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四)

大名公安 2023-09-21 02:06:06

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锐减到三万多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一些曾支持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也在逐步改变态度。

这时,蒋介石察觉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立刻调兵遣将,等候红军到来。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城后,转入贵州。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上,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毛泽东、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报告和意见,认为博古的总结报告是不正确的。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次渡过赤水河,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在渡过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通过四川境内的大凉山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渡口和泸定城铁索桥边。随后,强渡天险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懋功(今小金)地区同张国焘、徐向前等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为确定会师后红军的行动方针,6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不久,张国焘却提出南下四川、西康的方针,给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的有利形势蒙上了阴影。

8月初,红军分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8月下旬,右路军穿越草地后,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可是,张国焘坚持南下。9月9日,他电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部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紧急磋商,决定连夜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中共中央多次致电张国焘,要他立即率部北上,但他置之不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

9月17日,陕甘支队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一举突破甘南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从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决定前往陕北,同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红十五军团(由陕甘根据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同从鄂豫皖根据地先期长征到达的红二十五军合编组成)会师。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中共中央先行北上后,已经南下的张国焘于10月5日公然另立“中央”。193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责令他立即撤销另立的“中央”。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受到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反对,在红四方面军中也不得人心。南下红军在作战中伤亡很大,到4月间只剩下四万多人。这时,中共中央一再电令红四方面军北上。从苏联归来的张浩也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致电张国焘,要他取消另立的“中央”。这样,张国焘不得不于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

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由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历经艰险,在1936年7月2日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川康边的甘孜。中共中央指定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经过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的力争,并得到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许多干部战士的支持,红四、红二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在1936年10月间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二万多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央决定称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四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惨烈地失败。

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独立地坚持了三年之久的极端艰苦的游击战争。他们在同中央失去联系并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留下坚持斗争的瞿秋白、何叔衡等许多人壮烈牺牲。

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在杨靖宇等的领导下,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红军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甘地区胜利会师,其重大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名公安

有官方政务抖音号啦!

可在抖音里搜索

“大名公安”关注!

大名公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含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月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党连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

其中,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地区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扩展资料 中国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这一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

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使得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南方8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改编后的人民军队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

随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军队在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了战略上互相配合的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为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1938年10月后,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继续奋勇作战,取得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作战等一系列胜利。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和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政策,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根据地实行了抗日民主制度,在国统区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开展,并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完整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另外,中国共产党还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从1942年起,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整风运动,有力地加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成为一次成功的实践和伟大的创举。

经过中国军民,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从战略相持阶段逐渐进到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始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发起攻势作战。

进入1944年,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并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5年4月至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解放区军民也开始对日全面反攻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和中国解放区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这样,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

党在抗战中发展成为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哪些?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二章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第四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第二卷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七章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第三卷
第八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第九章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十章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0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