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外媒:商汤科技或在年底前进行规模20亿美元的IPO

手机中国 2023-09-20 13:08:54

【CNMO新闻】伴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渐火热,在AI领域颇有建树的商汤科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对象。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商汤考虑在年底前进行规模20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

商汤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SenseTime)是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通过研发视觉技术,赋予计算机视觉感知和认知的能力,让计算机能像人与动物一样获娶分析、理解各种视觉信息,并与自然界进行交互。同时SenseTime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图像搜索、智能监控领域有所成就。

最新消息显示,商汤方面回应称,感谢您对商汤科技的关注与支持,商汤科技是一家坚持原创、让人工智能引领人类进步的科创企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百业。对于市场传闻,商汤不予置评。

AI独角兽旷视科技拟赴港IPO 阿里蚂蚁共持股近30%

旷视 科技 股东结构图(截图自招股书)

人工智能行业有望迎来第一家上市公司。

8月25日,旷视 科技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预计融资超85亿港币。公开财报显示,旷视 科技 连续2年营收超300%增长,有望成为AI第一股。

不过,旷视 科技 的业务范围,要比人脸识别广泛得多。以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为支撑,公司成功地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商业化落地,广泛应用于个人设备大脑、城市大脑和供应链大脑三大物联网垂直领域。

目前,该公司已经和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中国移动和凯德置地。

值得注意的是,旷视 科技 的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在业界享有“姚班”盛誉,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创办,旨在招募并培养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人才。

同股不同权

招股书批露,旷视 科技 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6780万元、3.132亿元、14.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8%。2019年上半年,旷视营收为9.49亿元,同比增长210.3%,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

一直以来,旷视 科技 与云从 科技 、商汤 科技 、依图 科技 并称为AI四小龙。今年5月,旷视 科技 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其D 轮总融资额达约 7.5 亿美元。参与D轮融资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资本的青睐缘由,来自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前景的看好。

不过,比它成立更晚的商汤 科技 ,在融资道路上更加凶猛。2017年7月11日,商汤 科技 宣布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 2018年4月,商汤 科技 通过阿里巴巴和其他投资者融资6亿美元,估值超过30亿美元。 随后的5月31日,商汤 科技 又宣布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联合领投方包括厚朴投资、银湖投资、老虎基金、富达国际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自贸区基金、全明星投资基金等跟投,高通创投、保利资本、世茂集团等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

截至2018年5月,商汤 科技 总融资额超过26亿美元,在软银中国投资10亿美元后,商汤 科技 估值已经跃升至60亿美元。不过,根据港交所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规定,“同股不同权”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要达到400亿港元,约合50亿美元。

阿里系占股近三成

旷视 科技 在上市路上抢跑,早已做足准备。

今年5月,旷视 科技 发生股权变更。据工商资料显示,联想、创新工场及蚂蚁金服旗下公司这些早期投资方退出了旷视 科技 股东行列,李开复、蚂蚁金服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杨沐退出了董事行列。而股权变更后,旷视的最大股东为其创始人印奇,持股比例达到了75%。

根据香港工商资料显示,旷视 科技 的股东由此前的众多投资机构变为一家香港公司Megvii Technology(HK)Limited。此举也正是提前搭建VIE结构,为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做准备。

时间退回到两年前,AI 公司都处于同质化竞争中,并未有明显的差别,覆盖的场景无外乎智能安防、智慧医疗、智能园区、智慧城市等等。在经历了几轮融资较量后,商汤 科技 旗下的技术已经拓展到金融、 汽车 、智慧零售、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等领域。而云从 科技 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大AI 供应商,已在29个省级行政区上线实战,产品部署至全国的54 家机场。

不过,在短期内,AI行业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算法和应用仍然在大量领域等待落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2021年3.15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理性与坚持

