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了解,宋江带领梁山好汉,配合宋军剿灭南方起义军方腊,也正是这一次剿灭中,梁山好汉损失惨重。但我们通过看小说,看影视剧,认为方腊这支起义军打不过梁山好汉,其实我们都被影视剧迷惑了,真实的史料并非如此。
揭竿而起
宋朝最无能而且最有才的皇帝当属宋徽宗赵佶,此人在位期间,除了爱后宫,爱文玩爱书画以外,大好宋朝河山被他折腾的已经面目全非。特别是重用蔡京等“六贼”,此时宋朝已经进入腐朽的乱局之中。当时宋朝社会上,老百姓倾家荡产的太多,很多人对“六贼”恨之入骨,曾敏行的《独行杂志》中记载:“恨之如骨,欲食其肉”,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两浙路一直是北宋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提供数额巨大的财富。赵佶继位后,他在杭州、苏州设立造作局、应仄声避,让童贯、朱勔等人掌管。这些人以此大肆搜刮百姓,老百姓更加不满。1120年,睦州青溪县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揭竿而起。
方腊又叫方十三,是青溪万年乡帮源洞地主方有常家的长工。10月初九,他对外声称“得天符牒”,准备起兵。但没想到走漏风声,被方有常告到官府。方腊立即率领农民冲入方有常家,杀死其家人40余口,他以帮源洞为据点,聚集附近的贫苦农民,号召举义旗,反抗宋朝的统治。随后方腊召集了一百多人在漆园誓师,他聚众喝酒起誓,方腊列举了宋朝的罪恶,他指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且声色、狗巴、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略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赫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在方腊的号召下,远近的农民纷纷响应,很快起义队伍就壮大到一万多人。义军尊方腊为“圣公”,方腊开始设官,他建元永乐,设置机构与官员,方腊为相,将帅分为六等,以头扎红巾及其他各色头巾为标志,建立农民政权。
起义爆发后,宋朝两浙路提点刑狱张苑报宋朝,但宰相却不以为然,他骂张苑“张皇生事”。但没想到起义声势越来越大,两浙路制置使张建派兵马都监蔡遵、颜坦统精兵5000去剿灭。方腊据险而守,采取诱敌之策,击败宋军,杀了蔡遵、颜坦。青溪县知县陈光弃城而逃。此后方腊先后攻下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所到之处杀富济贫,受到老百姓拥护。
实力壮大
方腊率领起义军不断扩大地盘,他西进歙县,杀了宋朝东南三将,其中号称“病关索”的郭师中也被杀。歙州战役后,方腊又兵三路,一路北上攻宁国,一路南下攻衢州、上饶,一路由方腊率领直取杭州。
当时杭州是江南的政经中心,朱勔的造作局就在这里,此地云集了大量的官吏、富商及地主,是一座很富有的城,也有重兵把守。赵佶看到起义军攻势很猛,想招安他们,也下诏称:“如能束身自归,或告言动息,捕致贼党,并特予免罪,一切不问。同稍有功绩,即伏与推赏。”
但起义军对宋徽宗的招安不感兴趣,继续派兵攻打杭州城。男女老幼齐上阵,经过五天的激战,攻下了杭州城,杀了陈建,抓捕了很多官吏,并掘了蔡京父亲的墓地。
起义军此后又连克重镇,杀了很多贪官污吏,深得人心。方腊的起义也带动其他地区的起义,这些农民起义的浪潮让宋朝害怕了。
赵佶一面下“罪己诏”,撤销了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罢免了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一面派童贯为宣手无寸铁 使,调集各路宋军约二十多万人,开始镇压起义军。宣和三年正月,童贯、谭稹率兵出发,赵佶亲自为童贯饯行,并说:“东面事尽付太傅,必有紧急,不得已,可径作御笔行下”。给了童贯很大的权力。东西两路大军汇师睦州,赵佶又派一路大军到浙东,作为援军接应。
战略失误
方腊占了杭州后,他没有采纳太学生吕将的建议,进兵南京,抢占天险。而调主力到南面进攻不重要州县。这一战略失败,就给了宋军的机会,从此起义军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当童贯南下时,方腊正分兵两路进行南征北伐,北伐义军又分两路,造成了起义军的力量很分散,面对数倍于义军的宋军,起义军被打败。两路起义军失败后,又给了宋军包围杭州的机会,宋军开始缩小包围圈。
