等等。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关羽死后,吕蒙不久之后也都死了,让人产生了很多的疑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杀死关羽,收复荆州后,孙权犒劳大家,并给吕蒙赐了一杯酒。而就在这个时候,关羽突然显出灵魂,杀死了吕蒙。这个说法的由来是三国演义的版本,当然这个应该是作者在写小说时自己编造的,只是为了剧情的发展。而且我相信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挺不靠谱的,肯定都不相信这种说法。
据相关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早在白衣渡江之前,吕蒙就已经身患重病了。那时候吕蒙和关羽对峙,自己已经退到了建业了,虽然是想让关羽放松警惕,但事实上他的确病的不轻。而白衣渡江这个举动,更是加速了他的死亡。众所周知,古代一场战役的开始,需要将军不断的操劳和调兵遣将。更何况对手是名将关羽,吕蒙自然不敢小视。于是就拼命的操劳军务,亲自指挥自己的部队。而这一举措,正是吕蒙病死的前兆。
四十二岁就死了只能是病死,病的原因也很好推测,吕蒙常年在外带兵征战,而东吴又多水军,常年吹着江面上的冷风,再加上湿气,不得病都难,还有就是他觊觎已久,心中早已憋了一股气,就等着杀了关羽拿下荆州,为周瑜报仇呢,完成任务之后,突然焕然开朗,身上的旧疾也就一并复发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代名将关羽发动了三国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战之初,关羽北伐大军连战连捷,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围曹仁,时关羽之名威震华夏。然可叹关羽急功冒进而使得孙吴有可乘之机,同年十月,吴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巧取荆州三郡,关羽终因后方失火终致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同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一路突围至距益州地界不过二十余里的临沮,于此处被吴将马忠所擒,次年春,与其子关平一同被吴军斩杀于临沮。
说来也巧,当时率军击败关羽的吴军主将吕蒙在关羽被杀后不久便身染重疾,数月后便匆匆病逝,要知道吕蒙可是武将出身,怎么好端端的就病逝了呢?而且病逝时年仅四十二岁,正值壮年啊,故吕蒙之死由此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东吴第三位“英将”。早在周瑜领兵时,吕蒙便已经小有名气,曾参加过赤壁之战。及至鲁肃死后,吕蒙出任中水军都督,屯兵陆口,与关羽为邻。吕蒙与鲁肃不同,他虽然表面上给足了关羽面子,但却一直都想着夺取荆州。
在吕蒙麻痹关羽的诸多措施中,便包括“诈病”。然而,虽然吕蒙用称病的方式来让关羽放松警惕,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其实吕蒙的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因吕蒙向来体弱,关羽才会轻信了吕蒙。夺取了荆州,除去了关羽,可以说是为东吴解决了心腹大患。可是,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吕蒙,却随后病倒了。一向紧张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人的身体往往就容易出现问题。吕蒙轻功时免不了痛饮几场,而就此病倒,也不足为奇。
据《三国志》记载:“蒙疾发,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所以按照正史来讲,吕蒙死亡的原因是染病而死的。并不是我们猜测的,是关公显圣或是孙权谋害而死。
关羽一生无败绩,麦城一役,败即死。吕蒙也是三国武将中的佼佼者,杀死关羽可以说是他战役生涯中的一大功绩,但是吕蒙却在杀了关羽以后暴毙,后人有许多猜想。关公虽然武艺绝伦,但是因为断了右臂,面对急转直下的局势和汹涌而来的援军还是力不从心,关公急忙往襄阳奔走,先有曹仁和徐晃夹击,荆州大乱,吕蒙夺荆州城。
吕蒙之死
又有,公安傅士仁投降东吴,关公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到于地,醒来又得知吕蒙让水手使穿白衣,扮客商渡江,在舟鹿埋伏精兵,然后控制住了守台士卒。吕蒙也早有断言“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我的罗网。”最后关羽被擒,和关平一起被斩首,挂人头于城楼之上。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一行人欢聚一堂时,吕蒙忽然摔了酒杯揪住孙权厉声大骂,用关羽的口吻大述一番后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许多读者对这个情节表示非常的“不解”,鬼神之说太过荒诞,如果关羽能附身吕蒙吃他精魂,那此前死得不明不白的颜良,死得“窝囊”的典韦岂不是更有机会附身报仇?所以后世也衍生出了许多真相说。其中有人说是孙权杀人,也有人说是吕蒙病死。
前者理由一是,吕布擅自做主杀了关羽,可是关羽和刘备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关羽一死,东吴和蜀汉就成了势不两立的关系,而且如今刘备兵力强劲,诸葛亮神机妙算,张、黄、马、赵勇力过人。东吴和蜀汉交恶,百咳而无一利。孙权为了平息此事,只能将吕蒙推出去谢罪。理由二是吕蒙对周瑜的崇敬之意人尽皆知,吕蒙作为孙权手下,却对旁人誓死忠诚,孙权不敢留下吕蒙,都说千日做贼不能千日防贼,万一吕蒙以后反咬一口,对孙权是致命的伤害。
相比于《三国演义》,《三国志》的记载会更加贴合真相,吕蒙病重,孙权多次看望。甚至为了不打扰吕蒙休息,在墙上凿洞,通过那个洞看吕蒙是否好转。由此可见孙权对吕蒙并没有多么“怀恨在心”,甚至十分惜才。在吕蒙之后,蒋钦也死了,他们两个人都是北人,不适应南方水土,得病死去是很正常的事。比如陆逊作为南方人,适应水土,就比他俩活的时间久。
《三国演义》也好《三国志》也罢,没有任何一人的死,如关羽之死那般造成了巨大影响,连带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引发出难以想象的后果。如,关羽被杀后,孙权送人头给曹操,还有刘备后来不顾一切的发动夷陵大战,当然还有吕蒙之死!
