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历史上的清朝为何宁愿亡国,也不愿立宪 其中竟有这等道理

娱乐借鉴 2023-09-20 13:09:16

纵观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改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权力的重新分配!进步的改革方式是放权,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红利;反面的改革方式是收权,把权力抓到少部分人的手里。晚清所谓的预备立宪,就是后者。

清朝要立宪可不是说几句话,发几道旨意就可以完成的。那是从上到下完全的大变革。清朝首先在1905年派遣了大臣们到日本和西方考察宪政。随后在1906年正式宣布《宣示预备立宪谕》。

具体包括,设立省级和朝廷级的谘议局和筹建资政院,开始重新讨论各省的预算、税收、公债以及单行章程规则,选举资政院议员。当时在1908年,清朝表示要用9年时间完成预备立宪。

在这9年时间,将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中小学和大学学堂,完成近代巡警的建立,重新建立近代化海陆军等等。另外,还要重新详细制定各项法律和财务制度,以及新的官员制度。

具体时间表是,第1年,建立起国民识字课本,建立地方自治章程,在第2年所有省份举报咨议局选举。第3年,开始着急朝廷级别的资政院议员,同时,在所有州县推广识字班。

慈禧死后,载沣等一帮小王爷攫取了清廷大权。这些人上位后,又愚蠢又贪婪,把袁世凯等原来的权臣赶回了老家,一切权力都由他们瓜分了。

这些小王爷们,既没眼光,又没能力,只知道捞权、捞钱。要让他们立宪,交出手里的权力,那简直是与虎谋皮,不可能的。

在这些小王爷们的手里,清廷就像盲人骑瞎马,夜班临深池,危机越来越近,他们却不自知。

终于,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的丧钟已经敲响。第二年,清帝逊位,清廷正式被袁世凯推翻。

现在很多人说,如果当时是汉人当皇帝,立宪肯定就搞成功了。这种话说的很绝对,忽略了立宪改革的反复性,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一必然规律。但是从载沣等人的改革倒退来看,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晚清的立宪改革,并没有涉及到改革深层次的东西,始终停留在表面,也就是满汉官员利益分配的这一方面。最终立宪失败,没有什么原因,其实就是汉人官员抛弃了满洲贵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