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佑六年(
1258年
)
,蒙古蒙哥汗决定分三路大军攻打南宋,但在四川钓鱼城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命丧于此。此后围绕着大汗问题,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夺战。
在政治上,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各有优势。蒙哥出征前安排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旭烈兀西征,忽必烈南下。阿里不哥是蒙哥指定的监国,同时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他又是托雷家族的
“灶主”
,所以蒙哥的皇后、皇子都支持阿里不哥。
忽必烈的地盘在漠南,漠南的汉族地主是忽必烈集团的核心。塔察儿是蒙古东道诸王之首,他的领地在蒙古最东北部,与漠南和汉地在经济和军事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塔察儿对忽必烈的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土诸侯民翕然归心”
,忽必烈在政治势力上并不弱。
忽必烈
在军事上,阿里不哥在最初时占据优势。蒙哥留在漠北的所有军队都归阿里不哥统领,同时蒙哥带往前线的部队,如东川的乞带不花、西川的明里火者、京兆的刘太平、霍鲁怀等也都听从阿里不哥的调遣。
忽必烈只有鄂州前线的4万部队,和漠南的汉军,实力上明显弱于阿里不哥,但是塔察儿兵强马壮,
“阿里不哥小有侵轶,则塔察国王一旅,足以平荡”
军事和政治上,阿里不哥略占优势,但在
军事才能
和
政治经验
上差得就太多了。作为幼弟,阿里不哥长期留守和林,从未参加过大战,且指挥作战中优柔寡断。
阿里不哥
蒙哥去世后,阿里不哥没有令前线将领互相配合,直捣关中,而且迅速返回漠北。这样阿里不哥不仅痛失川蜀、关中财税重地,还给了忽必烈调兵遣将,稳住中原的时间。忽必烈长期在外带兵,善待汉族能臣,征服云南大理后实力已经大到让蒙哥都忌惮。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的根本原因是
经济
。包括蒙古在内的所有草原帝国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粗放的畜牧业无法实现物资的自给自足,部落要想强大就必须不断发动对外扩张,以获取足够的物资与财富。
忽必烈的主动汉化,出现了
“邢州大治”、“关陇大治”和“河南大治”
,中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忽必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铁木真
漠北多沙漠、戈壁,物资历来都是漠南供应。双方开战后,漠南的供应随即中断,双方四年的大战全部在漠北进行,漠南生产却未受影响。
漠北从铁木真时代积累的财富很快被耗尽,随之出现了大饥荒和物价飞升。为解决困境,阿里不哥出兵攻打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迫使阿鲁忽倒向忽必烈。
随着内部矛盾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穷途末路的阿里不哥最终在
至元元年(
1264年
)
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争实际上是蒙古统治阶层“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先进的生产力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力,而不是几个王爷反对就能改变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00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