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三国最大的背锅侠,同时也是最后的背锅侠,死得很冤,却大快人心

覃仕勇说史 2023-09-20 17:58:35

中国古代历史改朝换代,非常讲究正朔的传承。

新朝的开国之君为了向天下宣示自己得国之正,继承前朝政权合情合法,都喜欢玩一种名叫“禅让”的政治游戏。

在古代神话传说里,“禅让”是一种政权和平过渡的方式,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全过程充满和平友好气氛,令人神往。

但神话是神话,现实是现实。

从秦始皇创造帝号以来,凡帝号的“禅让”,绝大多数充斥着血腥味道。

如西汉末年孺子婴禅让帝位给新朝王莽的过程,如曹魏代汉的禅让、如曹奂与司马炎之间的禅让,如司马德文与刘裕的禅让,如南朝宋刘准与萧道成的禅让,如南朝齐萧宝融与萧衍的禅让,如南朝梁萧方智与陈霸先的禅让,如东魏元善与高洋的禅让,如西魏元廓与宇文觉的禅让,如北周宇文衍与杨坚的禅让,如隋杨侑如李渊的禅让等等。

后汉朱温篡唐,也玩了一把禅让。

禅让前,为了铺平禅让道路,朱温授意牙爪朱友恭、氏叔琮杀死唐昭宗李晔,另立年幼的李柷为帝。

完事之后,谋士李振密劝朱温说:“成济明明是在司马昭的授意下杀死魏主曹髦的,司马昭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将他全家诛杀了。大王现在必须效仿司马昭,让朱友恭等人顶罪顶到底,免得咱们自传恶名!”

朱温哈哈大笑,下令斩朱友恭、氏叔琮以塞责。

司马光因此叹朱友恭、氏叔琮两人的命运,说“既为盗跖所嗾,岂免成济之诛?”

这李振和司马光提到的成济,乃是三国时期最悲催的背锅侠,也三国时期最后的背锅侠。

话说,曹魏的少年天子曹髦眼看着司马家不断强大,司马昭越来越专横,一时性起,对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帝位的野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王经提醒说:“鲁昭公讨伐季氏,失败后国灭而被天下笑。司马昭掌权已久,大臣们都为他效命。陛下的卫士不多,兵力弱小,这样冒冒失失地前去讨伐,只会是以卵击石,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曹髦血气翻涌,说:“这种窝囊的日子,我已经受够了!就算是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也不一定就死!”说完,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杀气腾腾地向司马昭的府第杀奔而来。

半路上遇到司马伷,曹髦的亲信怒声呵斥。

面对天子车驾,司马伷心虚,和部下一窝蜂散了。

之后在南面宫阙之下遇到中护军贾充。

贾充是司马家的死党,挥军抵挡。

曹髦勃然大怒,持剑上前搏杀。

将士都不敢与皇帝对砍,四散奔走。

主角成济出场了,他问贾充:“事态紧逼,该当如何处置?”

贾充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有什么可问的?”

一心效忠主子的成济意领神会,仗着武艺高强,挥长戈上前一把就刺杀了曹髦。

于是战争结束。

成济自以为立了大功,洋洋自得,收工回家。

岂料司马昭大奸之人,听到皇帝遇刺的消息,竟然跪倒在地上,放声大哭。

其后,司马昭为平众怒,决定处死成济,夷三族,以谢天下。

成济非常狼狈,“袒而升屋”,光着衣服爬上屋顶逃命,并且严重不服,“丑言悖慢”,大骂司马昭,最终被士兵们乱箭射死。

对于成济之死,天下称快。

曹髦死,司马昭另立曹操的孙子曹奂为帝。

曹奂在位五年,司马昭病逝后,司马炎逼曹奂禅位,建立晋朝。

于仲文深受杨坚喜爱,为什么最后却成了背锅侠呢?

因为于仲文虽然深受杨坚的喜爱,但是于仲文获罪的时候,是杨坚的儿子杨广为皇帝。于仲文因为征讨高句丽失败,杨广把这件事交给了有关部门处理,而各位将领把罪过全都推给了于仲文,所以于仲文成了为他人承受过错的可怜人。



于仲文生于公卿之家,祖父是北周太师于谨,父亲是上柱国于晏。于仲文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再加上他聪明机灵,因此长大后,于仲文成为了气质卓华,风流倜傥的公子。于仲文明查善断,从人尽皆知的于仲文放牛断案一事中可以看出。有一次村上的任家和杜家都丢了一头牛,两家人都急急忙忙的寻找自家的牛,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后来有村民帮他们找到了牛,不过只有一头,但两家人都说那头牛是自己的,双方争执不下。于是找来州官帮忙断案,可州官也无能为力,最终还是于仲文找到破解之法帮忙解决的。于仲文更是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

