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三百年后,被一个个地应验!

小凡娱影 2023-09-20 04:53:54

这个为大明奋斗半生的人走了。他为大明留下的,不仅是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不仅是支撑辽东战局的袁崇焕,也不仅是几本汇聚心血的兵法。他为大明留下的是一种精神。

大明皇帝自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所有的问题看起来简单,明明白白就摆在那里,处理起来却并不容易,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稍微动一根小指头都会掀起狂风巨浪,早已经风雨飘摇的明朝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当时的明朝中有一位才华盖世的大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试图解救明朝于危难之中。他就是孙承宗,最后兵败被杀,他说道: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必灭清。三百年后,被一个个应验!

孙承宗

与人为善,贤名远扬

孙承宗是明朝有名的军事战略家,教育家等,头衔一大串,可见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是通过正规的科举道路逐渐进入朝廷核心位置,还担任过皇帝的老师,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朝中颇具威望。

可是,孙承宗从来没有对武官低看一眼,他跟火爆性格的祖大寿、血气方刚的吴三桂、世故圆滑的毛文龙等武将都能做到和睦共处,口碑极好。武官喜欢爆粗口,喝酒啖肉,行事粗鲁,孙承宗毫不介意,视他们为知己。

临危受命,御敌千里

当时,早已经在关外蠢蠢欲动许久的后金终于安耐不住心中的野心,开始举兵进犯辽东等地,这些草原上的精兵铁骑骁勇善战,行动快如闪电,攻时气势如虹,排山倒海,撤时无影无踪。

不肯结党营私,埋下祸端

孙承宗守卫边土,扩充军队,严明纪律,操练有素,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清军在塞外恨得咬牙切齿,却是半步不能进攻。

崇祯四年,孙承宗巡视边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奏折上报朝廷,对如何防御后金入侵的问题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和对策,皇帝读后大为赞赏,全部恩准,还拨发了好多的银两。

明朝彼时国库空虚,连官员正常的俸禄下发都困难重重,一下子拨了那么多钱给孙承宗,可见对他是特别的信任。可是这一番举动却遭来了朝中很多人的不满,只是如今孙承宗守土有功,旁人自然不好多说,这也为孙承宗后来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孙承宗大修边城,想要加牢巩固城墙,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料清军却在这个时候大举进攻,杀个孙承宗一个措手不及。

孙承宗带着部下赶紧去救援,同时要求辽东巡抚马上发兵援助。哪里知道辽东巡抚却举棋不定,瞻前顾后,一再改变出师的日期。冲锋陷阵的明军因为缺少后援而被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新建的城墙也被清军全部捣毁,可谓功亏一篑,损失不计其数。

这一下,孙承宗成了众矢之的,当初本来就对怀恨在心的阉党宦官一流总算是抓住了把柄,动员朝中其他大臣,向皇帝弹劾孙承宗,言辞激烈,慷慨陈词,把孙承宗说得十恶不赦,万死难辞其咎。孙承宗一怒之下,请辞回家。

1638年,清军再次攻打高阳城,彼时已是76岁高龄的孙承宗仍是斗志昂扬,带领全城老弱妇孺一起抗清。可惜最后兵败被俘虏。清军要求孙承宗投降,许以高官厚禄,不料遭来孙承宗的一顿唾骂。

清军杀了孙家老老少少上百人,孙承宗五个儿子,六个孙子等亲族全部罹难,还把孙承宗系在马尾巴上,骏马奔腾,孙承宗被活活拖死,临终前他说了一句话: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

三百年后,他的这句话果然应验了,他的后人孙中山推翻了大清王朝,结束了清朝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后来的东陵大盗孙殿英挖了慈禧太后的坟墓。

▲关注我不迷路,带你遨游历史长河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