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致各位诗友的一封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 。
在公众号会话页面,回复“ 加群”,即可加入粉丝交流群。
有人说,他是贾宝玉的原型。
他才华横溢,出生贵族,拥有旁人想不到的幸福。
他青年丧妻,英年早逝,品尝了他人想不到的孤独。
王国维形容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是纳兰容若。
翩翩佳公子,伤情何其多。在纳兰容若笔下,有他对妻子的深情,对故乡的眷恋,对友人的真诚。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的悲欢离合都藏在词中了。
念念不忘,总是初见《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如初见般美好,这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
人人盼望着人生如初见,可世间最易变的就是人心。
就像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时候,海誓山盟,约好一起变老,可到最后,唐玄宗为了大唐江山,却轻易抛弃了杨贵妃。
可以沉浸于爱情,但不要沉溺于爱情。真到了要忘记的时候,就不要再沉迷以前,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吧!
愁绪绵长,深夜思乡《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乡愁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信仰,纳兰容若也不例外。
这一天,纳兰容若随康熙在塞外,思乡的情绪被风雪吹的更加浓烈。
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温暖宁静的故乡,就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
人在落难的时候,在孤苦无依的时候,最容易想到故乡,那里可以遮风挡雨;最容易想到亲人,他们可以抚慰孤独。
当时寻常,再难寻到《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与新婚妻子琴瑟和鸣,曾有过一段恩爱甜美的时光。
但美好的生活没能持续多久,成婚三年后,妻子撒手人寰,纳兰悲痛不已。那些他以为最寻常的快乐,却成了此生再难拥有的幸福。
伤心的纳兰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词,字字皆血泪,蕴含了无限追悔之情。
红尘中的暖,从来都是这般的简单,在一眼的遇见里,在日常的灵犀中,在相看两不厌的默契中,在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光景里。
忘年知己,承诺一生《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让纳兰容若在意的不止爱情,还有友情。
1676年,纳兰容若与顾贞观初一结识,便引为知己,近20岁的年龄差,也未能影响他们的友情。
初次见面,纳兰便赠给顾贞观这首词。他在词中直白地表示,愿意与顾贞观结交,直到下辈子,依然做好朋友,这是他的承诺。
一直以来,许多人将纳兰引为理想中的爱人,实际上,他还是一个真诚而值得托付的朋友。
渔夫之梦,悠然自得《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无人不羡慕渔父自在而美好的生活,纳兰容若也不例外。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
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可见一斑。
几乎每位诗人心中都有一个渔父梦。失意落魄时,它是一种慰藉;志得意满时,它是一个提醒。
所以苏轼会写“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李煜会写“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毕竟恬淡自由的生活,谁不向往呢?
相思无望,未能终老《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的恋人在天上,纳兰想要去访她,却不能。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纳兰,他悲怆地说: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
相思相望,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两情相悦却偏偏不能在一起,若是能终成眷属,抛弃荣华富贵也心甘情愿。
我们向往的爱情模式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平平凡凡的在一起。
月有圆时,爱而无期《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对亡妻的思念,深入到了纳兰的骨子里。
这一天,纳兰又梦到了妻子,两人泪眼相对,昨别时,她告诉纳兰:可恨我不是天上的月亮,可以每夜照向你团圆。
梦醒之后,纳兰写下此词,像是对妻子的深情告白: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痴心的纳兰,甚至表示,想要与妻子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想到世界的角落有一个你,觉得整个世界也变得温柔安定了。
题画秋景,自然恬淡《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
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纳兰的笔下,也有悠然恬淡之作。
这是一首题画诗,西山秋爽图所画之景真是绝美,斜晖脉脉,山林萧疏,绝顶之上,一孤僧悠然闲坐。
看着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他无限向往,他也希望能够摆脱尘累,去享受恬淡平静的时光。
全词物我交融,情景相谐,用词清丽,有一种云淡风轻的静谧感。心若恬淡,则生活自然恬淡。
送别友人,难舍难分《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顾贞观是纳兰最好的朋友,这一年,顾贞观因母丧南归无锡,纳兰难舍万分,写词送别。
执手相送,恋恋不舍,不由得泪流满面。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思念之外,纳兰劝顾贞观“加餐饭”,这是何等平常的生活琐事、琐言,却藏着纳兰最真挚恳切的关怀。
与你离别的悲伤,是无法描画出来的。让人泪流满面的,除了爱情,还有友情。
怀念亡妻,哀婉动人《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这一夜,伴着这萧萧雨夜,听着这风声、雨声,望着灯花一点点地燃尽,纳兰失眠了。
夜阑更深,夜晚的静谧代替了白日的喧嚣,相思便也蠢蠢欲动,从心底涌上脑海。
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思念中带着自嘲,冷淡中带着自责,想说爱一个人真的不容易,但停止思念已经远去的爱人更难。
整首词看不出任何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决绝,反倒是处处透着几分聚散无妨,由他去吧的淡然。
晚清词家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凄凄切切,不忍卒读。”
每次,只有到深夜时,我才敢将你想起。
浮生半醒,道尽如梦人生,酸甜苦辣,都是真情滋味。
在纳兰容若的词中,爱情是那么深沉,友情是那么真挚,思念是那么刻骨。
是否也有一首纳兰词,百转千回,写到了你的心里?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ID:gdwxysc217),图片来源于网络。
>>>
精品公众号推荐,聆听心灵,感受文字之美。
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读《周易》就会明白:人要成功,要懂得定位和变卦
《走近课本里的中外名人》让伟大的人性和思想的光辉指引孩子的人生道路
一个教了10年学的中学地理老师,强烈推荐每个人看看它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么?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他们的传记,比诗词更好看!
