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湘军异军突起,从湘军又派生出了楚军(左宗棠部)、淮军(李鸿章部),三足成鼎力之势。
曾左李三部情况简介,以左宗棠为主
曾国藩为湘军“共主”人马最多,李鸿章虽然根底在湘军但也只能算“泛湘军”体系,他的淮军人马湘军是调不动的。“剿捻”之前,淮军势力尚无法与湘军角力,因此,淮军往往站在湘军之后。但是“剿捻”中,刘铭传陷害鲍超正式标志着,淮军开始与湘军有了硬碰硬的勇气。
在三方势力中,左宗棠的“楚军”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由五六千人增长到七万多人。之后,竟然在大裁军中首先被裁撤,而且左宗棠本人也离开了被裁撤后的大部队,仅率领少量楚军北上陕甘。大部分人都被留在了闽浙地区,由楚军的杨昌俊负责统筹。结果,“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杨昌俊被当成“昏官”的代表回家养老去了。由此,左宗棠的“楚军”位置比较尴尬。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他的军队很杂糅,有新老湘军(营)、楚军、蜀军、豫军、皖军、秦军、甘军、八旗兵中的精锐金顺军、董福祥的董字三营、回民的旌善五营等多方势力,其主力是老湘营的刘锦棠部。
在此处插一句,过去有说曾国藩造反假说。其实,说这种话的人还是没了解曾国藩的位置。大家都公认他是“共主”,有了好处你来分、有了任务你来分、你可以代表我们出去和清廷要钱要粮要政策,但是,你还是我还是我。你只是“共主”。曾国藩是湖南人,但是在湖南官府并不受欢迎,骆秉章、左宗棠、老湘营等其实也不都不服他。他自己真正能有多少军队?因此,从现实实力上讲不可能。而且,跟着曾国藩的许多人都是封疆大吏,跟你造了反所得到好处能比现在多?到时候,“共主”有几人听从?
李鸿章的淮军就不同了,李鸿章这个人别的不说,抓权力、降服下属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淮军上下只听李鸿章。
到最后,“楚军”将领的结局相较湘淮军都更悲惨一些。例如中法战争后,王德榜和刘璈被李鸿章、刘铭传等人诬陷差点儿死掉。要不是左宗棠拼了命地保护,这二位差点儿没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