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宁战役惨败而归后,毛主席怒言: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导语:自古以来,战争都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因为矛盾不可调和而采取的极端暴力手段,不论是不同国家之间发生的外部战争还是国内各集团之间爆发的战争,都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我国的解放战争就是从国家整体与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的光荣的内战,为国家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具有深远意义。但就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言,前途光明而道路大多曲折,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也经历过失败。在大同集宁战役失败后,毛主席曾经愤怒地说过:''不报此仇,誓不为人''。这是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傅作义
1895年,傅作义在山西出生。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在学校表现积极、成绩优异,尤其是对军事谋略这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潜心钻研我国史上着名的战役,从中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23岁,傅作义在军校结业之后参加了晋军,凭借自身较高的智商与情商一步一步升职,在军阀混战中有勇有谋,逐渐扬名天下。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也充分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义无反顾冲锋陷阵,将士们都颇受鼓舞,多次化劣势为优势,以较少的兵力取得最终的胜利,对日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堪称民族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配合蒋介石内战,他所参加的战争胜率高达八成。大同集宁战役之中,傅作义对战局的把控十分到位,以少胜多,大败解放军。
大同集宁战役
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大好局势,中央经研究决定让晋察冀军区执行三路四城的任务。大同作为计划中的四城之一,此时属于阎锡山的地盘,但是阎锡山的军力主要集中在太原,两地之间的铁路也被破坏了,无法出兵。
面对解放军出战的的20万余人,阎锡山深感无力却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联系到蒋介石请求支援,蒋介石以大同的管辖权为条件让傅作义出兵。
傅作义分析占据后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解放军要害之地集宁。面对如此高明的对手,解放军指挥多次决策失误,既没有攻下大同,又没有守住集宁,连带着张家口也没有守住,大同集宁战役最终以解放军惨败收场。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此战结束后,傅作义得意洋洋地公开给毛主席发电报嘲讽炫耀,用词犀利,句句扎心。毛主席愤怒回应''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事实上,撰写这封电报的人士傅作义的秘书闫又文,是我党的地下党员,他接到傅作义的电报要求后曾经请示党中央,周恩来指示他可以骂得更狠些。毛主席的回应也是为了配合这出戏,起到激将法的作用。果然,后来的解放军化悲愤为动力,而傅作义军队越来越骄傲散漫,闫又文也越来越受傅作义信任,可谓是一举三得。
结语:骄兵必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