大语文那些事儿:别人家的孩子,培养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小王子三部曲》: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但只有少数人记得
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
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 在看 哦
纳兰词·清平乐
忆梁汾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词译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世间让人感动的,原本也有友情。也许,昔日伴君今夜须沉醉的友人,早已一马远去,只剩西风古道上的黄尘。也许,曾经少年风流的哒哒马蹄,如今只有一行形影孤寂的不舍嘶鸣。
但只要彼此的心灵是贴近的,就算千山万水也可以交换心意。正如诗云:“忆君无所赠,赠次一片竹。竹间生清风,风来君相忆。”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化为一片竹林,在风中升华彼此的情谊。
评析
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发了作者对顾梁汾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容若似乎有一种“雨情结”,而“雨”在容若的词里,又似乎总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调,并且常常和“秋”联系起来,比如“萧然半壁兼营秋雨”“一朵芙蓉著秋雨”“夜雨做成秋”“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等等,简直不胜枚举。此处亦然,一开篇就以“才听夜雨”为全词奠定了秋夜感怀的基调,似乎预示着词人对友人的怀顾也将似这秋雨一般,绵绵不断,细若愁思。
“绕砌蛩螀人不语”,写完了秋雨,词人转写蟋蟀和寒蝉。在古诗词里,蛩吟多是催愁之声,比如程垓《卜算子》“楼下蛩声怨”,用如泣如怨来形容“蛩声”,以显主人公的凄怨情怀。而寒蝉多作凄声,比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用作写临别情景,愈加增其哀戚。此处,词人将蛩螀并举,谓寒蝉之哀嘶与秋蛩之低吟连成一片,如此,则词人之愁绪几何,寂寞几许,读者自可想见。所以在这种不胜寂寥的情形下,只能是“人不语”,窗外的秋声已让他不忍听闻了。于是词人只好寄希望于梦了。但结果如何呢?“有梦转愁无据”,终于因忆念故人而成梦了,但是梦醒成愁,故梦也不可靠,不能慰人相思了。观之上阕,词作从窗外写起,以实笔出之,由“夜雨”和“蛩螀”有声而“人不语”的秋声秋意中,引来了对故人的怀念。
过片转而虚写。词人于梦中想象,极目远望,只见水天空阔、乱山无数;那么,对方此去之远,其觌面之难早已不言自明了。“乱山千叠横江”,由于江山阻隔而与梁汾不得相见,遂点到“忆君”之题旨。“忆君游倦何方”,“游倦”,即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归隐,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曾有“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辛弃疾《水调歌头》也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此处,词人遥问友人倦游于何方,包含着其对湖海飘泊、怀才不遇的友人的深切关怀。
“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在古典诗词中,“灯“(”烛”)似乎常与孤独寂寞相连,灯下的情景也是相聚的少,离散的多,因此“灯”就成为表现相思离别之情的最好意象。这在纳兰词中也有所述:“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当然还有此处的“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对友人无形的思念,通过有形的灯烛倾诉着或伤别、或念远、或期盼的感情。这夜不能寐的缈缈思绪,通过夜色中飘摇跳荡的烛火,连接着朋友的天涯路和词人的小轩窗,表现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凄清冷落之情。在发出了“忆君游倦何方”的内心思语之后,词人终以“小窗红烛”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凄凉”的氛围和心境。
您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这句的意思通俗的说: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木兰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赏析】:
无疑,该阙词章与白氏《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如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极尽婉转伤感之韵味,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人生种种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仿佛因这一句而涌上心头,叫人感慨万千。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罗马假日》里的公主和记者浪漫邂逅而相恋,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各自的世界,再见时只能恪守身份默默无言,他们之间,隔了世俗。《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18年后重逢,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之间,隔了流年。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3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海尔、南方电网:这个AI引擎,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