方腊还在南征,他虽然攻下几个县城,取得胜利,但当他得知宋军进攻杭州城时,派军回援。吕将认为南征的兵力过于分散,大部分主力未撤回,暂时放弃杭州城,而发兵进攻南京,但方腊没采纳,决定坚守城池。
宋军攻城后,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起义军没有粮草,不得不突围出去,杭州空城落入宋军手中。
起义军退守杭州后,依然在杭州以南地区坚持抗击宋军,想扭转战局,夺下杭州城,但在宋军的反扑下,再度失利。方腊见久战未取胜,就转移睦州。之后宋军又占领歙州,起义军走投无路,想再偷袭宁国,但又遭失败。起义军成为宋军的追击对象。
后来宋军追至方腊最后退守的帮源洞,童贯调集西路军,层层包围帮源洞地区,宋军有二十多万,而方腊手中也有二十多万。但经过死守,还是被宋军打开一个缺口。在这次攻防之战中,起义军伤亡惨重,7万多人战死,方腊与妻、儿被抓,并押到开封,不久遭杀害。
后来起义军也被宋军屠杀,一些起义军余部转移到其他地区作战。直到宣和四年宋朝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结语
我们读《水浒》时,认为宋江招安后,与宋军了灭方腊。但从历史资料记载看,无论规模还是声势,宋江的起义军都无法与方腊相比。而所谓的梁山好汉,只是作者给民众的一种心理寄托而已。方腊的起义军很强大,宋朝剿灭都很难,以梁山那点兵力,根本不是其对手。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方腊赵佶(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等“六贼”,统治陷入极度的腐朽和黑暗之小。百姓倾家荡产,无以为生,他们对把持朝政的“六贼”“恨之如骨,欲食其肉”。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两浙路一直是北宋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提供数额巨大的财赋。赵佶即位后,先后于杭州(今属浙江)、苏州(今属江苏)设置造作局、应奉局,交由童贯、朱动等人主管,在他们大肆的搜刮、掠夺下,百姓的处境更加危难。宣和二年(11加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揭竿而起。
方腊(方十三)为青溪万年乡帮源洞地主、里正(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他有漆园,是为漆园主)。十月初九,他假托“得天符牒”,准备举兵。不料消息走露,被方有常发觉,派人报告官府。方腊得知后,立即率领农民冲入方有常家,杀死其家人40余口。他以帮源洞为据点,聚集附近的贫苦农民,号召举义旗,反抗宋朝的统治。随后,方腊召集百余人于漆园誓师,酒至数巡,他起身历数宋朝统治的罪恶,指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略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他告诉众人:“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在方腊的号召下,远近农民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义军很快发展为上万人。
十一月初一,义军尊方腊为“圣公”,建元永乐,设置机构及官员,以方腊为相,将帅分为六等,以头扎红巾及其他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爆发后,两浙路提点刑狱张苑急报朝廷,而宰相王黼不以为然,反而严厉斥责张苑“张皇生事”。义军声势越来越大,两浙路制置使张建派兵马都监蔡遵、颜坦统精兵5000进剿青溪。方腊据险坚守,诱做深入,二十二日,于息坑(今浙江淳安西)斩杀蔡遵、颜坦。青溪县知县陈光弃城而逃,义军猛攻县城,俘虏县尉翁开。占领青溪后,方腊率2万义军转攻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睦州城防空虚,知州张徽言连夜逃遁。十二月初,方腊相继攻占睦州及所辖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分水(今浙江桐庐境内)、桐庐(今属浙江)、遂安(今浙江淳安境内)等县。“起义军以诛朱勖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所到之处,杀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护。
