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遣刘备、朱灵、路招率领多少精兵前去邀击袁术,那只是罗贯中一句话的事。在演义中,老罗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动用军队,安排曹操派给刘备五万精兵不算个事。
但这五万精兵是不是知道刘备已经反曹,如何控制这支部队,可就不能仅凭老罗一句话了。
史实恐怕没有这么多精兵,而且情况复杂很多。刘备带不走这支军队是绝对的,老曹自有他控制军队的手法,刘备也没指望带走曹操的人马。
首先要弄清楚曹操到底派出了多少兵力,是谁统领的兵力,也就清楚曹操如何掌控军队了。
五万精兵的由来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言道:
玄德闻公孙瓒已死,追念昔日荐己之恩,不胜伤感;又不知赵子龙如何下落,放心不下。因暗想曰:“我不就此时寻个脱身之计,更待何时?”遂起身对操曰:“术若投绍,必从徐州过,备请一军就半路截击,术可擒矣。”操笑曰:“来日奏帝,即便起兵。”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总督五万人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同行。玄德辞帝,帝泣送之。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称:
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 操令刘备总督五万精兵,又差朱灵、路招二人同行。这一说法,看似轻描淡写,恰恰就说明了章学诚“七实三虚”的观点。
曹操的确是派遣刘备督朱灵、路招率兵邀击袁术,这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在下面笔者会详细地说明,这里先说一下这五万精兵及将领职责一事。
按照罗贯中的说法,就是曹操派遣五万精兵给了刘备,让朱灵、路招协助刘备作战。
这似乎是,五万精兵都得听从刘备的招呼。
但事实是,在任何时期,对于军队的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调动、指挥的。
不可否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但派遣多少兵力,也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因为前提是,曹操得有这个实力。
“五万精兵”一说,只在演义里出现过,在任何史料中都查阅不到。
动用五万精兵,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小规模军事行动。赤壁之战,周瑜火烧赤壁,孙权初期只能凑齐三万军队;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威震华夏,几乎全部荆州兵力也不过三万精兵;刘备举国之力讨伐东吴,只凑齐了三万五千兵力,赵云的一万兵力还是后援部队。
曹操为了西征,调走了绝大部分兵力,命张辽、乐进、李典等大将守合肥,只留下仅仅七千人马。曹操多次大的战役,经常是率领几千虎豹骑投入战斗。就这次曹操东征反叛的刘备,只动用五千虎豹骑;火烧乌巢,也是五千虎豹骑;曹纯长坂坡击败刘备,大约是三千虎豹骑。
就是官渡之战,有些资料介绍,曹操也就两万兵力参与了战役。
虽说虎豹骑不是一般的作战部队,可以以一当十,但动不动就派遣几万大军,是不现实的事。
因此,章学诚所言,罗贯中“惑乱观者”是很中肯的。
如演义所言,曹操傻乎乎的把五万精兵派给了刘备,刘备居然傻乎乎的不能够带走,曹操、刘备都够蠢的哈。
这就是演义的“三分虚”,惑乱观者。
为何又说演义“七分实”呢?
刘备少年时,与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学习,公孙瓒年长,刘备以兄事之。
中平元年(184年),刘备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因功拜为安喜尉,后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由于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
刘备也是知恩图报之人,得知袁绍干掉了公孙瓒,就追念公孙瓒推荐自己的恩德。同时,念念不忘的四弟赵子龙不知下落,心急火燎,放心不下。
最最关键的是,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发觉曹操对自己有戒备,心中惧怕,就想早日离开。
这些描写都非常符合史实,也符合当时刘备的心态。这是演义经典之处,但五万精兵却是子虚乌有。
玄德到寓,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董承赶出十里长亭来送。玄德曰:“国舅宁耐。某此行必有以报命。”承曰:“公宜留意,勿负帝心。”二人分别。关、张在马上问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因命关、张催朱灵、路昭军马速行。 刘备得到出兵的诏令后,急忙打点行装准备上路。
国舅董承是否前来送上一程,史料没有记载。但此时,刘备已经答应了董承一起谋事,准备杀掉曹操。董承不放心刘备,怕他一去不复返,也在情理之中。
刘备慌慌张张的样子,引起了关羽、张飞二人的察觉,有了疑问,也符合当时的情景。
刘备如出笼的鸟、脱网的鱼,能不赶紧离开,还等曹操摆酒送行吗?
