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朱由检的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反复无常。这些性格都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朱由检也是个守财奴。
据《明季北略》记载:
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京军五月无粮,一时驱守,率多不至;又守陴军,皆贵近家,诡名冒粮,临时倩穷人代役,仅给黄钱百文,城外二坊一卒,内城五堵一卒,率饥疲不堪任。”
由此可见当时的明朝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境地。
在人们的印象里,明朝灭亡,是因为没钱。
朱由检
做了十七年皇帝,一直是内忧外困,流贼四处流窜,战事纷起。而天灾也不断,
北方大旱,百姓无以为计,国库更是穷得叮当响。
《明季北略》载: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武生李琎奏请“搜括臣宰助饷”,大学士钱士升认为“此议一倡,亡命无赖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大乱自此始矣”。
所以这个政策没有实施。 在大明生死存亡之际,
朱由检
哀求大臣和外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饷。
但满朝文武个个哭穷,根本没人响应。只有京城一个孤寡老头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朱由检希望大臣们都像这个老头一样忧心国事,
可是大臣们不是躲得远远的,就是故作姿态,故意把自己家的破铜烂铁拿到大街上卖。
朱由检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巨富,面对女婿的江山,捐出了一万两,转手又从女儿周皇后手里骗回来了五千两。
朱由检
知道大臣们有钱,可最终只得到不到二十万两银子。
这些大臣们没钱吗?当然不是。
李自成进京后,“
二十七日,派饷于在京各官,不论用与不用。用者派少,令其自完;不用者派多,一言不辨即夹。……其输饷之数,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矣。勋戚之家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已。”
大顺政权可没
朱由检
好说话。农民军认定“
卿相所有,非盗上则剥下,皆赃也”。
在夹棍之下,官员们一个个乖乖把钱交出来,数量达几千万两之多。
农民军不但查抄官员的钱财,
朱由检
的内库当然也不会放过。
结果这一查抄,发现了让他们大吃一惊的财宝。
据据晁中辰《崇祯大传》记载:
内库共查找出“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
《明季北略》上说“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这些钱哪里来的?
《明史·樊维城传》中说:“忠贤所积财,半盗内帑,籍还太府,可裕九边数岁之饷。” 就连《康熙实录》里对此都有所提及,清圣祖说:“
明于养心殿后窖银二百万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挈金而逃,因追兵甚迫,弃之黄河。
”
有人分析过,说是
朱由检
幼年生活不幸,缺少安全感,所以他把钱看得很紧。但是自己现在面临着兵临城下的困境却依然守着这些钱,不愿将其拿出来缓解燃眉之急,真是让人感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