2021开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与高增长,人工智能行业也是保持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看似繁荣的AI,2021年,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根据IT桔子提供的2021年1-2月的独角兽动态榜,2021年新晋的9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三家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类企业入榜,分别是燧原 科技 、TalkingData、摩尔线程,估值分别达到了80亿、84亿、140元人民币。

之前的2020年8月,胡润研究院也曾发布了一份《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国227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21家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企业上榜。

这21家企业最分别是:商汤 科技 、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地平线机器人、明略 科技 、寒武纪 科技 、依图 科技 、影谱 科技 、特斯联 科技 、涂鸦智能、第四范式、斑马网络、达闼 科技 、海尔卡奥斯、G7(北京汇通天下)、集奥聚合、出门问问、Momenta(北京初速度)、奥比中光、云知声、闪银奇异。

21家独角兽企业中,最低估值70亿元的有11家企业,估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0家企业。其中,最高估值的商汤 科技 达到了500亿元,21家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估值共计达到了2750亿元。

回顾到2020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当时工信部苗圩部长公布的人工智能企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了510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统计,每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年平均营收,也就仅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

除了这些领头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之外,对于更多的AI腰部、尾部创业企业来说,更多AI创业企业的营收还是处在一个相对非常低位的水平,甚至说,大部分人工智能企业,都还在拉投资、炒概念、找场景的阶段。

毕竟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在东方林语看来,如果从数据的维度再深入分析一下的话,企业对数据的利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数据的有效整合;

从基础的维度,整合各方数据源,并做好数据的获取、储存、清洗与治理。

2、数据的响应运营;

从运营的维度,可以发挥数据更多的价值。

3、数据的响应业务;

从业务的维度,数据可以产生更多新的价值。

4、数据的创造业务。

从发展的维度,数据可以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AI转型,是很多政府部门、企业的战略诉求,而对任何一家计划往人工智能转型的机构而言,想要相对科学合理的完成这个“企业对数据利用的四阶段模型”,一般至少需要一年甚至3-5年以上的时间。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多少人(主要是领导层)会合理把控好这个“心理预期”呢?

人工智能带来的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如果再进一步分析一下的话,除了数据的整合与有效利用这个“基础门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更大的“隐形门槛”会挡在诸多AI创业企业面前。

而这些“巨坑”往往都是在很多AI创业企业千辛万苦拿下合同之后在工程化实施中才发现的。

这些隐形的“巨坑”,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交付的周期与难度,比预期大的多,导致验收困难、回款困难甚至项目烂尾……

在东方林语看来,这些前期看不到的,可能存在的“隐形门槛”与“巨大深坑”,具体包括:

第一、人工智能业务场景落地的可行化;

一个看似让人激动兴奋的场景落地项目,论证实施阶段的“美好想象”,能否经得起实际业务场景的验证。

第二、各种AI模型服务平台的工程化;

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从AI基础层、AI技术层、AI应用层实现系统融合,工程化的难度,永远比预期要大的多。

第三、AI能力统一输出的门户平台化;

在数据中台、AI中台概念火热的大背景下,AI能力如何实现底层的数据复用、模型复用等新的需求可能会不断提出,导致项目的外延不断扩大。

第四、AI与数据能力的闭环迭代化。

这里面,需要将过往、现有、未来产生的数据,以及内部、外部的数据全部打通,继而再通过通过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NLP、知识图谱等领先型人工智能技术,将整合后的数据转化为业务上可以理解的“数据资产”,并实现闭环迭代化。

这些隐形的“四化”方案,对很多想转型的AI企业、机构而言,可能需要3-5年才有可能真正完成闭环迭代与良性循环。有多少企业,有这样的耐心与战略定力呢?

