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一等功臣隐藏身份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亮明身份,惊动民政局长

读史基地 2023-09-20 20:58:27

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休谟

2000年元月上旬,一位衣着简朴的老人拿出的一本发黄的册子和两本证书,吸引了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的所有工作人员的注意,连局长也被惊动,赶过来接待这位老人家。

“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册,志愿军一等功臣证书,二级战士荣誉证书”,每一本都书写着这个老人当年立下的赫赫战功,也让大家“看到”20世纪50年代的烽烟战火,流血牺牲和奋战到底的精神。

而这样至高的荣誉,却被这个叫刘祚坤的老人一藏就是44年。如果不是因为其长孙刘军华参军被拒,这件事情可能会被一直藏匿下去,直到随他的身躯一道消散于历史的风尘中。

一、双亲被害,师从木匠刘老汉

1927年,咸宁高桥石溪村一户农民家中,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生命。父母给他起名为刘祚坤。祚,有福气的意思,坤,则是指大地土地,名字里带着这对农民父母对他满满的祝福。

但刘祚坤的一生却不能用有福气来概括。由于家境贫寒,懂事的刘祚坤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有的时候还会给村里有钱的人家干杂活,以此给家里增添些进项。但就算是这样的生活都没能持续多久。

因为时间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年份--1937年,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年份。从日军的铁骑践踏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无数家庭平静的生活就都被打破了。1942年,在刘祚坤15岁时,对他来说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父母相继被日本鬼子杀害,他的家庭分崩离析。而这样家破人亡的噩耗发生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敌人如砍萝卜一般收割着同胞们的性命,这些从此也在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里种下了赶跑敌人、报仇雪恨的火种。

尽管心中涌动着血海深仇,但当时15岁的少年心知并不能对事态起到任何的作用。他没有不自量力的冲到敌人的阵营,而是选择了暗中蓄力。好心的乡亲们常常照看他,他就经常帮乡亲们干活。他做事肯卖力气,也肯花心思,这样的作风让乡亲们更加打从内心的关怀他。

刘祚坤肯吃苦、懂感恩的做法,也被同村的木匠刘老汉看在眼里,他把刘祚坤收为徒弟,尚且年幼的刘祚坤得到了学习营生本领的机会。这个本领,让他能够给乡亲们制作便宜耐用的家具,也在后来他的从军生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感恩共产党和新中国,毅然远赴战场

在战火未息的苦涩岁月里,日子还是在刘祚坤和师傅刘老汉的相互扶持中一天天过去了。期间刘祚坤还在刘老汉的操持中,与邻村小他两岁的姑娘彭爱玉举办了婚礼。

而我国抗战的步伐在这个时候也加快了,我党把日本人打出了家乡,不久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好消息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让包括刘祚坤在内的中国人狠狠的吐了一口气。

后来,新中国也成立了。政府推行的土地改革,让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开始享有和平的甜蜜。刘祚坤也在这几年有了三个儿子。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大顾虑了。

他深知,是共产党帮他报了仇,是新中国给了他新的生活。这样的感念之情一直深藏心底。正是因为如此,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后,刘祚坤觉得,他回报国家的机会来了。不能让东北人民再重复自己悲惨的遭遇,是他心里最大的想法。

从向政府申请,到得到批准,他等了两年。同时,刘老汉和妻子对他的理解,让他对自己的小家没有了顾虑。1952年,在过完中秋节后,刘祚坤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员。

在战场上迅速提升实力是对自己和队员性命的保障。刘祚坤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次实战,每一次都能让他得到迅速的成长。每击倒一个敌军,胜利的步伐就更近一小步,怀着这样的想法,刘祚坤跟随他所在的部队在前线经历了无数场和敌军厮杀。就算是后来因为上级命令,他被调往后勤部分部执行保障任务,也一样忠于职守,没有怨言。

改编至后勤部后,他认真完成守卫后勤兵站军用物资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之余,还主动利用起他的木匠工艺,对仓库和其他设备进行及时的修补和维护。这种不计得失、一心做事的作风令人敬佩。

而刘祚坤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形势险恶时,以一种过度的勇气和豪情,在不断盘旋扫射的敌机下抢救出了战场上最宝贵的物资--汽油。“多滚出一桶,那么志愿军就能多一分胜算,就能早一日结束这场战争”,这样的念头,鼓舞着他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执行着任务。

最后,由他带头,众人抢救下了325桶汽油,可是,他在执行任务时受了伤,所以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只是他的双腿最后还是已经不能够正常行走了。

这件事情让刘祚坤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共同的英雄,他也因此被授予“一等功臣”荣誉称号和“国际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6年,战争结束后,他拒绝了领导给他安排的工作,当回了以前的农民和木匠。

三、为祖国人民军队献上最后心意

回到国内后,刘祚坤不再把自己当成一等功臣、二级战士,在和平时期,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和木匠。他从来不跟其他人讲自己的贡献,被问多了也只讲队长和队友们的英勇事迹。他完全把自己“隐匿”了起来。

但他为祖国贡献的心意并没有消失。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孙子自小就认真学习,勤于锻炼,想要在长大后参军,继承他的意志,给国家贡献又一份力量。

终于,2000年,刘祚坤的长孙刘军华到了参军的年纪。他响应了同年湖北省咸宁市的征兵政策,参与了体检,准备应征入伍。可惜的是,当年的征兵指标十分有限,刘军华的愿望落空了。他被筛了下来,没有得到参军的名额。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他只能等下一年的征兵活动。但一年的时间太长了,不止刘军华心急如焚,刘祚坤也担心不已。对于刘祚坤来说,虽然他清楚自小就在自己身边长大的长孙刘军华参军的决心很大,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但他还是担心这一年的蹉跎和社会上各色的引诱,会让他改变初衷。就是这种担忧,让刘祚坤坐不住了,无奈之下,他决定帮刘军华向咸宁市民政局双拥办的工作人员求情。

刘祚坤怕自己作为农民和木匠的身份求情没有说服力,只有那些记载了他战功的文书,才能让民政局双拥办的工作人员清楚他们对于参军的渴望和决心。因此,他带上了他封藏已久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册,志愿军一等功臣证书,二级战士荣誉证书,步行了三十多公里来到了民政局。没想到连民政局局长都惊动了出来。

大家震惊于刘祚坤这位老英雄的英勇战绩和这些年的甘于平淡,对自小就被他教养在身边的刘军华也有了更大的期待。这件事情引起了民政局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刘祚坤感受到了党政府的关怀,他的长孙刘军华也得以加入人民军队,替他为祖国人民军队再贡献最后的心意。

小结

“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是筑在前辈们的血肉之躯上的”。像刘祚坤一样甘愿自我尘封的英雄还有很多,但祖国和人民从来不愿将他们忽略甚至遗忘。而所有死去的英雄也并非无影无踪,他们被埋在活着的人的骨血里。不忘历史,敬畏生命,感激英雄,传承英雄精神,是所有人应该做的事情。

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