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为何结局大多都不太好 比如胡惟庸

爱殇历史 2023-09-20 12:08:39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语:“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意思是对臣子来说,功高震主之时就是“身危”之际,当皇帝对其赏无可赏之时,只能将其杀掉,否则还能将皇位赏赐于他吗?历史上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掉的大臣数不胜数,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两位有代表性的功臣,看他们是如何走上“作死”之路的!

第一位:明初宰相胡惟庸

据《明史》所载,明初时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策划了“洪武四大案”,爆发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就是其一,受此案株连的足足有三万余人,时人称之为“胡狱”,胡惟庸也成为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因功高震主而被杀掉的大臣。

胡惟庸生年不详,只知其祖籍濠州定远县,与李善长乃是同乡,龙凤元年投奔朱元璋于和州,当时大明王朝还未建立,朱元璋还在四处征伐,像胡惟庸这样的文官自然不大受重视,所担任的不过是主薄、知县、通判等职。

大明王朝建立后,胡惟庸的政治才能逐渐显露,开始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于洪武三年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七年又在“老乡”李善长的推荐下出任右丞相,在任期间政绩斐然,又于洪武十年“晋升”为左丞相,此时的胡惟庸已经位居百官之首,称得上位极人臣,功高震主,朱元璋对其是赏无可赏!

按理来说,胡惟庸此时应当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但他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行事肆无忌惮,不知收敛,生杀废黜大事经常绕过朱元璋径直执行,据《洪武四大案》所载,胡惟庸势力鼎盛之时,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

但凡有人得罪于他,胡惟庸必然会将其设计杀害,据传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所毒杀的,他还想设计陷害大将军徐达,结果事情败露,未能成功。刘伯温死后,胡惟庸与李善长互相勾结,结党营私,操纵政权,朱元璋对此了如指掌,一直等待时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洪武十三年,有人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意图谋逆,朱元璋下令彻查,将胡惟庸及其党羽全都投入大狱,而后斩杀,前后卷入此案的足足有三万多人,史称“胡惟庸案”

史书上关于胡惟庸造反以及朱元璋彻查“胡惟庸案”的细节极为模糊,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充分的证据,但朱元璋下手极为狠辣果断,就像杀红了眼,但凡和胡惟庸扯上一点关系的都被朱元璋斩杀殆尽,就像是为了杀而杀。

所以很多史学家一直认为胡惟庸根本没有造反,只是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朱元璋所忌惮,或者说是皇权与相权产生了冲突,所以朱元璋才对胡惟庸痛下杀手!

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而丞相一职被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权因此而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说朱元璋杀胡惟庸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他意图造反,而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位: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

韩信也是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因功高震主而被杀掉的大臣,刘邦全赖他襄助才得以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为时人所敬仰,“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都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后世更是将其奉为“兵仙”、“神帅”,几乎要将其神化,然而如此一位人物却也因为功高震主而被诱杀,甚至被夷灭三族!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早年郁郁不得志,混迹于乡里,也不从事劳动,经常蹭吃蹭喝,为乡邻所厌恶,一些看不惯他的人也经常欺辱讥讽于他,韩信却从不反驳,为此还留下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典故。

项梁率军渡过淮河北上时,韩信前去投奔,结果不被项梁重视,项梁死后他又归属项羽,项羽同样轻视于他,所以韩信愤而离开项羽,投奔刘邦,然而刘邦也没发现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便随便给了他一个小官,只有萧何认定韩信有惊世之才,一直与其交往,刘邦被项羽排挤到汉中后,一些看不到希望的将领纷纷出逃,韩信也在其中,结果萧何得知后亲自去追,上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戏码,终于感动了韩信,而后萧何又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当时刘邦受困于汉中,一腔热血无法挥洒,初为大将军的韩信便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刘邦顿时茅塞顿开,采纳了韩信的建议,楚汉战争爆发后,韩信大展神威,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襄助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他也因此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然而功高震主的韩信也被刘邦所忌惮,所以项羽死后刘邦就收了韩信的兵权,后来又将其贬为淮阴侯,最后萧何与吕后合谋,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并夷灭其三族!一代名将有此下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当初韩信攻占齐国之后,威望已经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齐人蒯通用相人术劝说韩信,告诫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处境很危险,韩信也有此担心,也曾想过自立为王,但最后还是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于他,结果最终被蒯通说中,因功高震主死在了萧何与吕后手中!

小结: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人臣者,最忌功高震主,若是不懂得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必然会产生“兔死狗烹”的悲剧!这对我们现在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身处职场或者官场时,切记不要抢了上司的风头,“功高震主”可是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无妄之灾的!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明史》

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朝臣,是不是都不得善终?

