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在古代,想杀害皇帝为何不用下毒的方式 溥仪:没吃过一口热乎饭

霖佳财经 2023-09-20 14:15:51

文/一度历史观V

皇帝在古代是一个让人眼红的职业,每时每刻都有人惦记着。

因此,皇帝的性命是时刻受到威胁的。

但是,那些有竞争皇位的权力的人,大多不敢真的派人刺杀皇帝,毕竟事情一败露,那么自己也要陪葬。因此,必须要在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下手,下毒就是当时来说最为方便的一种办法了。

但是,古往今来皇帝有数百位,而被毒死的人仅有光绪帝一例,那么古代时,想杀害皇帝为何不用下毒的方式呢?对此,溥仪说:没吃过一口热乎饭。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为何下毒杀害皇帝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御膳房

我们都知道,御膳房是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用于管理皇帝、后妃以及宫中其他的皇室成员的饮食,还有典礼筵宴等事宜。想要下毒的话,在日常食物中是最好下手的,而历代皇帝也不傻,他们对此制定了解决方案。

首先,就是御膳房的人必须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并且从料理到送到皇帝面前,都会有一些专门的人在旁边看管,想要下毒没门。

并且,皇帝吃饭时还会摆谱,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还有掌勺的大厨是谁,都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来是保证了饭菜的质量。而二来是万一饭菜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下毒会把自己九族都牵连进去,那些厨师就算有机会也不敢啊。

并且,除此之外,皇帝每天每顿的用膳的时间以及地点都是不定的,因此哪个厨师会给皇帝做饭只有皇帝知道。

最为万无一失的做法就是“尝膳”了,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还没下筷,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是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等半个时辰之后然后再自己吃。

因此,溥仪自己也说他就没吃过一口热乎的饭。

第二、食不过三

“食不过三”的意思就是如果皇帝一连吃了同一道菜三次,那么就会有太监大喊一声“撤”,传膳的太监就会把这道菜给撤下去,而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内,都不会再见到这道菜了。

“食不过三”的习惯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据说,这是以前的老祖宗定下的家法。因为皇帝爱吃什么或者不爱吃什么,都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即使是太监或者大臣,甚至还包括了自己的家人。

并且,皇帝在吃饭是不能说话的,所以皇帝吃饭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了哪个菜,侍膳太监就要赶紧的把哪道菜放到皇帝的面前。

并且,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的话语是不被允许的。

在宫廷中把这叫做“伴膳不劝膳,菜不过三口”。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我每天用餐,每顿饭都有几十道菜,无论哪道菜,即使在可口,也不能连吃三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规,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

第三、银针试毒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应该都会对银针试毒有印象,当放在液体中或者是菜品中的银针变黑了,也就意味着其中有毒。

而从科学方面来说,银器在碰上某些东西马上会变黑的真正原因,是硫化物的作用,当两者接触,在银器表面就会形成暗色的硫化银,并不是说是毒素使银器变黑。

然而在古代很多毒都是含有硫的化合物,比如砒霜。所以,古代人才会普遍认为银针变黑就是有毒。

在这三种方法之下,皇帝很难会被图谋不轨的人所毒害,因此即便是古代皇帝众多,被毒死的也难以找到。但是,前文也说过了,光绪帝是唯一一个被毒害的皇帝,那么在这么苛刻的条件下,下毒人是如此做到的呢?

其实是因为下毒的主使人身份不一般,她就是慈禧太后!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与慈禧都生病了。

而后,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而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中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办理,令人奇怪。

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因此,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

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5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