不久,方腊率义军西进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所部,杀郭师中,占领歙州及所辖诸县。歙州战役后,方腊兵分三赂:一路北上攻宁国(今安徽宁国西南)、宣城(今属安徽)、广德(今属安徽),一路南下攻衢州,(治今浙江衢县)、信州(治今江西上饶),一路由方腊率领义军主力,直趋杭州。
杭州为两浙路首府,亦为江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朱勖的造作局即设置于此,更聚集着大批官吏、富商、地主及其财富,因此也屯驻有重兵。赵佶见义军攻势迅猛,声势浩大,欲招安方腊,乃下诏称;“如能束身自归,或告言动息,捕致贼党,并特予免罪,一切不问。内稍有功绩,即优与推赏。”义军不为所动,兵临杭州城下。攻城开始后,义军将领身先士卒,妇女和儿童也上阵助威。知杭州府赵霆弃城而逃。经过5天激战,十二月二十九日,攻陷杭州城,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于城内捕捉官吏,发掘蔡京父坟墓,暴其骸骨。
义军连克重镇,诛杀贪官污吏,深得人心,也得到更多民众的响应。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温州永嘉俞道安,永康县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四等人,纷纷率领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西)裘日新(仇道人),衢州郑魔王等人领导当地摩尼教徒起兵响应,湖州(治今浙江吴兴)、常州(今属江苏)、秀州(治今浙江嘉兴)等地农民也聚集众人,准备攻打州县。一时间,反抗宋廷黑暗统治的浪潮迅猛高涨。
面对骤然壮大的农民起义军,赵佶一面下诏“罪己”,令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罢免朱劢父子兄弟官职。一面令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禁军和驻淮东、荆湖北路的军队,以及陕西六路汉、蕃精兵,约20余万,南下镇压方腊起义军。宣和三年正月,童贯、谭稹统兵出发。临行前,赵佶亲自为童贯饯行,嘱咐道:“东面事尽付太傅,必有紧急,不得已,可径作御笔行下。”童贯到达江南后,依赵佶事先的部置,派兵进驻金陵(今江苏南京)和镇江(今属江苏)两大重镇,扼守江防。而后分兵两路:东路由谭稹、王禀等统领,欲经苏州、秀州,进攻杭州;一路由刘延庆、刘镇等统领,自宣州(治今安徽宣城)直进歙州。两路宋军约定合师于睦州。赵佶随后又派郭仲苟、姚仲平另统一军南下浙东,以为接应后援。
方腊占据杭州后,未采纳太学生吕将的建议,先进兵江宁(今江苏南京),抢占长江天险,阻止宋军过江增援,而是将主力调集到南面,进攻婺州、衙州。这一战略上的失误,给宋军的大举进剿提供了乘虚而人的有利时机,而义军自举兵以来在战场上的主动权亦由此而丧失。正值童贯统兵南下之时,方腊也正分兵南征北伐。北伐义军兵分两路:东路由方七佛领8万义军,一举攻克崇德县,进围秀州,又派一支队伍进入湖州境内。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顽抗,义军攻城不下。正在激战之时,王禀所率东路军亦进到秀州城下。方七佛腹背受敌,他仍指挥义军于秀州旷野上与数倍于己的宋军拼死厮杀,方七佛身负重伤,所部9000余人阵亡,最后突围退守杭州城。西路由八大王率领,由歙州向江宁进发。二月初,连克宣州宁国县(今安徽宁国西南)、旌德县,进围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宋西路军总指挥刘延庆令刘镇移军广德救援,令杨可世率兵进驻宣州,以阻止义军北上。八天王率义军阻击杨可世所部,终因寡不敌众,3000义军阵亡,旌德县复为宋军占据。随后义军又遭刘镇所部围击,战败,宁国县城亦为宋军占据。宋军随即缩小对杭州的包围圈。