在历史上功高盖主的朝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得善终,只不过分为哪一个朝代的不同阶段。如果说这位功高盖主的朝臣,他正处于这个朝代辉煌的时期,那么他绝对不会被皇帝诛杀。其中的代表人物应该就是清朝宰相刘罗锅,以及明朝的一品大员张居正。这两个人都是权高位重的朝臣。

而且他们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忠臣,对待国家无论是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两个人的结局非常的相同,都是告老还乡。但是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功高盖主的朝臣,最后被皇帝满门抄斩,比如说在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朝代基本上陪同二人所打下江山的所有朝臣,都没有获得善终,因为这两位皇帝性格比较相似,都属于那种自私的人。

他们认为陪他打下江山,这群人虽然有功劳,但是等他死了之后,他害怕这些人重新造反来夺得他的皇位。想想这些人的行为让这些功臣真的很心寒。即使你害怕人家夺你皇位,你也不能把人家赶尽杀绝,这不是以怨报德吗!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他夺得皇位之后,也和其他的开国皇帝有着共同的担心,但是他的处理方法就非常得当,在一个酒会上他邀请所有的开国大臣和他一起喝酒在吃饭的时间,他就表露出自己百年之后这种担心之情,所有的大臣也纷纷交出了自己的兵权,主动告老还乡,当然也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这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做法要比朱元璋和刘邦恰到好处。最起码在历史上面留下了一个好的名声。

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不仅是秦国,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容不下功勋卓著的功臣。秦国历代的君主确实杀了不少的功臣,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却没有诛杀功臣。功臣功高盖主,严重影响了君主的权威,为了自己的统治,秦国的君主诛杀了很多的大臣,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秦昭襄王时期的大将白起,担任秦国大将30多年。帮助秦国打败了楚国,攻陷了楚国首都郢城,后来又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打败了赵国,坑杀了40多万赵军。因为白起的功绩,他被封为武安侯,可后来因为功高盖主,得罪了秦昭襄王的舅舅,被赐死于杜邮。秦始皇的大将王翦,率领大军攻克赵国,统一了三晋。随后又带领60万大病,灭了楚国,实乃嬴政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可王翦为了避免和白起落得一样的后果,无论秦始皇怎么挽留,都坚持告老还乡,不问政事,才落得一个好结果。

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带领秦国走向了富强,却因为变法触及了国内贵族的利益,最终被车裂而亡。吕不韦是秦始皇父亲从赵国回到秦国的最大功臣,嬴政继位以后,吕不韦被封为丞相,权倾天下。可后来吕不韦却因为秦国内乱受到牵连,不仅被罢官,还在流亡途中饮酒自尽。

其实,总的来说,秦国并没有怎么杀功臣,很多官员和大将最终都得到了善终。相比于朱元璋和刘备,在对待功臣这一方面,秦始皇可谓是相当仁慈。

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76岁高龄却惨遭灭门,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李善长被灭门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善长自我感觉良好,太自以为是了,一位自己是个功臣,朱元璋会一直罩着他,不会杀他。

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确实是功不可没,而且朱元璋能够坐上皇位也离不开李善长的帮助。李善长从一位教书先生变成辅佐朱元璋的功臣,这一路上也是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和磨难。这十年来,李善长对朱元璋可以说是寸步不离辅佐他。而且,朱元璋也是非常认可李善长这个人了。

后来,李善长成为了百官之首,朱元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善长带领着朝廷百官一心一意的效忠朝廷,尽心尽力的辅佐朱元璋的春秋大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小人的妒忌。朱元璋也是觉得李善长的势力也太大了,就开始内心惶恐。要是区区一个丞相的势力和声望都超过了我,那我可怎么办?于是朱元璋就对李善长没那么喜欢和重用了,就改变了看法。后来李善长生病回家修养的时候,朱元璋就借着这个机会换掉了李善长的位置。

李善长都已经告老还乡了,那按道理说就应该开始自己的晚年生活了吧。但是朱元璋不这么认为,李善长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过不去的坎。他觉得不管李善长在哪都是对自己的权力的一个威胁。后来,胡惟庸就被别人诬告谋反等等各种罪行。这个事件里面牵涉到的人也是特别多,但是因为李善长和胡惟庸假借儿女亲家的关系来往频繁,也被满门抄斩了。

就是这样,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古代哪个丞相结局最悲惨?

明朝的胡惟庸吧。别的丞相结局再惨,不过是被砍头、家人流放或者被抄家夷九族。胡惟庸先生上面的套餐来了个遍,还搭上了大明朝三万大臣的命,就是著名的“胡惟庸案”。可以说是结局最悲惨的丞相了。

按照老朱家的说法,有一天胡惟庸家里的井里冒出了泉水,认为是祥瑞,高高兴兴的邀请朱元璋去看。朱元璋,皇帝嘛,当然喜欢祥瑞了,于是摆架,上胡惟庸家。刚到西华门,一个太监冲了出来,死死拦住朱元璋的车队,打都打不走。朱元璋认为有异,回宫登高一看,只见胡家大宅,车马如龙,刀枪林立,老朱给吓得一身冷汗,立马下旨把胡惟庸以谋反罪处死,抄家灭族,更是在之后以追查同党为名,诛杀了三万余名官员。

当然,经过各个史学家的分析,胡惟庸谋反已经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当然,我们作为后来人也不能武断得说胡惟庸谋反纯属子虚乌有。但是,胡惟庸一案使三万官员成为胡惟庸的陪葬是事实。更为可怕的,是朱元璋以此事为契机废除丞相独揽大权。更更可怕的是,朱家继任者又培养出了内阁这个怪物。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2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