如果再进一步总结的话,人工智能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并充分价值的话,需要满足下面的三个定律:

1、人工智能是真正有用的;

只有真正产生落地价值,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2.人工智能是可解释的;

人工智能建立的模型,需要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 人工智能是可信并安全的。

无论是隐私保护、监管合规,还是业务发展等的要求,这已经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对于数千家AI创业企业而言,就像万里长征一样,90%以上的AI创业企业都无法坚持到最后。

即使目前已经杀出重围的几十家“独角兽企业”,也是仍旧处于巨额的亏损与烧钱阶段。

因此,从2020年到2021年,尽快上市已经成了诸多AI独角兽企业的最佳选择乃至唯一选择。

近段时间,包括依云知声、依图、云从 科技 、云天励飞等AI独角兽企业相继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最新的消息却显示:

云知声提交撤回上市申请,状态变更为“终止”。

依图 科技 ,2021年3月11日,主动要求“中止”审核。

为什么变数如此之大?

数据显示,这些AI独角兽企业,尽管营收飞速增长,甚至都是以成倍、数倍的速度在增长,但长期处于巨额的亏损与烧钱状态,能否通过监管机构的“合规审查”?能否在资本市场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都还面临一系列不确定的巨大考验。

云知声,作为深耕智能语音赛道上的独角兽,希望冲刺“AI语音第一股”,三年半已累计亏损7.9亿元,累计营收为5.61亿。

依图 科技 ,在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的招股申请书中,拟募集资金超过75亿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项目和高性能SoC芯片制造。作为一家成立8年左右的人工智能公司,依图 科技 报告期内四年净亏达72亿左右,对应的营收为14.7亿。

云天励飞: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分别亏损5480万、1.99亿、5亿、8.6亿,这期间总亏损超16亿元,对应的总营收为6.83亿。

云从 科技 :2017、2018、2019年和2020年1-6月分别亏损1.06亿、1.8亿、17亿(2019年亏损扩大主要是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3亿元)和2.9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2.8亿元,营收15.77亿。

更大的两家明星企业,旷视 科技 与商汤 科技 呢?

据此前报道,2019年8月,旷视 科技 已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当时旷视 科技 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旷视 科技 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8.8%。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而最新的消息显示,3月10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公布关于旷视 科技 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旷视 科技 能否圆梦科创板,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作为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 科技 去年年底完成了Pre-IPO轮融资。融资完成后,商汤 科技 估值约为120亿美元(约合775.37亿元人民币)。2020年11月,《 财经 》援引获得的一份商汤 科技 上市融资计划书,内容表示商汤 科技 预计在3年内进行A+H两地上市。

另外,包括推想 科技 、第四范式、地平线、思必驰、壁仞 科技 等一众AI独角兽,也不断有上市消息开始传出……

AI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之路如此坎坷,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持续的、不断扩大的、巨额的亏损与烧钱。

……

除了已经上市的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概念股”,风口之下,风光无限同时又坎坷不断的人工智能领域,数千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都还在热火朝天的 探索 与前进中。

2021年,还会诞生更多的AI独角兽企业吗?

多家计划登陆资本市场,就差“临门一脚”的AI独角兽企业,包括商汤 科技 、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知声、云天励飞以及其他的几十家AI独角兽……哪些家能够率先登陆资本市场呢?

如果从行业大趋势来分析的话,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作为新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新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及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这也预示着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 科技 前沿领域的公关,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但从另一面,一个必然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所有AI企业,作为前沿、高端的研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收入规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可能无法支撑巨额的、持续的、大规模研发投入、场景 探索 及市场开拓等,持续亏损的风险与压力,会长期存在。

无论对AI企业,监管机构,投资者,都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理性对待这个问题。

要知道,在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大浪潮之前,2000年前后的那一拨互联网的浪潮中,我国的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包括百度、腾讯、阿里等都是参考硅谷等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所以规模化、盈利的时间相对更快一些,商业价值的实现在比较短的时间就可以体现。

因此,无论是对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还是其他AI创业企业来说,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一定是异常曲折的。

平衡好巨额的亏损、有价值的落地场景,快速的发展、投资者的认可四者的关系,从生存再到发展,这是必须要处理好的理性问题。

首先坚持活下来,才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