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山东有一段几乎“独立”状态,而造成这种状态就是号称“山东王”的韩复榘。韩复榘是河北霸县人,与西北军阀冯玉祥是老乡,因此韩复榘最早是冯玉祥的人,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
01
韩复榘为什么又成了老蒋的人?
说起这段历史,主要原因还是将帅不和,也就是韩复榘与主帅冯玉祥之间的矛盾。两人矛盾主要还是因为军阀混战而起。
1926年,冯玉祥的部队兵败后退到了宁夏,而此时韩复榘没有跟随冯玉祥走,他投靠山西军阀商震,并被任命为晋军第13师师长。
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韩复榘又再次回到冯玉祥手下,并任陕军第六路司令。此时冯玉祥对韩复榘就不满了。俗话说“好汉不事二主”,韩复榘有着“有奶就是娘”的做法,冯玉祥对他很不满。冯玉祥此时要和各路军阀争战,手里还需要韩复榘这样的人才。韩这个人能打,在西北军阀中有名。
1928年,韩复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师师长,1928年4月,奉军攻打河南时,韩复榘又被任命为总指挥,6月,韩复榘率军打败奉军。1928年底的时候,韩复榘被任命为河南省主席,不久又被冯玉祥免去师长职务。很显然,冯玉祥对韩复榘已经提防了,因为韩复榘贯颐备戟,并且职务不断上升,冯玉祥怕将来韩复榘强大后,无法掌控他,很有可能是“功高盖主”。
失去军权的韩复榘对冯玉祥也不满,此时他萌生了投奔蒋介石的想法。1929年5月,韩复榘与石友三联合发布电报,公开称:“维持和平,拥护中央”,于是他成为蒋介石的人,随即老蒋任命他为第三路军总指挥。
韩复榘的突然背叛,对西北军打击很大。冯玉祥部从此衰弱下去,并一蹶不振。冯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据说后来到泰山种地,这是后话了。
02
韩复榘投靠蒋介石后,1930年,参加了蒋冯阎三家的中原大战,韩复榘此时职务是“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在中原大战中,韩复榘特别骁勇善战,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
中原大战后,韩复榘就率部进入山东,9月任山东省主席,于是他开始扎根山东,当了8年的“土皇帝”。韩复榘统治山东时,杀了很多人,特别是镇压了我党农民武装。
韩复榘在山东时,他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不听蒋介石的话,对地方的税收进行截留,并私自扩充军队。还大搞“剿匪”、“清张”、“澄清吏治”、“乡村建设”、“新生活运动”,据说这些事也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乡村建设和新生活运动,韩复榘曾一度改变了山东面貌。
韩复榘还重视山东的经济和教育事业,这些都与老蒋的全国统治有矛盾,因此,韩复榘统治的山东,实际上处于一个“半独立”状态。
对于韩复榘在山东作为,老蒋早就有所不满,但老蒋这个人不到一定时候不会发作。两人之所以后来矛盾激化,主要还是老蒋忽悠韩复榘,当年韩复榘投靠蒋介石时,老蒋答应给很多钱,但最后不了了之,因此韩复榘对蒋介石很不满,那时就有反蒋的想法。这是民国初年全国各路军阀混战形成的思维,老蒋严格来说是篡夺了胜利果实,其实他也是军阀。韩复榘当山东省主席时,就不断排挤老蒋的亲信。
如果说韩复榘在山东搞“半独立”,捞钱快活,老蒋可能睁只眼闭只眼。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搞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韩复榘通电支持张扬二人,这就让蒋韩矛盾加深。
其实韩复榘支持张杨二人,他以为老蒋不会被放出来了,全国可能要大乱,因此他才站到张杨一边,让老蒋恨在心里,后果很严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的军事。当日本攻打山东时,韩复榘曾在德州阻击日军。后来韩复榘在与日军作战中,损失很大,特别是德州一战让韩复榘的3个师损失了一半,而且老蒋还把他的炮兵调走。韩复榘很恼火。此时韩复榘“保存实力”想法又产生了,他决定放弃济南,临走时还烧了省政府等建筑,他对外称是“焦土抗战”,想用“坚壁清野”的做法。但韩复榘根本不知道日军的实力。
日军不断向山东进攻,韩复榘本应与日军血战,但他不断退缩。他的想法就是保存实力。老蒋对韩复榘不满,答应给他的炮兵部队也给了汤恩伯。韩复榘也不满,于是就成为逃跑将军,就连黄河泰山这样天险都放弃防守。本来黄河防线可以防守一段时间,韩复榘却放弃了。
