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许家朋出生在绩溪县磡头村,从小家境贫寒,6岁时就被迫为地主放牛,为了生计,他们全家迁到了绩溪县兵坑的西直坞开荒种地。兵坑一带是新四军皖南支队的游击区,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战士们经常给他讲政治、讲革命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家朋逐渐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真正的人民队伍,是为穷人谋翻身求解放的队伍。
1951年5月,许家朋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在皖南警卫部队。7月,许家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7师200团9连,奉命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12月,许家朋所在部队从东线开赴中线,他们连的任务是筑城扛木头。
1953年5月,许家朋从9连调到6连的一个突击排,听说自己被调到突击排,许家朋高兴得跳了起来。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许家朋所在部队奉命对美军据守的朝鲜石砚洞北山进行反击作战。石砚洞北山反击战任务下达连队后,许家朋第一个向团支部交了决心书,“我要向黄继光英雄学习,有信心、有决心完成任务,攻击中保证英勇顽强……”
7月6日晚,许家朋所在的6连突击排,担负着以最快速度插到主峰,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艰巨任务。突击排连续突破了敌军的3道铁丝网,部队飞速向主峰挺进,在接近主峰时,敌军一暗堡突然开始疯狂扫射,将突击排压制在山腰间,迫使进攻部队停滞不前,突击排战士孙伦球奉命上前爆破,刚跨出几步便中弹倒下,敌军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伤亡不断增加,伏在距离暗堡20米山坡上的许家朋很快意识到情况紧急,不待排长命令,他抱起孙伦球手中的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的暗堡。8米、7米、6米……眼看离敌人暗堡只有几步了,突然,一发炮弹落了下来,许家朋的双腿被炸伤,一头栽倒在山坡上,他忍着伤痛,顽强地爬到暗堡附近,拉开导火索,扔出炸药包。然而,一等不响,再等,还是不响,原来雨水浇湿了炸药包,雷管受潮失效了,怎么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人的机枪仍在疯狂扫射,许家朋拖着受伤的双腿,艰难地绕着暗堡爬行,试图冲进暗堡把机枪夺过来,但是没能找到入口,不能再等了!许家朋一咬牙,挺身扑向暗堡射孔,双手死死地抓住机枪架,用胸膛堵住正在喷射的枪口,暗堡的机枪瞬间成了哑巴。“冲呀!”许家朋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的无比愤慨,随着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志愿军迅速冲上北山主峰,歼灭敌军3500余人,缴获了大批战利品。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终于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了字,实现了全线停火。可是,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许家朋却献出了他那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时年22岁。
为了表彰许家朋的英雄事迹,1953年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许家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195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许家朋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许家朋的家乡“磡头乡”改名为“家朋乡”,并修建了许家朋烈士陵园。(绩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何璋璋 文 全媒体记者 余庆 文/视)
来源 | 宣城发布
编辑 | 沈彦
审核 | 唐燕群
主办 |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为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
如欲转载请联系告知,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宣城发布,ID:xuanchengfabu”
谢谢合作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
☞宣城茶香“飘”进新华网客户端☞小布带来好消息:敬亭山讯飞桥重新开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8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特木勒|阿合探马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