于仲文的名气逐渐传播开来,很多人都想招揽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其中就有前朝的将军尉迟迥。当时尉迟迥正谋划着起兵造反,派部下攻占黄河以南的地区。于仲文一身正气,果断拒绝了尉迟迥向自己抛来的橄榄枝。这令尉迟迥非常愤怒,于是派宇文威进攻他。令他想不到的是,宇文威并没有打败于仲文,反而宇文威的军队被于仲文打的落花流水。于是尉迟迥心里更加确定,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便摧毁他,让他也不能为别人所用。于是尉迟迥派更多的士兵攻打他,这次于仲文知道自己不能硬上,于是冲破重围逃走了,可怜了他的孩子,全都被叛军杀死了。后来便是他与杨坚交心,并开始了他的荣耀之旅,取得了无数功勋。



可在杨广即位后,于仲文被派去征讨高句丽。因为此战失败,于仲文坐罪入狱,最终忧愤而死。

背锅侠姜维这次要洗白了,导致蜀汉灭亡的人竟然是这个人?

其实导致蜀汉灭亡,或者说导致姜维多次北伐失败,并不是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刘禅授意下费祎等人的干扰。

蜀汉的灭亡可以说是三国真正统一的序幕开始,而作为三国中偏安一隅的蜀汉,它的国力其实是挺强的,只不过连年征战,再加上内政和军事人员在,诸葛亮死后有所懈怠,政治斗争逐渐让整个蜀汉耗尽了国力,导致再也没有能力反攻曹魏。

按理说诸葛亮的继承者是姜维,但是姜维的能力和诸葛亮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在关系网方面,诸葛亮拥有大批人支持,姜维虽然也有人支持,但是太少了。诸葛亮能够压服当时的少主刘禅,姜维不行,所以当诸葛亮去世之后,其实姜维的地位是很难像诸葛亮那样统领一切的。

刘禅在诸葛亮的压制下其实也明,不能让一个人统领整个朝政,所以他把丞相这个职位给分化了,分成了两个,这样一来,国内的政治力量就开始内斗不已,这个时候姜维是没有办法取得刘禅的支持的,因为刘禅在他当时在位的时候就跟诸葛亮说过这样打太耗费国力了,当时只是委婉的说,现在他自己掌控大权当然不会让姜维去胡搞。

后来蜀汉灭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内政动乱不已,而内斗最主要就是因为刘禅,如果不是他支持那些人,那些人怎么可能去抵制一个继承了诸葛亮的遗愿的姜维呢?

历史上文丑不是关羽杀的,到底是谁杀死了文丑呢?

若文丑不是关羽所杀,那文丑可能被谁所杀?

可文丑压根也不是关羽杀的啊!

事实上,文丑之死,指挥官为曹操,荀攸参与谋划,执行者为士兵,跟关羽没有任何关系;

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解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擒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参考《三国志·荀攸传》

文丑之死,实际上是一场追击战;曹操使用荀攸之计,派遣一队疑兵渡河,假意抄袭袁绍后方,骗袁绍分以重兵作出防守,使得白马兵力空虚;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利用轻兵袭击白马,击破白马驻军,斩杀大将颜良;袁绍听说颜良被斩,领兵还渡追击曹操,以文丑、刘备为先锋大将;文丑、刘备领五六千人追上曹操,曹操方兵力不足,众将领都劝说曹操退守大营,只有荀攸、曹操两人,决定击败文丑大军;曹操以辎重物资为饵,引诱文丑的士兵抢夺物资,使其阵脚自乱,然后给以致命一击,出其不意,击溃文丑大军,斩杀大将文丑;

那么?如果文丑此战不死,他有可能死于谁之手呢?

这个问题,可能性有很多;

第一种可能:死于曹魏

文丑作为袁绍方顶级大将,颜良死后,先锋大将一职,大多由文丑担任;所以,文丑在曹袁的一系列战役中,势必会有很多露脸的机会;曹操方的谋主,一个个都厉害得不行,随便定几个计谋,哪是区区文丑可以破的;所以,文丑很有可能死于曹魏;

第二种可能:死于袁绍

狗头军师郭图,大家都比较了解吧;文丑在袁绍身边,处境比张郃、高览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郭图献计,文丑没打赢,那么?最后的背锅侠,肯定是文丑;郭图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袁绍杀文丑,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文丑很有可能死于袁绍;

第三种可能:投降曹操

当然,文丑也有可能学张郃、高览,拜投在曹老板的门下;或者,等到袁绍被灭之后,如果文丑还没有死;曹操同样会招揽文丑,使其效力于自己;文丑加入曹营之后,他的死因,就很难去分析了;

在曹操阵营中,文丑的发挥空间会大很多,有可能战死,但更大的可能是终老病死;因为曹操用人,与其他人不一样;文丑善于冲锋,作战骁勇,但是智谋不足;那么,曹操肯定会派一个善于谋略的副将或者上司与文丑搭档;就像夏侯渊、张郃这对黄金搭档一样;

一矛刺死曹髦的成济,最后又是什么结局?

成济本是三国历史中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官拜太子舍人,依附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族。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儿,弑君!