李宗仁对韩复榘不战而退的做法不满,发电报让韩复榘死守泰安。但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韩复榘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笑话老蒋等人把南京都丢了。李宗仁把韩的电报转给了老蒋,说是韩复榘不听指挥。这可是大罪。
此时韩复榘则秘密与川军刘湘联系,想共同反蒋。面对日本进攻,应该全力抗战,但韩复榘此时反蒋就失去了道义。刘湘是什么人?比韩复榘奸多了,他才不会犯那个傻气。
面对韩复榘种种作为,蒋介石不想再忍了,因此决定杀掉韩复榘,以儆效尤,否则全国大大小小的军阀无法管理。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郑州召开高级将领作战会议,对外通知说是夜间举行。韩复榘是受邀之一。其实在抗战时召开这样的会议并不奇怪,韩复榘也没想那么多。
当韩复榘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时,他看到有一块牌子写着“与会者在此下车”,于是就停好车,与其他将领到第二道门,左边房间有“随员接待处”,韩复榘三个卫士留在这里。
这些行为使蒋介石下定了肃清他的决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复榘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复榘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随后韩复榘被逮捕。
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级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对韩复榘进行审讯,在审讯中,韩复榘一言不发,只是微笑。直到24日晚上,他被军统特务押到武昌市平阅路33号院里一栋小楼上秘密枪决。
韩复榘被枪决后,蒋介石考虑他在中原大战有功,就对其按省主席二级上将级别安葬在鸡公山墓地。上写“韩复榘之墓”。解放后,韩复榘的子妇把韩迁到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03
对于韩复榘枪决一事,历史上一直议论不断,大都认为韩复榘抗日不积极,不抵抗,但也有内部斗争因素,不过面对外敌侵略不抗日,这一点说不过去。至少战死比老蒋弄死名声好听。
韩复榘死后,他的家人去哪了?
韩复榘统治山东时,有几房太太,其中原配夫人高艺珍生了3个儿子,小妾给他生了个儿子。但韩复榘死后,那些小妾都跑了,只有原配留下来,带着4个儿子生活。
抗战时,高艺珍不可能再在山东生活,他怕人认出是韩复榘的家人,于是到了北平生活。她靠韩复榘留下的钱财把孩子抚养成人。
解放战争末期,眼看老蒋不行了,很多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家眷都纷纷跑到台湾,而高艺珍也有条件到台湾,但她没去,而是继续留在北京生活。
韩复榘的4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后来得精神病而死,二儿子考入军校,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在一所电力学校当老师,三儿子也是军校毕业,后在交通部门任职。小儿子后到奥地利留学,后来选择国外定居。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韩复榘逸闻三则
韩复榘,字向方,直隶省霸县东台山村人。他自幼好逸恶劳,嗜赌成性,后因债台高筑,逃往关东谋生。其间巧遇一常出入军营的算命先生,由算命先生引荐,20岁的韩复榘于1910年春天投到清兵营中,在冯玉祥手下当兵,从此他一直跟随冯玉祥将军,由司书、队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到师长。
一、韩复榘摆火羊阵
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大摆火牛阵,打败燕军,收复七十余城。
1925年12月,韩复榘带一个师的兵力攻打天津的奉系军队。他想用田单的办法,但找不到那么多牛,便用三百头绵羊来代替。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在羊头上绑刀、羊尾上拴麻、羊身上披彩条,乘夜间把羊赶到阵前,点燃羊尾上浸过油的麻,驱赶着羊群在阵前乱窜。奉军发射照明弹,看透了对方的意图,便用机枪扫退了韩军,把送上门来的火绕绵羊拖回营房,做了下酒菜。
二、韩复榘校庆演讲
1929年5 月,韩复榘叛冯投蒋后当上了山东省主席,成了独霸一方的军阀。
一次山东的一所大学搞校庆,请韩复榘作演讲。
韩复榘先干咳了几声,然后开始讲话:“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没来的举手!”他见没有人举手,连连点头,满脸堆笑:“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这使我非常感冒!”
