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娱乐非常 2023-09-20 15:19:48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遗世仰高风,乘舟梦日边

历史愈久远,很多的事实便模糊不清了,几近神话,即使是专家也头疼,比如这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现在也是因为缺乏出土物的证明而被置疑。

这个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毕竟还没文字,从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那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有传,那也是个别人们感兴趣之事,所以,历史上的很多事是我们现在大都处于猜测之中。

比如。大家都会背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其实说的是两个典故,前者是说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后者则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姜子牙和伊尹都是政治初期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李白在这里用这典故,表示了他想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但是,姜太公钓鱼,只要是个中国人就都能讲个一二三来,而这伊尹是何人,想必就没几人知道啦。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伊尹,名挚。夏朝末商初时河南杞县人。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建立商朝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也就是后来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伊尹历事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时历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

古代人的寿命都相当地短,上古时期应该更短,这伊尹能活百岁,我自是严重怀疑之。不过,据说姜子牙活了139岁,这些都是见于正史,所以,我们也只能听之信之了,毕竟这些是没有史料来加以佐证或推翻的。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列子》书中称:“伊尹生乎空桑。空桑是上古地区名,沿用至东周晚期,主要指今鲁西豫东地区,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吕氏春秋》记载:“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居。”

其实对这些记载,是属于只能意会之列,知道个意思就行了,当不得真的。想那鲁西豫东,属古兖州之地,桑林自是有的,但因为这桑树而取名为空桑就有些牵强了,如果有桃林是不是就取名为空桃,有大片桂花是不是就应该叫空桂?

再有,这“婴儿于空桑之中”,这么大的地方,有何指向,完全地没有说服力嘛,还不如说是得之于桑林的空地之间更有道理些。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他是作为陪嫁的奴隶去的商地,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在历史的记载之中伊尹天生聪颖,虽然于田间劳作不过却向往着尧舜的治国之道,除此之外还掌握了一手高超的厨艺。

因为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对如何治国之道有很深刻地认识,故而商汤王求贤若渴,三番五次的前往聘请。对他以师礼执之,所以,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王之师。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在甲骨文中有大乙,也就是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在伊尹的辅助之下,商汤很快的就灭了夏朝而建立了商朝,伊尹就被封为最高师权人物,而在商汤去世之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四朝。在伊尹的治理下,商汤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他辅佐的最后一朝太甲之时,据说这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他于是让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的功业,深刻反省,学习伊尹的训词,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由此看来,这伊尹还真是个权臣哈。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其中还有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根据学者考证,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权为相之外,更为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巫师。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商是一个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国家大事小情皆要通过占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在“道家”类中着录有伊尹所着《伊尹》五十一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

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汤液经法》,医家都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也就是说,中药的汤液源自于此。还有人将黄帝神农和伊尹并称为“三圣人”的说法,可见这伊尹的地位在医家也是很崇高的哈。

除此之外,伊尹还被尊为厨坛始祖,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从史料记述中可知,伊尹先是当过奴隶的,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对于这一说法,历代记述多多,留下的词语也很是不少,枚乘《七发》中有“伊尹煎熬”;《史记》说他“伊尹负鼎”;《汉书》言“伊尹善割烹”等等,甚至还有称他为“伊尹酒保”,这些至少说明他曾经是餐饮业的从业之人。所以,他也被奉为“中国烹饪之圣”。

厨圣也好,药汤之祖也罢,这些都不过是伊尹众多技艺之一,他的主要功绩主要有二,一是策划了灭夏之战,一是辅佐五朝安邦强国。但是,对于这两个方面史料是相当欠缺的,并没有多少详细的记述。

军事方面,他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夏商之交处于奴隶社会发展时期,凡重大举措必祈请上天,祭祀神祖,以求福佑,伊尹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总结,冲破天命思想的束缚,把民众是否拥护最高统治者,看作是衡量国家统治兴亡的一个重要尺度,进而将这一思想用于指导灭夏战争。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这个在今天看来是基本常识,但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却是前无古人的创造。伊尹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并用于指导战争,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军事发展的重大贡献。

再有就是所谓“上智为间”,说穿了就是注重情报的收集以及类似离间计的应用。伊尹多次赴夏,从多个方面收集信息以制定灭夏计划,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妹嬉,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削弱其实力,为后来灭夏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伊尹作为中国军事史上“用间”第一人,其功劳自不必言。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些小儿科,但只是伊尹占了个时间早,他的的作所为,几乎都可以视为中国第一,所以显得智慧多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当得起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伊尹:历史上唯一出身奴隶的宰相

在政治上,伊尹是一位治国名臣,辅佐商汤王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要求官吏一定得勤勤恳恳地工作,必须作出显着的成绩,否则将受到严厉的责罚,甚至于罚作奴隶。因此各级官吏都不敢胡作非为,使得商初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

他注重教育,以“眷求一德”以求天佑;他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他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所有这一切,都对商王朝的勃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尹一生极为传奇,他从一个奴隶一路地逆袭,每一件事都瑰丽精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呈。伊尹有幸遇到了伯乐,使他能够施展才华,所以,我们在感叹伊尹贤明多智多智的同时,也应该把赞誉送给商汤,一个成就了伊尹灿烂人生的伯乐。

中国第一宰相是谁?

应该是伊尹。
奴隶出身的圣人宰相伊尹,又名伊挚,系夏朝莘国人,当时周围有势力强大的商部族,商汤与莘氏通婚后,伊尹作为莘氏的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谈论治国之道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治理好。”商汤从此知道伊尹是个落魄的贤人,不久便加以重用,拜为右相。伊尹辅佐商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国力愈加强大昌盛。 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他的三个子孙外丙、仲壬、太甲治理天下,使得诸侯归殷,百姓以宁”。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相国圣人,史称元圣人。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通称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是各种各样,名目繁多.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相国或相邦,丞相,即宰相,百官之长.秦代宰相亦称丞相或相国,国相.西汉沿置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主持国家最高政务.西汉末年,改宰相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一起三公,亦称三司.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
西汉武帝时,防止臣下专权将政务中枢从三公府移入内廷,由尚书协助皇帝裁决庶政,尚书台便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则成了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长官,成实际上的宰相.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宰相或称丞相,相国,或称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时置时废,多由权臣担任.
隋唐确立三省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当过尚书令,以后臣下不敢居此职,尚书省的长官由原来的副职左右仆射担任,执行宰相职务.唐中叶以后,皇帝另选重臣数人,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衔,意即与中书,门下长官商量处理国务之官,是事实上的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袭唐制,遂直接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宰相的官称,而原来的三长官反而成闲职了.北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书左右仆射宰相,南宋孝宗以后,又改左右仆射左右丞相.
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一省制,即以中书省政务中枢,其中设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行宰相职权.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后来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与明太祖朱元璋发生矛盾被杀,皇帝恐权臣乱政,废去中书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权分给六部官长,由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立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以后大学士权位渐高,内阁实际权势大於历代的宰相.清代沿明制设立内阁,大学士即宰相.雍正皇帝时,防止内阁泄漏机密,在内廷设军机处,无定员,多时达六七人,称军机大臣,处决要务,成事实上的宰相,但名义上仍沿袭前朝,以授内阁大学士拜相.
综观历朝历代,有辅政功勋卓著的贤相名相,如汉高祖时的萧何,武则天时的狄仁杰,唐玄宗前期的姚崇,宋璟等;也有奸诈专权乱政的奸相权相,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唐玄宗后期的李林甫等,留得千古名.宰相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毕竟是封建时代人治的物.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皇帝的贤愚和担任此职的个人品性有很大的关系.宰相制度的形成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