时郭嘉、程昱考较钱粮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进兵徐州,慌入谏曰:“丞相何故令刘备督军?”操曰:“欲截袁术耳。”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操然其言,遂令许褚将兵五百前往,务要追玄德转来。许褚应诺而去。 郭嘉、程昱都曾主张软禁刘备,甚至程昱建议曹操杀掉他。
由于当时二人都不在,曹操犯了迷糊放走了刘备。等二人回来一提醒,曹操悔青了肠子。但是否派遣许褚去追回刘备,并不确知。
这是演义虚与实之处,也是江湖上所传说的曹操派遣给刘备五万精兵的由来。
但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史上这个桥段的真实故事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联合刘备斩杀了吕布。刘备跟随曹操回到许都,被拜为左将军。曹操对待刘备非常客气,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哥俩经常喝个小酒,联络一下感情,评论一番天下英雄,这倒是常事。“煮酒论英雄”,并不为虚。
但曹操接受郭嘉、程昱的建议,一直防备着刘备,刘备也是清楚的。否则,刘备也不会参与董承的衣带诏事件。
刘备参与董承诛杀曹操的阴谋,也是不得已。
恰巧淮南袁术称帝后,混不下去了,要北上投靠袁绍。刘备看准了时机,主动要求带兵去截杀。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遣刘备督朱灵、路招前去截杀袁术。还没有与袁术交锋,袁术就病死在半道上。
据《董二袁刘传》记载:
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袁术前被吕布攻破,后被曹操击败。称帝失败后,投奔部曲雷薄、陈兰,但又被拒绝,忧恐不知所往。这时候袁术想起了袁绍,想把称帝的那套家伙送给他。但在途经徐州北上青州投奔袁绍长子袁谭时,半道发病而死。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袁术自败于陈,稍困,袁谭自青州遣迎之。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在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曹操令刘备督朱灵军队。但从当时的情况看,刘备被曹操先后表为宜城亭侯、豫州牧、左将军,其爵位、职阶都在朱灵之上。这次出兵,理该以刘备为主。
程昱、郭嘉听闻曹操已经派遣刘备出兵,就说:“刘备不可以放走。”曹操悔悟,但已经来不及追回。
从这个情况看,曹操只是一时大意,但不可能对刘备毫无防范,更不可能把军队完全交给刘备统领,刘备只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总指挥而已。
刘备本身自有部曲,分别由关羽、张飞统领。曹操也不可能把关羽、张飞扣留下来,只让刘备一个光杆司令带领朱灵等人前往。朱灵、路招的军队还是由二人统带,这都是固定的游戏规则。
从《先主传》、《袁术传》、《武帝纪》记载看,都说袁术在半道上就病死了。双方并没有直接交锋。
《先主传》记载: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袁术死了,这次出征的军事任务已经结束,刘备就应该把人马带回许都。
但刘备再也没有回去,直接率军占据了下邳(徐州治所),斩杀朝廷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
而朱灵等人独自返回了许都,自然带着他们自己掌管的军队。
从这些史料来看,无法确认曹操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也看不出刘备是否想带领朱灵等人一起反叛,没有记载就可以断定,刘备并没有动这个心思,他并不想节外生枝。
曹操究竟派给了刘备、朱灵多少人马?
汉末三国时期,时常看到部曲一词,通常认为是将领的私家军。关羽、张飞统带的人马,就是刘备的部曲,是其私家军。一般认为,刘备自己的嫡系部队,就在三千人左右。
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击败,得到了糜竺兄弟的资助,并给与了两千人的兵员补充。
之后,刘备跟随曹操,应该说兵员损失不大,刘备自己的兵力还会存在。这也是在朱灵返回后,刘备能够攻占徐州的资本。
那朱灵又有多少兵力呢?
