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有众多子嗣,但其中只有三个地位较高。长子叫子托,母亲是商汤的正妻,有莘氏首领的女儿。次子叫子胜,幼子叫子庸,这俩人的生母同为有妊氏首领的女儿有孂。
有孂地位尊崇,仅次于正妃有莘氏。史书中记载有孂贤良淑德,统领九嫔,后宫有序,从未有敢嫉妒或不讲理的人。至于其他的儿子们则都因生母地位太低,不具备继位权。在这三人中,子托既是长子又是唯一的嫡子。而且商朝建立后,伊尹实际上已经成为帝国的二号人物,位高权重。
伊尹出生于有莘氏,而且早年还是以子拖之母陪嫁的身份来到商国,所以自然与子托的关系更亲密一些,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子托都是最适合的继位人选。商汤对子托也是有意培养,不仅早早地将他立为太子,而且还曾让其协助自己主持军事事务。可天不遂人愿,这位商朝的第一位太子终究也没等到登基便先于商汤去世,日名太丁。
商代帝王称号的后一个字都取自天干,比如仲丁、祖乙、武丁等等。其实这种命名法在夏朝就出现了,比如孔甲,但并未形成惯例。后世史学家一般认为商王们名字中的天干对应的是生辰,因为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纪日,但这样很容易相互混淆,因此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字,用来区分,譬如都是“甲”日出生的就要有太甲和小甲等区别。都是“乙”日出生的,就有了武乙、祖乙等等,我们管这样的称呼叫做日名。日名类似后来的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称号。
商王门都是子姓,比如商汤的姓名是子履,日名天乙。在商汤生前是不能管他叫天乙的,日名是一种尊号,主要用作祭祀中的称呼。在商朝不只是商王,一些地位极其尊崇的大臣和贵族也有日名。
没办法太丁早逝,商汤只能立二子子盛为太子。约公元前1587年商汤病逝于西亳,在辅政大臣伊尹的拥戴下子胜即位,成为第二任商王。商汤去世时,据说已有百岁,可能是因为父亲高寿的缘故,子盛继位时也已是垂垂老矣了。因此,还没等干出什么政绩,在位仅三年的子胜便去世了,日名外丙。
商汤生前曾下令,商王的继承要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这也使得商朝跟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朝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区别,这是商场的一次大胆实践,也是对自夏朝以来传统世袭制的挑战。当时商汤可能是考虑到君主的弟弟一般比儿子要年长,治国理政的经验也更丰富,可以保证王权顺利传承,不容易旁落,因为一旦君主早夭,就会引发权臣欺凌幼主的祸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帝王改立,江山易主。
兄终弟及制虽然有优势的一面,但它带来的弊端却是无法估量的。哥哥传给弟弟没问题,可弟弟死了之后呢?王位是传给哥哥的儿子还是弟弟的儿子们,严格来说这两支后代都有继承权,况且哥哥往往会有好几个弟弟,这就造成了商朝,每逢权力交接的时候都会爆发惨烈的王位争夺战,各种各样的人伦悲剧频频上演。这就是为什么西周建立之后,周武王要在第一时间确立的嫡长子即位制,不但把兄终弟及制从律法和礼制上彻底废除,而且连下一代的继承权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只传嫡长子。
其他的儿子们就算再贤能也是无济于事,命中注定的权利,任你削尖了脑袋钻营,拼上性命奋斗也是无法更改的,俗称混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不如生得早。这样虽然会造成平庸的嫡长子饱食终日,尸位素餐,其他贤能的嫡子或庶子们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但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权力交接的稳定,从而被后世大多数王朝所继承。
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外丙死后,时年56岁的子雍在哥哥的灵柩前顺利即位,子庸年少时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之后还曾跟随父亲参加过灭夏的战争并立有战功,因此子雍即位后,在伊尹的辅佐下基本上延续了商汤宽仁的治国理念。朝政稳定、国力蒸蒸日上,但遗憾的是,子庸的在位时间也比较短,仅四年后60岁的子雍也去世了,日名中壬。
因为商汤其余的儿子们生母地位低微,没有继承权,因此中壬死后,王位就该传给下一代了,可此时强盛的商朝,却迎来了首次重大抉择,即王位应该传给哪一支?从后世的实际操作上来看,一般是传给最后做商王的弟弟这一支,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都希望传给自己的儿子,谁最后在位谁也就最后掌握了帝国的核心权利,那么这位最小的弟弟在位期间就会千方百计扶持自己的儿子,排挤侄子们。
所以王位一般都会交给最后一任商王的长子。是不会再传回给哥哥的儿子的,同理,按说众人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最终即位的却是太丁的儿子太甲,太丁死在商汤之前,连一天商王都没做过,凭什么传给他的儿子,答案很简单,中壬虽然是商王,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他说了不算。
关注小围巾,历史不迷路。以上均摘自《史记》。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兄终弟及,是一种继承制度。王位由哥哥传给弟弟继承,传弟一般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几种。古代历史上的夏朝、商朝以及鲁国、宋国等实行这种继承制度。例如鲁炀公熙接替其兄鲁考公酋的位置,宋微仲接替其兄宋微子启的位置。