吕蒙是东吴四大都督中的一位,从地位上来言完全跟关羽对等。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吕蒙永远屈居关羽之下。这就是吕蒙的悲哀所在!一提周瑜和鲁肃,有赤壁之战,人们都挑大拇指。一说陆逊,更是赞他的夷陵之战。可吕蒙呢,却死死捆绑住了关羽之死,处处表现出了东吴在杀掉关羽后的慌乱和惶恐,若没有陆逊的最后翻盘,恐怕吕蒙就不仅仅是突然病死这么简单,而是会上升到?罪人?。
因为《三国演义》中,给出的答案是关羽附体吕蒙,怒斥东吴君臣,吓得孙权都跪拜,然后索走吕蒙性命。不过这仅仅是演义。如笔者开篇所说的,让吕蒙?罪人化?的开始。万幸,陆逊赢了夷陵之战,否则吕蒙,必成为?丑角?。
而《三国志》中,给出的答案是吕蒙随后得病,不久病死了,这就显得有些蹊跷了,哪怕是偶然,但由于关羽影响力太大,也会沦落为必然??因为有这样两个理由存在。
其一:吕蒙的心理压力问题
斩杀关羽后,从孙权君臣的表现来看都是惶恐。否则为何把人头送给曹操,要引祸过去呢?自然这种情况下,必会给吕蒙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是偷袭荆州的指挥者。倘若真追究责任,只能他独自抗,休想推到孙权头上。
皆知人的心理压力一旦过大,极易引发身体状况不适,故而得病等。吕蒙是否是如此?很有可能!本来偷袭荆州就是耗费心神,顶着巨大失败的压力。可如今成功了杀了关羽,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种状态下,吕蒙得病且很快病死,也就顺理成章了。即,是巨大压力,导致了吕蒙很快病死。
其二:孙权的态度问题
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并不是吕蒙能决定的。而是孙权才能拍板。如今突然发现引发出来了这么大的危机,吕蒙压力巨大,孙权会怎样?恐怕都会清楚,这个锅孙权不会背!也就是说,孙权有否甩锅行为?有!不是把关羽人头送给曹操了吗。那么一旦事态发展下去到没办法处理,孙权又会怎样?自然是把吕蒙推出来当替罪羊。
孙权的这些变化,也就决定了他对吕蒙的态度。如吕蒙病重时孙权偷偷探望,名义上说是,怕惊扰了吕蒙,但若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断,孙权恐怕是恨不得吕蒙早死,只要吕蒙一死,孙权就能毫无顾忌的甩锅。故而,孙权也有可能,会暗害吕蒙。
不过,笔者还是更倾向于:吕蒙是死于压力过大。孙权谋害有点站不住脚,只能当一个参考。
吕蒙之所以会突然暴毙,主要是因为自己身患重病。根据史料记载在吕蒙白衣渡江之前,其实就已经得病了,当时的吕蒙和关羽互相对峙,此时的吕蒙选择退到建业,这么做真实的目的是想要让冠宇对自己放松警惕,但同时也是因为吕蒙的确生病了。后来关羽发动了北伐,而此时的吕蒙便趁机白衣渡江,正是白衣渡江这个举动加速了吕蒙的死亡。
在古代战争当中,一场战役的开始是需要一位将军不停的去调兵遣将的,所以负责调兵遣将的将军往往是比较劳累的,更何况吕蒙面对的还是三国名将关羽,所以他自然也是不敢小视。为了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吕蒙就拼命的操劳军务,同时也是自己亲自去指挥部队。由于本身就患有重病,再加上后期的操劳,所以吕蒙便病死了。要知道吕蒙本身常年在外带兵作战,而且东吴基本上都是水军居多,所以需要常年吹着江上的冷风,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得病都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这种说法以外,也有人说吕蒙的死亡是因为当地的一场瘟疫爆发引起的。在公元219年,吕蒙其实就已经告知孙权自己已经生病了,并且以此为由返回建业。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219年的时候,东吴武将孙皎、蒋钦都是病死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公元219年的时候,东吴确实爆发了瘟疫,而且东吴的部分降临也是没有能够幸免于难,所以也有一部分人猜测,东吴的吕蒙可能也是没有撑过去,最终死于公元220年。
历史上的吕蒙在死的时候只有42岁,其实吕蒙的寿命在吴国的一众名将当中已经算是比较长寿的了,而且吕蒙的一生也是建立了很多的功勋,所以他其实也算是死而无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1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韩信若想自立为王,能否打败刘邦和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