“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笔筒里钻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爬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象,就象……就象对牛弹琴。”
这一番错漏百出的蠢话,让人听了哭笑不得,但是韩复榘却认为自己讲得相当精彩,话头一转又侃侃而谈: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是有一条不好,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边走,那左边留给谁呢?”听众哄堂大笑。
韩复榘以为听众是在对他的“精彩”演讲喝彩,他就又慷慨激昂地胡说起来:
“还有一件,兄弟我也很是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里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
全场讶然,听众啼笑皆非。
三、韩复榘看篮球赛
韩复榘当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时,篮球刚从西洋传过来。济南成立了一个正规篮球队,预定时间要进行一场篮球赛。
到了篮球赛那天,“韩大主席”也被请了去,坐在看台正中。韩复榘第一次看这种比赛,觉得既稀奇又滑稽,就高声大嗓地胡说开了。
他看到篮球场上,那么多人抢那一个球,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就问身边的人:“看他们抢球那不要命的劲儿,大概那个大皮球很贵吧?”
身边一个官员告诉他:“不贵,五十块就能买个顶好的。”
韩复榘哈哈大笑说:“咱们省库里钱有的是,买上它二十个,一人送他们一个,别叫他们那么拼死命地争抢了!”
民国时期,由于常年军阀混战,军阀头子普遍非常在意自己的嫡系部队,视其为保命的本钱。更有甚者,在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依旧不愿让自己的嫡系部队遭遇伤亡,消极避战,韩复榘便是一个典型。
而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个人矛盾。在韩复榘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发现蒋原来承诺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一纸空文,韩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又一再打击蒋介石在山东的亲信,试图将蒋的势力排出齐鲁大地,西安事变,韩通电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将两人矛盾加深。当日军推进到山东时,韩复榘面对日军的咄咄逼近,加之临战之际,韩决绝蒋的增援,而蒋只好将中央军重炮旅调配给汤恩伯部,为了给自己的嫡系部队保留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说为避免日本飞机扰乱,会议在夜晚举行。韩复榘也被通知到会,到了开会的时候,韩复榘坐车到了河南省政府门口,即看见电灯旁贴着一张写着“参加会议的将领请在此下车”的通知,并有军警宪兵在指挥车辆,把车辆排列到旁边的空地上,韩当时和很多与会的将领,一样下车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门口,左旁屋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带去的三个卫士都被留在接待处。
韩复榘同一些参加会议的将领,一路说说笑笑地来了“副官处”,看见贴有一张通知,上面写着:“奉委座谕:今晚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到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给予临时的收据,待会议完毕后凭收据取回。”看到不少将领纷纷将手枪从腰间掏出来交给副官处,韩也不疑有他,就将自己身上带的两支手枪,也掏出来交给副官处,然后跟着大家一齐进入会议厅。
开会时,韩的左边坐着刘峙。蒋介石亲自主持会议,他开口便说:“我们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这个重大的责任应该说是我们每一个将领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竟有一个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听闻此话,韩复榘竟然毫无愧疚之意,毫不客气地顶上去说:“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韩的话还未说完,蒋介石声色俱厉地截住韩的话说道:“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有人负责。”韩正想开口反驳,刘峙就拉着韩的手说“向方(韩的号),委座正在冒火的时候,你先到我办公室里休息一下吧!”于是他拉着韩从会议厅边门走了出来。
刘峙握着韩的手走到院内,来到一辆早预备好的小车边,刘峙说:“坐上吧,这是我的车子!”韩哪里知道这个汽车就是逮捕他的工具。他上了车,刘峙却说:“我还要参加会议去。”说时就车门关上了,在这个时候,汽车前坐上有两个人爬到后车箱里来,分左右坐在韩的两旁,并出示预先写好的逮捕令,对韩说道:“你已经被捕了。”韩起先还以为前坐上两个人是刘峙的随从副官,看见了逮捕令,至此才知道这两个人是军统特务,又向外边一看,沿途布满了宪兵岗哨。汽车飞快地开驶到了火车站月台上,由两个特务拉着韩的双手,并肩登上了预先备好的一列升火待发的专车,并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等分布在车箱内,直达汉口车站。然后用专车将他押送到武昌,即把韩交“军法执行总监部”管理押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一座二层楼上。这时已到了一月十二日夜晚,
1938年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长官,贾焕臣任军法官。然而,在审讯中,韩只昂着头微笑,一句也不答复,也不请求宽恕。法官再问,还是一言不发。这个审问,其实就等于宣判,因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韩罪状和革除韩的二级上将及本兼一切军政职务。因此,韩已拿定主意见,一句话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时左右,被军统特务押送至武昌城外枪决。他头部中两弹,身上中一弹,计打三枪而死。
韩复榘被枪决给国民党军的各军阀敲响了警钟:凡是为保存嫡系势力,消极避战者必受到应有的惩罚!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