在此之前,方腊率领义军主力南征,相继攻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及开化、江山、常山等县。郑魔王统领一支义军进攻衢州,守城将领韩起弃城出逃,知州彭汝方被斩,衢州为义军占领。另一支义军队伍由洪载率领,亦攻占处州(治今浙江丽水西)。正当起义军节节胜利之时,方腊得知宋军大举进攻杭州,急令义军回师救援。义军将领吕将认为南线兵力分散,大部主力未及撤回,建议暂时放弃杭州城,而发兵直进宋军后方的金陵,再寻机攻取杭州。方腊仍未采纳建议,却与方七佛等率领义军坚守城池。
二月,宋军在完成对杭州城酌包围和进攻的布置之后,开始发起猛攻。初七日,义军首先于城北的清河堰阻击宋军的进攻。宋军轮番攻击,双方激战六天六夜,义军伤亡惨重。城中粮尽,难以固守,义军只得突围转移。方七佛领2万义军留于城中掩护方腊及其他义军出城,他与宋军直杀至深夜,又下令焚烧城中的官府、道观、寺庙、学宫等,最后突围出城时,仅存千余人。宋军实际得到的仅是一座空城。
起义军撤出杭州后,仍坚持在杭州以南地区抗击宋军。三月初,义军试图扭转局面,突然回师攻打杭州,但在宋军的反扑下,再度失利,方腊见久战未捷,遂转移睦州。三月中旬,宋军将领杨可世、刘镇各统所部合击由八大王统领的西路义军,义军不敌,被迫放弃歙州。随后,八大王又于歙州潘村指挥万余义军迎击宋军,又派万余义军绕到宋军后方出击,以夹击两支敌军。战斗异常激烈,至半夜,义军力不能支,后撤,1500余名将士阵亡。次日,义军又偷袭宁国县城,再次失利。至此,义军的西路军已无力抗击宋军,步步退守。宋军紧追不舍。
王禀占领杭州后,于三月初十自杭州向西进剿,连续攻占富阳、桐庐、睦州。是月底,宋廷再派刘光世率鄜延兵、张恩正率河东兵、姚平仲率泾原兵增援。四月初一,刘光世部进攻衢州,郑魔王统万余义军与宋军激战,2300多名义军将士阵亡,郑魔王被俘,衢州城陷落。初七日,刘光世再领兵东进婺州。自衢州退出酌义军乘城中宋军主力东进之机,发动反攻。守城将领叶处厚落水身亡,义军攻入城中。刘光世急速回师,衢州城重新落入宋军手中。十七日,宋军攻陷婺州。十九日,王禀指挥宋军攻占起义军的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县。方腊被迫退守帮源洞。
宋东路军紧随义军之后,追至帮源。四月下旬,童贯又调集西路军,层层包围帮源洞山区,总兵力达20余万。此时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有20多万人,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四下设置陷阱和埋伏,准备殊死抵抗。宋军曾向门岭发起过攻击,但未能奏效。刘镇又领精锐自小路偷袭门岭。门岭失守,帮源洞被打开了一个门户。二十四日晨,宋军以“纵火为号”,分别由刘镇、王禀率部从两个方向进攻帮源洞。义军顽强抵抗,从清晨一直激战到深夜,有万余名义军战死,方腊退守到一个石洞中。二十六日,在原里正方有常之子方庚等人的带领下,宋军校韩世忠率一支人马猛攻义军据守的石洞。八大王指挥义军与宋兵殊死搏斗,7万多将士先后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毫、(二太子),丞相方肥,以及八大王等首领先后被俘,被解往杭州,又押解到都城开封。八月二十四日,方腊父子遭杀害。帮源洞攻破后,宋军对俘虏的义军将士及家属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死者无计。
“方腊虽就擒,而友党散走浙东,‘贼’势尚炽”。起义军余部转移浙东后,与在这里坚持抗宋斗争的义军首领吕师囊、裘日新、霍成富等各支义军共同战斗。童贯派遣郭仲苟、刘光世、姚平仲等将领率部分兵进攻义军。郭仲荀进兵三界镇,裘日新组织义军迎击失利。姚平仲兵进义乌(今属浙江)等县,攻占裘日新的石洞,裘日新战死。刘光世一部进剿婺、衢等地的义军余部,致使浙东义军遭受巨大的损失。
闰五月初,宋廷以方腊义军已遭镇压,北方与辽战事正紧,下令将大部分宋军调往北方,仅留2.5万军队继续剿灭剩余的义军。下旬,方腊起义军余部在方五相公,方七佛率领下仍坚持斗争。宋军在姚平仲的统领下攻陷台州仙居境义军据点招贤等40余洞。六月,吕师囊率义军转移黄岩(今属浙江),宋将折可存追击至山区受阻。义军扼守断头山,凭借山势抵抗,宋军死伤甚众,多日不得前进。宋将杨震指挥兵士自山后包抄,义军战败,吕师囊等30余位首领遇害。七月,义军首领俞道安率义军,号称10万人,自永嘉(今属浙江)转战乐清(今属浙江)等地,并于乐清重创宋军,随即又攻打温州(今属浙江),攻城30多天未破,遂转入处州境内永康山谷中。十月,宋军进山围剿,俞道安战败牺牲。
尽管各支起义军相继被宋军镇压,但余众仍于两浙地区继续坚持斗争,杀官吏,捕官军,直至宣和四年,才基本被镇压下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