公元260年,16岁的魏帝曹髦,年轻气盛,少有壮志。而当时的曹魏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时司马昭篡位夺权的野心,早已显露无疑。

深感皇位不保的曹髦,决心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铲除司马昭。但是由于期间麾下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曹髦来不及多做准备,只能纠集殿中宿卫和奴仆,拔剑登辇,浩浩荡荡地从皇宫杀向司马昭宅第。

曹髦大军在南面宫阙被中护军贾充率领的军队阻挡,双方战成一团。当时成济也在贾充军中,阻挡曹髦。当时贾充一方虽然兵力占优,但对面毕竟是皇帝,身份尊贵,大家投鼠忌器。而曹髦则无所顾忌,立于战车之上,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境。

成济看到自己这边隐有溃败之相,自然是非常着急,于是便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告诉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正是他向司马昭效忠的时候。于是成济再也无所顾忌,和哥哥成倅拿着手中长戈,就对曹髦冲了过去。

曹髦本就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平日又在宫里养尊处优,未曾上过战场,经历生死。方才之所以能够如战神一般,无人能敌,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杀他就是弑君,谁敢对他动手。

曹髦真正实力其实很一般,哪儿能是成济兄弟俩的对手,当即就被一戈刺中,弑杀于车下。就这样,堂堂当朝皇帝,就死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成济兄弟手中。

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三国志·三少帝纪》

很显然,成济兄弟弑君,是在为上司贾充办事,为主子司马昭分忧。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司马昭的嘉奖赏赐,反而是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因为曹髦毕竟是曹魏皇帝,是名义上的天子。如今曹髦被当街弑杀,需要有人出来抵罪,以平息舆论。成济兄弟作为弑杀天子的凶手,自然是被司马昭给推了出来,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就这样,为司马昭弑君的成济兄弟,却遭到了司马昭的捕杀,不仅自己身死,还牵连家人,三族被夷。

《晋书·文帝纪》:济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收济家属,付廷尉。”太后从之,夷济三族。

不得不说,成济兄弟是真够冤的,他们虽然是动手弑君了,但他们只是执行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贾充和司马昭。从司马昭和贾充的角度来讲,成济兄弟的所作所为,不仅无罪,而且还有功。

可他们最终的结局却是,被自己所效忠的主子给无情抛弃,不仅什么好处没捞到,还给他们当了替罪羊,里外不是人。这也难怪当时成济兄弟不服,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结果被下面的军士射杀。

对于成济兄弟的遭遇,很多人都是不表示同情的,认为他们完全就是咎由自取。要知道,他们所杀的人可是皇帝,弑君的后果他们不可能不清楚。

那么既然清楚后果,却还要上去动手,那就应该要有一个替罪羊的觉悟。就像《刺客列传》里面的那些刺客一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样也算是为自己的主子尽忠到底了。而从他们跑到屋顶上大骂司马昭的举动来看,他们就是没有这样的觉悟,认为弑君之后,司马昭会保他们。这样的想法,显然过于天真。要知道在古代公开弑君,那可是大逆不道,司马昭凭什么保他们?除非司马昭是一个不顾及舆论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他们明明不想当替罪羊,却又还要去弑君讨好上司主子,那就只能说是愚蠢。

关于这样的结论,其实对成济兄弟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选择的余地是很小的。成济兄弟之所以对曹髦出手,显然是受了贾充的指使。

虽然出了《魏末传》以外,大部分史书上没有明说是贾充让成济动的手,但很明显是有这方面的意思。否则一开始成济就可以冲上去了,哪里轮得到曹髦在那里出风头。

《魏末传》:贾充呼帐下督成济谓曰:“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倅兄弟二人乃帅帐下人出,顾曰:“当杀邪?执邪?”充曰:“杀之。”兵交,帝曰:“放仗!”大将军士皆放仗。济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车下。

而成济能做到太子舍人,自然清楚弑君的后果,而他自己又不想死。如果不是贾充以司马昭的名义做了承诺,保他一命,他没有必要冒险弑君。因为对于成济来说,弑君明显是死路一条,但违抗贾充命令估计也是死路一条。

贾充何许人也,司马家的绝对心腹,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代家主都以他为左膀右臂,后来更是和晋武帝司马炎结为儿女亲家,女儿贾南风,嫁给了晋惠帝司马衷,并一手掀起了八王之乱,带领西晋走向灭亡。这样的人物,他得罪不起,既然贾充承诺保他性命,他自然就只能选择弑君。

只是他没有想到,司马昭最终并没有保他。正是因为这样,成济才会跑到屋顶去大骂司马昭。不然的话,他老老实实受死就行了,没有必要去骂司马昭。

所以,不要怪成济愚蠢,他只是没得选。除非他有大毅力,敢临阵倒戈,跟随曹髦一起攻打司马昭,或许还能绝处逢生。就算不能保下性命,至少还能如尚书王经一样,博得一个身后美名,而不是如今这样的里外不是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