朱灵(生卒年不详),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 朱灵是曹操手下大将之一,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为朱灵立传,只在《张乐于张徐传》后简单介绍了他的情况。
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 《三国志》中,能够看到的基本就是这百十字的资料。
但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关键的史料:
一是,朱灵本是袁绍部将,袁绍派遣朱灵督三营助曹操征伐徐州陶谦。之后,袁绍其他诸将都归建了,但朱灵却开了小差。
朱灵说:“我看了许多人,没有人能比得上曹公,此乃真明主也。今天幸运地遇到了,我是不走了,你们看着办吧。”
朱灵统带的三营兵士,也很倾慕曹公,就跟随朱灵留了下来。
这就是说,朱灵带来了三营兵士,可以看做是朱灵的部曲。曹操遇到这个情况,也不会把朱灵的军队拆分,一般是由朱灵继续统领。
二是,朱灵最后混到了后将军,其名气仅仅低于徐晃。
徐晃位列曹操“五子良将”之末,也就是说,在陈寿眼里,朱灵就是仅次于徐晃的曹操嫡系将领之外的第六人。
就资历而言,朱灵也在张辽、张合之前投奔曹操,跟徐晃差不多时期而且经历相似。
从最终职位来看,官至后将军,这与“五子良将”相比,毫不逊色。
那为何朱灵只是第六人而没有入列“五子良将”呢?
笔者认为,就与朱灵这次同刘备出征有关。朱灵只是带回了曹操的军队,而把刘备放跑了。
朱灵三营兵力有多少
秦汉时期,军事编制一般是五部二曲制,一个将军标配就是这些兵力,基本是固定编制。
一部有二曲,每曲五百人左右,一部在一千人左右。
每部设一位主管为校尉,秩比二千石,另有一军司马,秩比一千石。
从俸禄来看,校尉虽然只是统领一千人左右,但相当于郡守的待遇,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在秦汉军事编制中,并没有“营”这个称谓,笔者理解,一营相当于一部,规模大约一千人。
朱灵三营人马,也就是三千人左右。
当然,朱灵归属曹操后,曹操未必把三千人马全部归他统领。而且屡次跟随曹操征战,也会有损失,曹操自然也会给朱灵以适时地补充。
就朱灵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而言,本部人马能维持这个规模就算很了不起了。
因此,笔者认为,曹操派遣邀击袁术的战斗军队,也就在一万人左右。其中,刘备本部三千人、朱灵本部三千人、路招本部恐怕也在这个规模上。
同时,为了大军的后勤补给,按照一般的规则,曹操再派相当的兵力运送粮草。
这么说,曹操最多派遣两万人去截击袁术,而且有一半还是运输兵,不可能有五万精兵。
曹操如何掌控军队?
先看一下东汉时期中央军的规模及掌控方式吧。
北军中候,官名。东汉置,掌监北军五营,秩六百石。五营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统宿卫兵。 北军中侯,是东汉设置的很重要的官职,秩比六百石,看起来俸禄很低,但权力很大。其掌监北军五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统宿卫兵。
这绝对是汉朝的精锐兵力。
王朗曾说:
旧时虎贲、 羽林、 五营兵及卫士 , 并合虽且万人” 据这个说法,虎贲、羽林、五营及卫士,合并在一起也就万人。
有资料介绍,北军中候“掌管五营”,所属五校尉,总兵力为3536人。
这样看来,每营兵力大约七百人左右。一般骑兵营少一些,步兵营多一些,那么步兵营也就一千人左右。
按照规则,越是精锐,编制越少。
蔡质《汉仪》记载:
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羽林郎百二十八人”; 应劭《汉官仪》记载:
“羽林左监主羽林八百人 ,右监主九百人”——以上,光禄勋执掌的部队大约为虎贲1000人,羽林1828人,共计2828人。 《汉官》记载:
“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共领卫士720人。 执金吾掌管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责任重大,官阶很高,其统领只有720人。
李贤等着《后汉书·百官制》记载: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属官除公车司马令所领卫士之数不明外,其余属官包括南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及诸宫门司马,共领卫士约2454人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二》记载:
城门校尉“掌雒阳城门十二所”,“惟城门屯兵数无所考,以宫掖门司马所领者推之,多者七百二人,少者止三十人,况十二门止于一校,必非重兵所在,多不过三千人耳”按照此推论,兵力按3000人计。 这就是汉朝时期,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精锐部队的编制。守卫京师的各部门一般就是一到三千人的规模。
当然,作为汉末混乱时期的地方作战部队,精锐程度远不能与中央军相提并论,其编制也略多于中央军。但动不动就是几万精锐出动,是很不实际的事。
曹操挟太子以令诸侯,对于东汉中央军的掌控,基本也是依照这些规则。至于对外征战的军队,基本依照秦汉五部二曲制度来管理。
曹操时期,对军事编制有许多改制,这里不去探讨了,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套路还是相似的。
就曹操一向作战的习惯,大多数情况下是亲征。在不能亲征时,一般由夏侯惇、曹仁等嫡系将领统带。
曹操派遣朱灵、路招带兵与刘备单独征战,一方面说明袁术已成强弩之末,曹操并没有特别看重这次战事。事实也证明,还没有交锋,袁术就病死了,曹操必然有准确的情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曹操不可能派遣很多的兵力,否则不会没有曹操的子弟兵参与。
正因为曹操没有足够重视这次战事,考虑不细,才放跑了刘备。如果换作夏侯惇、曹仁等人的话,很可能跟刘备直接干上了。
朱灵、路招虽不是曹操的子弟兵,但朱灵是一心跟着曹操混,路招是曹操直接招募的军士,后成为曹操阵营的将领。他们看不上刘备,刘备也不会去招惹他们。
各奔前程,互不干涉,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特别是朱灵本就是这么投靠曹操的,这时也不会难为刘备。
但曹操却不这么认为,尽管朱灵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还是受到了曹操惩处。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曹操时常憎恨朱灵,想夺取他的兵力。
笔者认为,恐怕就是因为朱灵放走了刘备,没有及时追杀,这令曹操很不爽。
刘备反叛后,曹操立马派遣刘岱、王忠追杀,但不能克。
当时,董承衣带诏事件已经泄密,刘备参与其中;袁绍又大军南下准备进攻许都。此时放走了刘备,曹操对朱灵自然非常不满。
一旦刘备在徐州站稳脚跟,与袁绍联手,曹操就会腹背受敌。迫于局势严峻,老曹不得已亲自再跑一趟,率领虎豹骑东征徐州。
袁绍大军当前,刘备弄事,曹操两面受敌,这一切都是因为朱灵没有及时与刘备交战引起的。就算朱灵斩杀不了刘关张,起码刘备不会轻易在徐州站住脚,直接把他们赶往袁绍处,曹操也省下了一趟腿。
但曹操要夺取朱灵的兵权,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因为朱灵的部属基本都是他自己带出来的军队,操之过急,可能会出现意外。
当时,袁绍与曹操官渡对峙,朱灵又是袁绍的老部将,如果曹操处置不当,引起朱灵反叛,就很麻烦。
但官渡之战后,曹操还是找机会派遣于禁带领数十骑,携带曹操命令到朱灵军营,剥夺了其军队,曹操命朱灵及部属统归于禁督统,众皆震服。
如果没有这个插曲,恐怕就是“六子良将”。
从曹操解除朱灵兵权一事,就看出汉末时期军队管理的一些细节。曹操都不能轻易解除朱灵兵权,刘备又岂能随便就控制了朱灵的军队呢?除非朱灵准备死心塌地地要跟着刘备造反。
朱灵如此,路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路招可是曹操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跟子弟兵差不多。
因此,曹操派遣邀击袁术的军队,恐怕就是刘备、朱灵、路招各自的本部人马,各三千人左右的规模,不会更多。
这次行动的目的是邀击袁术,既然袁术已死,就必须回军交差。
刘备要逃走,朱灵、路招不想跟着刘备混,他们的部队刘备无法染指。否则,朱灵、路招就白混了。
朱灵、路招没有曹操的命令,也不便直接与刘备开战。能把军队完整地带回,也是常规操作。
朱灵、路招不能成为超级名将,其原因也就在这里。他们缺乏战略眼光,想象不到此时击败刘备对于曹操有何重要意义。
如果换作许褚、夏侯惇试试,绝不会放刘备等轻易走人。
做人是有差距的,不仅仅体现在能力上,难免曹操要分别对待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美的120年与1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