后世的宋朝、元朝也偶尔出现过这种情况,比如宋太祖传位于宋太宗。根据史料的记载,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虽然明明有儿子继承皇帝的宝座,不过,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这就是宋太宗。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三国时期,也有两次兄终弟及的情况。其中,就孙策传位于孙权的情况,自然被人们所熟悉了。
孙策传位于孙权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诸侯,汉末群雄之一,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的是一匹快马,扈从骑兵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虽然孙策向其中一个射箭,那个人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不过,余下二人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全部杀死。不久之后,孙策伤势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请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
紧接着,孙策又招呼孙权,将印绶交予他,对他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在临终托孤之后,孙策在当天夜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对于孙策来说,虽然当时自己有儿子可以传位。不过,在东汉末年,各个诸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孙策虽然表面上占据而来江东六郡,但是,孙策在江东的地位也不是非常稳固,也即遭遇了不少士族力量的反抗。现在,孙策又遭遇刺杀,所以传位给年幼的儿子,自然是风险较大的选择了。
于是,孙策选择传位给弟弟孙权,彼时,孙权虽然也比较年轻,但是,相对于他的儿子,孙权显然具备了执掌大权的年龄条件。对此,在笔者看来,孙权之后的表现,无不体现出孙策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东吴疆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策临终之际,只给孙权留下了江东六郡,而且是内忧外患的江东六郡。不过,经过孙权数十年的努力,不仅让江东的地盘扩大了数倍之多,还正式登基称帝,让东吴和蜀汉、曹魏平起平坐。因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孙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他最后所取得的成就,显然是超过上一位巨人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孙策选择兄终弟及,自然是非常正确和明智的。
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
另一方面,司马师传位于司马昭,也属于兄终弟及的情况。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司马师,并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当成人质送到东吴,向孙亮讨好,却并未得到东吴的大力支援。当初,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于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的病逝,无疑是一件比较突然的事情。在司马师去世之前,他有五个儿女和一个养子(司马攸)。因此,对于司马师来说,虽然病逝的比较突然,不过,他依然可以选择传位于养子司马攸。当然,司马师最终还是将大权交给了司马昭。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因为司马攸实际上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也是因为相对于缺乏经验的司马攸,司马昭更加适合应对当时的复杂局面。
最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虽然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不过,想要完成对曹魏王朝的取代,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遭遇了忠于曹魏势力的激烈反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而就司马师来说,正是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去世的。在此背景下,让经验和能力都比较强的司马昭执掌大权,才是对司马懿家族最有利的选择。反之,如果为了一己私利,传位给自己的养子司马攸,很可能会让司马懿家族走向覆灭。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成功执掌曹魏大权。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对于司马昭来说,不仅巩固了司马懿家族的地位和权力,更为西晋王朝取代曹魏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消灭三国之一的蜀汉,更是加速了三国时代的结束。所以,和孙策传位于孙权一样,司马师传位给弟弟司马昭,同样是无比正确和明智的选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